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能力观照下的读写结合——我的儿童语文学习思维教育观

思维能力观照下的读写结合

——我的儿童语文学习思维教育观

卞明明

一名教师站在讲台,风貌、风姿卓越,各有各的风采。但如果没有一定的教育观,无论夏天怎么繁茂碧绿,也必定到秋后黯然失色,甚至到了冬天饿的体无完肤。毕竟装腔作势、热闹非凡的语文课堂,最终只是过场,而最终决定学生成长的,还是学生的思维能力,落实到语文课堂,就是思维能力观照下读写结合的能力。

自工作以来,我一直寻找一种能够解决学生唯老师马首是瞻的教育局面。老师说的就是对的,老师说的就要做好,而没有做好时,就留下一句“老师没有教过”。这对于老师来说是一种何等尴尬的境地。老师能把所有内容一一说完吗?不能;老师能面面俱到地讲解吗?也不现实。老师到底说没说、讲没讲呢?问题的根本并不在于老师和学生,而是教育观出现了偏差。缺乏思维力的阅读和写作,只能是

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和思考,我终于摸索教师要站稳讲台的力量——儿童语文学习思维核心素养观。

  • 从老师走向教师的思维转变

我的职业是教师,孩子们叫我老师。而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学生也是。人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犹如一根稻草。但能成为一根有思想的稻草,就能拯救小蚂蚁的性命。纵使学习不再继续,而思维永远影响人的一生成长。对于生命而言,心脏的跳动和思维的律动是有区别的,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是机械的能力训练还是思维能力的训练,成为了影响我教育观的唯一思考。

在阅读书籍时候,总是能发出赞美,但是继而深入思考后,就能找出一些缺点,这是我阅读的总结。那么我的经验是否影响了孩子的经验?是否偏正了孩子的成长?是否斧正了儿童问题?显而易见,成为一名出色的观察者,成为一名有思维能力的人,成为一个思想者,是人成功的标志,也是学生学习成长的标志。

如王教授所讲“学生阅读课文获取信息,这只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显在性的行为(所以它处在前台)。学生阅读课文获得'如何处理信息’的言语智慧,则是一个虽然处在后台、但却更为本质的行为。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掌握教材的原生价值,并不是学生阅读行为的最高目的,学生阅读行为的最高目的,是通过这么一个掌握教材的原生价值的过程,掌握教材的教学价值,即掌握如何传播信息的智慧,也就是言语智慧。”一名小学生,在人生起步的阶段,拥有了惊人的思维力,未来一定能成为一个思想家,去成为下一个霍金和牛顿。

那么我对孩子思维力,对孩子语文学习的思维核心素养教育观怎么形成和显现,并拥有坚定的信念呢?

  • 我的思维课堂初步显现和实践

在最近的一次课题研究过程中,我结合“儿童语文学习思维核心素养观”的理念,开展了儿童语文学习的思维导图辅助研究,获得了2017年嵊州市教科研结题优秀成果一等奖,也是我对语文思维素养下课堂的一次总结和提高。

这次课题的研究内容题目是《流程式习作思维图在儿童写作的导用研究》,从题目可以看出,所借助的手段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有8种图示形式,其中流程式思维图,是我选择成为课题研究的最终工具。流程图是“使用图形表示算法的思路”,是一种高效的工作和检验手段,之所以选择思维导图中的流程图,是对《语文课程标准》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课程性质的理解,也是对《语文课程标准》“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的理解,还有最为重要的是《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实施建议中“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而开展的。

课题的研究,论证了我对“儿童语文学习思维核心素养观”的教育观念形成。促进了我对儿童思维,尤其是儿童语言文字学习思维的教育观发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为了达到教科研成果最实效的传播和反馈,最大程度的分享教科研成果,在教研员的点拨指导下,创建了“小语思维导图”教科研微信公众号。开展了教科研微信公众号的有效传播,开拓了小学语文研究的新途径。更在公众号的推广下,落实了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发展。秉承了教科研和科技和时代共同进步的理解,在当今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的时代,教科研也一定是紧跟时代潮流,是实时的、分享的、高效的。也是思维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为一体的统一。

