怎样才是“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且看“狼牙山五壮士”的“壮”
怎样才是“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且看“狼牙山五壮士”的“壮”
课文是载体,是例子,是用来攀登语文的阶梯,我们一线语文老师非常了解和认同吴忠豪教授“从课文到教语文”的观点;全国小语会催峦理事长早在2010年全国小语教学研究会上就大声疾呼“语文课要和内容分析说再见”;全国小语会陈云先理事长指出“当前语文教学要从人文主题的思维定势中走出来,树立文本的语用观,要找准文本语言文字思维的训练点,学习文本的表达方式,品味作者的语言特色”。这一次次真语文的呼唤,应该让我们广大语文工作者清醒一个认识:语言文字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小学生借助课文文本,经历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的实践,感悟和体会文字是如何承载和传递信息的,是如何完成情感表达的。也是我们语文老师应在不依附文本的内容和人文主题来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统一。
例:从自己读小学学习《狼牙山五壮士》,到从教十四年后数次教学这篇课文或听别人教学这篇课文,每每总是停留在文本内容上,停留在人文主题上进行的教学。
如下图:
或者下图:
这篇精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而今,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也许有老师还会采用视频观看,来加深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但无论是2个文本内容的图示,还是视频观看,都完全脱离了文字的工具性作用,只是在内容(文本写了什么),在思想情感上(文本的情感价值)进行的教学,是单一的工具性或者单一的人文性,并没有达到两者的统一。
在学习文本,感受《狼牙山五壮士》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后,我发现无论随着时代如何变迁,依旧会在下一代、又下一代人学习这篇课文时,获得同样的人文体验,这不正是“语言文字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所实现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为文本所起的作用,产生了“爱国”思想的交流和情感的传递,让读者产生了共鸣,这种传递始终建立在语言文字这个载体之上,所以学习文本,就是学习文字如何承载信息,产生交流。
如果这篇课文,能够立足在这样的观点上,摒弃只停留在五壮士诱敌上山跳崖的过程,指向文字突显人物形象的文本作用上,那么学生从课文上学到的不仅仅是课文,而是真正的语文。
正是革命先烈牺牲生命换来的美好今天,祖国日益繁荣昌盛,已不可能再有“日寇”需要抵抗,那么难道意味着狼牙山五壮士这样的英雄就没有了吗?
非也,需要跳崖的没有了,但是自我牺牲,完成任务的英雄却时刻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逆行的消防战士,冲在一线的白衣卫士,如环卫工人,人民卫士等等都是新时代的“壮士”。
那么现在,我们没有抗击日寇,自我牺牲的战士可以写了,但是写人的题材无处不在。我们把写《狼牙山五壮士》的文字表达形式加以借鉴学习,就可以写出更多的新时代战士。是借助文本,进行写人的技巧学习,而不是仅仅学习狼牙山的这五位战士的精神。(当然,这绝不是我们不要再学革命先烈的精神品质了,而是学习表达思维,学习文字的运用,去实践课文里的语文。不是摒弃课文,而是运用课文去教语文。)
2018.12.07
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去进行这篇课文的教学,那么我们的目标可以这样定位:
1、梳理狼牙山五壮士的脉络,发现“壮”在何处。
2、品读狼牙山五壮士的语言,感悟“壮”的写法。
3、构建狼牙山五壮士的思维,实践“壮”的表达。
重点:在梳理的过程中去发现构思的巧妙之处。
难点:在课文的文本与生活经验中建立思维联系,实践表达。
板块一:思维导图,探究课题关键词“壮”
1、自读,全班写下一句感受。
2、梳理学生感受,分类感受的指向,了解学情。
3、分析学生阅读体会,了解文本特点。
4、了解思维导图,梳理文本进行实践。
5、交流思维导图,探究狼牙山五壮士的“壮”。
板块二:学习实践,梳理文本如何表达“壮”
1、智引之“壮”,壮在拖住敌人需要激烈的打。
(所以文本看似略写中却细写每一个人的战斗。)
2、抉择之“壮”,装在热血沸腾的自我牺牲上。
(作者描述一个抉择的细节,目的是什么?)
3、气“壮”山河,又一次激烈的战斗和英勇跳崖。
(又一次对每个战士的战斗描述,和前面一次进行比较,发现战况为何更加激烈;对跳崖点燃的内心情愫体会,感受写法。)
4、“壮”在表达的递进,发现“拖——抉择——跳崖”的“三提高”表达艺术。
(三次不同的壮,有其不同,也有递进,把人物的精神品质推向高潮。)
板块三:构建联系,探究情节设置学习表达
1、新时代,新中国VS革命时代,革命烈士。
2、借鉴狼牙山五壮士的表达,描述现代“壮”士。
3、练习表达,以“学校好卫士”为题,采用“三提高”表达技巧,写一写学校保安。
4、建议:运用“日常工作——艰难抉择——自我牺牲”,来写出“好”
5、优秀习作交流。(指向构思的借鉴学习。)
(由于其他原因,没能展示学生习作,非常抱歉,但是学生真写了,还写的不错。)
板块四:回归五“壮”士,阅读红色经典
1、情节的构思对人物品质的体现。
2、经典为何经久不衰。
3、阅读红色经典,发现“红色”表达。
end
2018.12.07
解读和反思:
因为写保安,是生活中的经验,而且通过对课文写法的借鉴,学生完全能够写出描写学校好保安的“好”,有的学生写出了保安师傅工作上的一次抉择,并且有很多孩子能够运用层层递进的三递进方式去描述一个普通的保安师傅日常,虽然语言稚嫩,构思还不具备完整性,但是小学生就是练习表达,学习写作的过程,只要孩子们有表达思维的萌芽,那么孩子的阅读就是有效的,课文的例子作用也获得了最大化。
始终在理论上谈“课文是个例子,要发挥例子的作用”,谈“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谈“语言文字的运用”,等等等等,但是实践起来,却真的需要我们语文老师有突破传统的精神,这么去教狼牙山五壮士,要考试的内容没有教,正统的语文知识没有教,但是借助文本,实现了文本借助下的描写人物形象的表达训练。
希望我们的小语思维导图,能够带动研究文本表达的研究价值,以文本的表达、作者的思维、文字的能量来带动孩子们的阅读和写作,解决孩子读了很多但不会写的“读写转化障碍”。
卞明明
2018.12.07
文字尽可能的要少。
抽点时间来学习,抽点儿时间去思考,抽点儿时间去娱乐,抽点儿时间去读书,抽点时间研究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