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世界的担忧与努力——《天上的帆船》精读

孩子对世界的担忧与努力——《天上的帆船》精读

阅读推广人 石头

本书作者署名是英国的昆廷·布莱克,但并非由他一个人完成,来自新加坡、英国、爱尔兰、法国以及挪威的1800个孩子帮助他一起完成了这一绘本。在一年中,这些孩子用文字、图画、邮件与昆廷·布莱克交流,谈论着他们眼中共同的家园——地球面临的各种问题:歧视、污染、雇用童工和战争……在倾听了孩子们对一个更温暖、更美好的世界的期待与梦想之后,昆廷·布莱克创作了《天上的帆船》。环衬上密密麻麻印着这些共同小作者的名字。

故事中的两个孩子驾驶着帆船,面对受伤的鹤没有袖手旁观,面对后来需要帮助的被歧视女孩、被欺凌童工、战火中的母子、污染中的男孩及更多的鹤,孩子们都是不加思索的伸出了援助之手。

子弹击伤了小鸟,一个战乱的年代,即使空中飞行的无辜小鸟也不能幸免,或者说是一个不懂得保护动物生态的年代,人只看到了自己的利益,并没有看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

在另一片沙滩上,五个如同流氓地痞般的男孩对一个女孩下狠手,非常野蛮地用石块投向女孩。小女孩即害怕又无助,而投掷者却幸灾乐祸。

在工头的监督下,几个瘦小的男人正挥动锄头,吃力地刨着土地。更有一个瘦弱的孩子,浑身无力地靠在一块大石头上,痛苦的表情撼动着飞船上的孩子们。

一个巨大的城市,工厂上空浓烟笼罩,建筑的周围吐露出袅袅炊烟,屋顶上每个人嘴中的卷烟也都吞云吐雾,那个胖子竟然一嘴叼着三根烟,女士们也不甘示弱。一个男孩能感受到烟雾对自身的伤害,已经快被烟雾熏得喘不过气了!

地面上一片残垣断壁、烧焦残树、横尸遍野、满目疮痍,空中浓烟滚滚,炮弹的轰炸声和机枪的扫射声不绝于耳,呼啸的飞机在空中上下翻飞。头发散乱、衣衫褴褛、受惊的女人紧紧抱着怀中的孩子,深恐孩子被伤害。

这就是他们救助的对象,被一群野蛮孩子追打的孤独女孩,瘦小孱弱的童工,被城市污染受不了的男孩,身陷炮弹与硝烟中的母子。

他们几经在天地间往返,靠大家齐心合力多次实施救援,不止人类还有其它生物都共同面对一个生存的难题,现代战争、环境污染、种族歧视、弱肉强食等。大人们不同程度地参与其中,而在纯净善良的孩子眼中,世界是可怕的,他们用自己的一己之力、一份心愿参与到改变世界的行动中。

但随着被救助人员的增加,他们生发出帆船再大一些就好了的愿望,也萌发出对空气污染、战争、奴役、人心污染的呼声。

扉页中那个最小男孩拉着玩具帆船,被哥哥引导看向天空,是给小男孩一个希冀,他的帆船也能翱翔在天空。女孩手中的图画书正是《天上的帆船》,一个打开想象的空间,一定会给予所有孩子们更多的启示。几个悠哉悠哉的孩子,看到了天空中的飞船了吗?

在最初两个孩子们的眼中,虽然散落在沙丘上是一艘四分五裂的帆船,却激发出他们的奇想,要修复这条船。这也是基于孩子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以及美好的纯真的假想。他们说做就做,没有迟疑和胆怯,一艘有着四只轮子的帆船,在风的吹动下,在陆地也能缓缓前行,天地两栖飞船够有想象力了。空中飞行的鹤群,也促使帆船像小鸟插上翅膀一样,这也是一种大胆的设想。

当百孔千疮的小帆船完成了使命,孩子们把船体分解,船身翻过来让那对母子休息,船帆做成了吊床,两个轮子分别做成了晾衣架和鸟窝,帆船最后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他们一路飞来,到处充满了危险,躲过枪林弹雨、穿过烟雾缭绕的城市、路遇种族间的奴役、看到强弱间的欺凌、救助受伤的小鸟、只有在外婆家才是安全之所,一个温馨的家,一个温暖的港湾。当然这也是他们的期待。

从伊莎贝尔和尼古拉在沙滩上散步,发现并修复一艘破船,得以巡游并一路施展救援,到拉希德指着海滩上一栋废弃的木屋:“用那些木板,我们也许可以做一艘比现在还大三倍又会飞的帆船!”他们真有了一艘更大更宽敞的会飞的船了。

这艘大船的着力点放在船帆的处理上,一个五颜六色、缝缝补补的、大小拼贴的船帆。代表着成人对孩子们的帮助与奉献,代表着人类的共同愿望。

昆廷·布莱克是当代英国儿童文学界最负盛名的插图画家和作家,作者狂放恣意、看似漫不经心的漫画风格,流畅而轻盈,像风一般舞动的漫画线条勾勒,再将华美的水彩大块大块地渲染在画面上,人物表情夸张而深刻,肢体动作生动而精准。画面感轻松、随性、线条多变、气势不凡,富于独创性和幽默感,感受到一种放任的快乐。这与同时代的英国插画家约翰·伯宁罕的风格相同,如《和甘伯伯去游船》。

我们看到画面的线条,但已经生动传神地描述出人物的姿态动作,可贵的是潦草的笔迹,总能让人物的表情浑然一体。水彩亦是锦上添花,水彩呈现出的大片烟雾,轻重似在轻松自在的涂抹。

国内已经引进了昆廷的奇思妙想三部曲:《天上的帆船》《小怪兽》《绿色的船》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