本次围绕思维展开的课题,以流程式思维图为辅助手段,分解习作的思维过程,具化为“流程式思维图”的基本内容,实现习作思维“可视化”的目标,切入学生读写结合的兴趣和信心的培养,并落实了语文思维素养的目标。课题立足于课标“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的指导”,在深度促进学生读与写、说与写的发展上有具体而可操作的创新之处,实现课标“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的指导思想。本课题无论在哪个学段,对于习作思维的训练,都具有“辅助有效、训练有依、攀登有保”的实践效果。其价值在于解决中低段习作难的现状,观察流程式习作的思维辅导图,使得学生习作可依可攀;在中高段的学生习作过程中,以流程式思维图为习作的辅助,可以避免习作的思维局限性,是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的有力保障手段。

《课标》中提到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起草、加工等环节”,那么我们基于课标理念下的读写思维环节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作为每个环节的“监理”,设计“图纸”来让学生完成写作的整个“工程”,在工程的完成过程中懂得自我表达的基本方法,并能读懂课文例子的表达,学会习作各个环节的思维方式,学到课文例子行文构思的技巧,习得表达的一般方法并从中能够创造性表达。

在这样的理念、反思、具体环节的实践下,利用思维导图来完成读、写过程当中各个环节的思考,目标将写作视为一个流程,利用流程导图,引导学生参与习作环节的思考和设计,在流程图中学会“取材、立意、起草、加工、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思维习惯,在流程式思维导图的陪伴下,补充习作营养,懂得习作是为了更好的自我表达。也达成了借鉴课文例子中的表达形式,发挥了课文例子最大的作用。实现了吴忠豪教授“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用课文教表达,因为习作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文核心素养,这个核心素养就是思维。

这就要提到一点思维可视化的理念。思维可视化是指运用一系列图示技术把本来不可视的思维(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被可视化的“思维”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因此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加工及信息传递的效能。我们在日常的习作过程中,一般就是布置题目,学生写,讲评然后修改,修改后誊抄,这样过程中,我发现每一个学生写作文的思考过程,我完全没法参与,而一个班级50个学生的状况,又不能让我一对一的辅导习作,因此,我想到达到的目标就是能够参与到学生习作的思维过程中,主动影响孩子表达的过程。因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这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时间主要用在“感知记忆”层面,这是一种训练动物的方式,思维可视化教学重新聚焦在思维层,让教学回归对人的教育。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本课题的研究,从思考入手的角度就是贴近学生的思维实际,且流程式的习作思维图,更容易让学生动笔,容易动笔就会养成表达的良好习惯。有了好的思维习惯,就能够做到乐于表达。流程图式思维导图课题是在读写结合教学中的实践,意义体现在学为中心的语文教学背景当中,能够改善习作难、阅读难的现实状况,达成儿童被动读、写环境窘境的改变,尤其是思维,对人的一生将产生深远影响。

紧接着进行了语文思维核心素养下的“写作运用篇”。习作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但是创造是基于基本的手段开展的。在经历了一个学期的思维图绘制和阅读借鉴后,在五下学期主要做了运用流程式思维图,完成习作的实践。只有坚守语文本位,按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指导和规范语文教学实践,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语文意识,语文教学的人文功能才能最终落到实处。在整个五年级学期里,学生对思维导图,对图示思维,对思维可视化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继而在六上和六下的两个学期里,我通过中期总结和理论的学习,提升了思维导图的要求,落实了“流程式”习作思维导图在儿童写作的导用研究。

