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张仲景治疗心悸大总结

心主藏神,如果因各种原因导致心神不宁,则易发为心悸,也就是常常自觉心中悸动。要知道什么是心神不宁,首先要明白心神宁是什么状态。所谓“神发于心而交于肾”,如果阳神下根于肾,神藏而不泄,则神清而不动摇。如果阳神失根,不能秘藏,则魂摇神荡,心神不宁,是生惊悸。什么原因会导致心悸呢?看看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里怎么说。

1.脾湿肝郁

脾阳虚,脾湿肝郁,木郁生风,风动神摇,是生心悸。

(原文: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僻地者,真武汤主之。)

(原文: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原文: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需表里实,津液自和,当自汗出愈。)

用药要点:用茯苓,白术燥湿利水;白芍柔肝疏风;炮附子温肾助阳根。

2.胆胃上逆,相火升炎

阴虚胃燥,胆胃不降,相火升炎,神魂不安,则生惊悸。

(原文: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悸。)

(原文: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胆胃上逆,相火升炎,血虚肝郁,木郁风动生悸动。

(原文:伤寒,脉结代,心动悸者,炙甘草汤主之。)

用药要点:用炙甘草,大枣,饴糖,人参补脾胃;用麻子仁,麦冬滋阴润燥;用桂枝,白芍疏肝清相火。

若脾胃虚弱,胆胃上逆,也会生惊悸。

(原文: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满烦惊,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原文: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柴胡加龙牡汤主之。)

用药要点:用龙骨,牡蛎敛魂镇逆;大黄,柴胡,桂枝疏肝泻火,大枣,党参,茯苓补脾胃。

3.水饮邪阻

水饮阻碍经脉往来之路,肝郁风动神摇,是生心悸。

(原文: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当与茯苓甘草汤,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做利也。)

用药要点:用茯苓,桂枝,生姜疏肝泻水湿;炙甘草补脾胃。

4.温气外泄

汗亡心液,温气外泄,火泻神虚,是生心悸。

(原文:火逆下之,加温针,必惊也。)

(原文: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用药要点:桂枝疏肝,炙甘草补中。

心神不宁易发心悸,心神不宁的原因是阳神不能秘藏,魂摇神荡。阻碍阳神秘藏之路如脾湿肝郁,胆胃上逆,相火上炎,邪实阻滞,亦或是神虚胆怯均都有可能引起神魂不安,进而诱发心悸。具体再明确病机,随证加减,方能提高用药精准度,增加疗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