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叔哭师
晋公子圉在秦国,并配秦女为妻,几年后逃回晋国,是为晋怀公。这事使秦国上下非常不满,就把晋公子重耳迎接到秦国。两年后,又设法送重耳回晋国立为晋文公,即是春秋时代,继齐桓公之后第二位霸主。
晋文公死后,太子即位称晋襄公。秦穆公因受郑国一卖国贼怂恿,派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蹇叔的儿子西乞、白乙丙三个人为将,出兵侵袭郑国。百里奚和蹇叔二老力加反对,秦穆公坚决不听。因此,二老为儿子送行时,大哭一场,断定此行必败。这就是《左传》名文“蹇叔哭师”的故事。
秦国此次出兵,是师出无名的偷袭。恰好郑国有位商人弦高,在晋国边境滑地买了十二头牛赶到周邦去卖。知道秦军已到达此地,就谎称自己是郑国派来的代表,“郑国知道你们大国要打来,已做准备,先使我送牛来劳军。”秦国三位将领一听,认为消息走漏,去也无益,不如顺手把晋国的边境滑地占领了。
当时晋文公刚死,晋襄公一听这个消息,穿着丧服,亲自领兵反击,大破秦军,“无一人得脱者”,秦军三位将领全被俘虏。晋文公的夫人是秦国人,对晋襄公说:秦穆公对这三个无用的将领恨入骨髓,希望你把他们三个交还给秦国,由他自己去处理。晋襄公依允。
孟明等三个败兵之将回到了秦国,秦穆公穿了便服,亲自到郊外迎接,并拉着三人大哭:“孤以不用百里奚、蹇叔之言,以辱三子,三子何罪乎?子其悉心雪耻,毋怠。”秦穆公坦然承认自己的战略错误。
四年以后,泰穆公更厚待孟明等三位将领,使将兵伐晋,大败晋人,占领了王官及鄗,为上次郩地败仗而雪耻。且秦穆公亲自由茅津渡河到了郩地,在上次的阵地上封检士兵遗骨,亲为发丧,“乃誓于军曰:嗟士卒,听无哗,余誓告汝:古之人谋黄发皤皤则无所过。以申思不用蹇叔、百里奚之谋,故作此誓。余后世以记余过。”
这个誓言记载于《史记·秦本纪》,也许是秦穆公专对军中的自白。曾子所引用的《秦誓》,可能是前方回国后对国内的全面讲话,这样的“誓言”,等于是自白的忏悔文告!
了解了秦穆公的前后史料,才能体会曾子引用《秦誓》以后说“唯后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这句话的意义。
下面又忽然插入《尧典》中“窜三苗于三危”的用意。中国的传统文化,从孔子“删诗书”、“订礼乐”开始,特别推祟“周公”对中国文化初期汇集大成的功劳。周朝后期开始,初封于西陲戎、狄之间的秦国,还没有“华夏”文化薰陶的深厚基础,跟上古“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的戎、狄差不多。但秦穆公崛起后,比之当时所谓中国的各国诸侯,几乎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此曾子便有了上文的四句说明,再有下文“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乃至“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恶人之所好,好人之所恶,菑必逮夫身”的结论。
了解了秦穆公和百里奚历史故事,就可恍然明白《秦誓》以后这一段话的内义了......
(详细解读请点击音频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