要培养学生做到“言意兼得”的习作,一定是从思维入手的。以前在教语文时,总是抱怨学生的作文为什么这么不好,抱怨怎样又是流水账,抱怨怎么又是千篇一律,没有想过造成这个状况的原因。也是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听到我们教研员田老师说的三个问题“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该怎么做?”我想,学生就是学生,不是作家,他们要做的是习作,是练习写作,不是像一个已经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把文章给我们老师欣赏那样的。因此,在学生学习写作文的过程中,理清楚自己的思维,罗列出自己已经有的经验,如修辞,如篇章结构,倒叙插叙……,如语言风格等等,必须要在我所提供的“习作思维辅导图”中去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然后再写作。先增加孩子的负担,然后让孩子在习作是如释重负,身轻如燕,和武侠小说里描写的一样,通过痛苦的修炼而获得上乘的武功。

思维课程发展必须要有时效性,在微信公众号的推动下,课题对读与写结合,对教与学结合,对师与生结合,对教科研与教科研推广结合,对课题的目标和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见解,也更进一步达到了语文课程思维核心素养的目标。对内容有了进一步的明确。在经历了运用思维图,在阅读中吸收作者的表达思维,实现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的历程,我首先在“阅读吸收篇”中论证了在阅读中吸收作者的表达思维,也是这次课题的最初的出发点,目标就是实现思维导图如何对学生表达思维起到梯子的辅助作用。理解和发展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的一些共性,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在流程式思维图中看清、看明作者是如何去表达,然后学会梳理作者的表达。

最后还在“教科研运用”篇总结了儿童语文学习思维核心素养观的确立。从阅读到写作,从借鉴到学习,儿童成长的一般规律,决定语文教学的特点。首先在学习和借鉴当中,取得经验,了解一般规律,经过总结、内化,转化为能力素养,这也是思维训练的一般过程。

在长达2年多的研究过程中,我逐步明确了儿童语文学习思维的一般规律,理解了文本思维,利用文本促思维,利用语言文字触动儿童阅读的思维,利用教师的教影响儿童学习的思维,可以说我的儿童语文学习思维观逐步在课题的验证过程中活动了前进方向。

  • 未来思维教育观的落实

思维力源于课堂,是由我们的教育对象决定的。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他们是怎么学的,怎么学得轻松,怎么学得有效,思维能力到了什么程度,又成为了我们教师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不单单是学生发展的,也是我们老师需要提升的。我们的核心素养就是通过我们的思考,建立一种手段和方法,让学生的学习易于攀登,也乐于攀登学习的高峰。因此,我们的课题研究也是源于课堂,解决课堂中的问题而产生的。我在每节课的中途,沿着学生的空位走很多很多,当然不是为了刷步数,而是观察,深入到学生的角度去观察,在课堂中,学生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需要怎样的帮助,在学生中的思考,决定你课题研究的目标。而我们教师的职业特点,就是决定我们做人性化的辅导手段,思考什么方法让学习有效而简单还很有趣,就是有核心素养的教师。

在课堂上,你会发现很多很多思维影响学习的问题。如其中一年我教了一个班级的写字,因为我自己本身的字不好,范写时自己总是很不满意,但是我就思考怎么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字好,怎么写才美观,那些起笔收笔是怎么写的。直到有一天,我发现网上有很多详尽的视频资料,我非常感慨媒体的力量,于是,我在每一节写字课当中,都先让孩子欣赏书法,观看书法大家对写字的研究,对笔画起承转结的运用,然后再练习。虽然我写的不好,但是好在能够指导,最后我把这个经验写成论文,题目是《先赏后写,注重学生写字内在感悟》获得了嵊州市一等奖。之所以能获得写字教学的一等奖,我想我在写字课程中,也落实了思维的素养发展,能让学生思考写字,在思考中落实写字能力。

如今我们在讲注重“一课一得”,一堂课要少而精,让学生掌握精髓,摒弃多而杂和花里胡哨,今天在这里,我要讲“一课题一得”。思考和学习带给学生什么,课题研究带给老师什么?在语文实践中思考,在教与学的实践中思考,不断学习,不断憨实个人素养,包括学生素养,教师的素养。

希望未来的自己的语文课堂,继续发展儿童语文学习思维核心素养,寻找更多的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思维力的读写结合教学内容,让引导学生思维发展成为我站立讲台的核心教育观。

声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