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作】| 詹仕華作品:蜀地作家走德阳之二
这是一次盛会,一次文朋之聚。
那年四月的德阳,平原辽阔,梨花刚谢,枇杷正黄,千里麦香,到处飘溢成熟的香甜。
省作家协会领导,巴金文学院作家,杂志主编,各地市州作协主席,和德阳的作者60多人汇聚旌城,绵竹、什邡、广汉、罗江,一处处走访,行程排得满满,年画村、银杏沟、马祖故里、三星堆、白马关、古蜀道、夜旌湖、艺术墙……作家们被德阳的好山好水和人们开拓进取的精神感染着,大家一路采访,一路感慨赞叹。
★铁血军魂
荣耀致敬★
白马关.调元故里
参观罗江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千鱼观,三国文化长廊后,作家们赶赴白马关。
白马关而今仍古柏森森。在遮天避日的绿荫掩盖之下,古蜀道上的远古的车辙清晰可见,作家们沿着车辙缓缓地走着。体味着一千八百年前木牛流马征战大军走过的情景和三国当年落风坡的那场惨烈的战斗。
白马关是北边进入平原的最后一道屏障,不少人在《三国演义》上读到过。今天走在实地,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浓厚的兴趣,二师殿,白马亭,古柏林、庞统墓、落风坡,大家叩问历史,寻访史迹,观赏传说张飞亲植的龙凤古柏,欣赏历代名人楹联,阅读庞统生平和白马关千年的历次战争……
庞统墓边,有群众焚香叩拜,廊檐下,有罗氏兄弟黑袍白髯,扣击道琴,歌唱庞统。作家曹雷、高虹、牛放忙抢拍镜头,现场采访。大家通过各种方式,努力走进白马关的现实和历史之中,追寻被岁月掩遮的足迹。古城罗江,是“一门四进士”,“兄弟三翰林”,巴蜀才子李调元的故里。近年来,罗江古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的潺亭水城,它的廊桥,玉京山李调元纪念馆都是很引人注目的地方。旧景新城,一派生机。
由罗江与中国作协诗刊社组织的罗江“中国诗歌节”和中国诗歌博物馆,是有胆魄远见的大手笔运作,在川内外产生着很好的影响。
当作家们参观罗江新城,走过纹江上长长的廊桥,踏着石阶登上玉京山绿荫掩映的李调元纪念馆,宣传部长已在此热情相候了,部长陪同作家们参观纪念馆,介绍罗江的情况,安排人送来罗江的资料。大家因罗江的亲切心里热乎乎的,也被罗江的文化襟怀深深感动。
★铁血军魂
荣耀致敬★
旌湖夜.艺术墙
习习晚风中,重装旌城万家灯火,作家们乘坐沿湖观光车,缓缓地驶向老子文化长廊、体育长廊、重工长廊、奥运长廊、孔子文化长廊……。
十几里的旌湖两岸,水天一色,灯火辉煌。导游深情地介绍着。一尊尊雕塑,一丛丛绿荫,本土文化,幻影水景,组成美丽奇幻的世界。作家们被旌湖的秀丽、大气,丰富的本土文化内涵和德阳人的情怀所感染。湖畔,笑语声声,裙裾闪动,不时可见观景赏湖和进行缎练的人们。一同游览的诗人这样抒发着自己的感受:诗人与匠人联手打造旌湖/移来巨石种植形象/状元进士故里/名将、大帅之乡/塑像巍峨如山之像/布置历史的星光。
夜色溶溶,直到游览结束,作家们还沉浸在美好意境中。
艺术墙是这次采风安排的最后景点。
高高的牛头大门,三十几根形态各异的龙柱,几十幅历史传说故事的木雕大门;由浮雕,半浮雕,圆雕表现的生命之歌、智慧之光、中华魂、十二生肖柱组成1040米艺术长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被称为新兴城市的“奇迹”而享誉四方。
走向它,如是走向琳琅满目的艺术画廊,视觉被吸引,情感被冲击,心潮被激荡。天下起雨来,大家聚集在大榕树下,伴着满园的鸟语花香,谈着对德阳、对旌城的感受,交流着创作,整理三天来拍摄的照片。著名乡土作家贺享雍在渠县的原县委书记、德阳四川钻井公司书记贺罡,专程赶来看望老朋友;青年作家王俊也放下手里正忙的工作赶了过来;农民作家谢星波忙着与作家魏继新、诗人胡茄等合影留念……
★铁血军魂
荣耀致敬★
因为雨的原因,益西泽仁郁小萍等作家们乘车前往太阳部落,座落旌湖边的一个文人雅士、商贾白领聚集的茶坊。作家被太阳部落的文化气息和别致典雅的格调打动着。部落因迎来了全川这么多作家而其乐融融。作家们品尝着香茗,眺望着雨中的旌湖,观赏着雨中新城,赞叹说,太阳部落,难得的一个好去处也!
德阳处处给作家们美好的记忆。有作家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德阳太美了,真不想走了。乐山、攀枝花、内江的作家们开始预约下次到德阳的日程。
作家们离开太阳部落,就要离开重装新城德阳回到各自的单位和家乡。长时的握别,深情的叮嘱,高高的挥动手臂,大家心里涌流出那么多留恋和惆怅。此时,旌城银杏挺拔,玖瑰飘香,我们愿德阳的缕缕香淳,久久飘溢作家们心头。
★铁血军魂
荣耀致敬★
作者简介:詹仕华,从边关到平原。在《解放军文艺》、《昆仑》、《诗刊》、《中国作家》、《人民日报海外版》、《西南军事文学》、《四川文学》、等国内外数十家报刊发表数百篇作品;有作品集《从边关到平原》、《我的圣地雪域》《三月鹰飞》等。先后获西藏自治区年度优秀作品奖,全国第二届青年诗歌节奖,中国文联出版社、《中国文艺家》杂志征文奖,四川散文奖,中国作家杂志社、中国散文学会征文一等奖,散文诗集《我的圣地雪域》获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作品集一等奖。作品收入多种选集。现居四川德阳。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