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米黄色哥窑瓷分析
1.元代米黄色哥窑瓷体形比宋代大,颜色纯正,也以金丝铁线纹装饰。胎体比宋代略厚,仍属胎厚釉薄型,传世数量极少,又由于元代哥窑瓷是最早见于历史文献记载的正宗哥窑瓷,故其珍贵性等同于宋代米黄色哥窑瓷。(宋代哥窑瓷的弱点是无历史文献记载,元代哥窑瓷的优势是有明确记载,这从元代《至正直记》中的一句话:“近日哥哥窑绝类古官窑”中的“近日”两字,可知哥窑之事是指当时元代)
2.胎厚4、5毫米左右,略松不紧。胎色为杏黄、土黄等。胎土不很细。胎外表裹有同胎色类似的一层发黄的薄化妆土。虽体态稍大,但重量比同体积的宋官窑瓷要轻一些。较大器物胎有横接现象,如梅瓶。
3.釉色熟米黄色,类似玉米煮熟时的颜色,纯正似玉。施釉比较均匀,里外相同。至底足胎釉结合处时釉边缘也较齐整,没有刻意刮釉的痕迹。釉层表面失透,呈现亚光状态,美若玉质。底足内施釉。口沿处釉较平均。酥油光现象较弱,不如宋米黄色哥窑瓷明显。因使用黄胎,不可能有紫口铁足现象。
4.开片纹比宋代略大。金丝铁线明显。铁线血黑泛红,金丝桔黄、桔红。铁线打弯或打旋。同宋代一样先做出铁线,金丝是在后来历史岁月中不断裂开的纹中逐渐形成。由于元代米黄色哥窑瓷胎中存在的老窑红颜色素渗透力较强,故能够在遇到湿润空气或水份时穿透裂隙形成桔黄或桔红色的金丝。
5.足墙脊为扁平态,不如清代平细。足墙较宽但宽窄不齐,最宽处可达7、8毫米,比宋代宽。底足表面有一层黄色薄化妆土,内为杏黄、土黄等色胎土。土质松轻不细不硬,瓷化程度不高。特别明显的是胎内老窑红颜色素渗出使底足呈血黄或血红褐色。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