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心慌、心脏早搏的首选方【一点资讯】
推送最新鲜的
每年年底体检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被心电图检查发现心脏早搏,平时自己测脉搏的时候也可能发现搏动突然停了一下。对于症状不明显、情况不严重的早搏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有些人则会因为早搏而有心慌等不适症状。如何解决此类问题,医圣张仲景有首名方是治疗首选——
律师姚建,现住小西门外大兴街。尝来请诊,眠食无恙,按其脉结代,约十余至一停,或二三十至一停不等。又以事繁,心常跳跃不宁。
此仲师所谓“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主之”之证是也。因书经方与之。
炙甘草四钱,生姜三钱,桂枝三钱,潞党参二钱,生地一两,真阿胶二钱(烊冲),麦冬四钱,麻仁四钱,大枣四枚。
服十余剂而瘥。
曹颖甫曰:阳气结涩不舒,故谓之结;阴气缺乏不续,故谓之代。代之为言,贷也,恒产告罄,而称贷以为生,其能久乎?固知《伤寒论·太阳篇》所谓难治者,乃专指代脉言,非并指结脉言也。
该患者初诊时症见:眠食无恙,按其脉结代,约十余至一停,或二三十至一停不等。又以事繁,心常跳跃不宁。曹颖甫未记录患者的舌象及其他症状,假如患者有乏力、汗出、舌淡红或淡白、苔少等气阴两虚的表现,或无明显里热证者,可予炙甘草汤;若患者口苦、胸胁苦满、舌红、苔白,考虑为少阳病夹有水饮,可予小柴胡汤合苓桂术甘汤、茯苓杏仁甘草汤。
反观曹颖甫的治疗经过,曹颖甫根据该患者症状,考虑患者有气阴两虚证,予炙甘草汤而愈。
炙甘草汤见于《伤寒论》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伤寒,由于过用汗、吐、下,亡津液、亡血液,以致血不足以养心,则心动悸。血不足以荣脉,则脉结代,宜以炙甘草汤主之。《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附方(一):“《千金翼》炙甘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虚劳不足的病,若汗出而闷,脉结代心悸者,虽行动如常,若不治,则不出百日死。若已不能行动,病危急者,则于十一日死,治之宜本方。《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附方(一):“《外台》炙甘草汤,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心中温温液液,即恶心剧甚心中烦恼的意思。病肺痿,若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本方治之。临床上用于脉结代之房颤或早搏,或心悸之心动过速,有明显气阴两虚的表现,舌淡红,苔薄白或苔少。
笔者曾治疗一例甲亢之心悸患者,王某,男,30岁。初诊日期:2011年7月5日。
主诉:间断心悸3月。
3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就诊于某医院,经各项检查,诊断为甲亢,予丙硫氧嘧啶片抗甲亢治疗,复查甲功均正常。但患者仍时有心悸,有时会影响工作,紧张或活动后心悸加重,为求中医治疗,经人介绍前来诊治。刻下症见:心悸,口干,乏力,无口苦,纳可,眠可,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沉细滑。
患者心动悸、舌红、苔薄白、脉沉细,只有轻度乏力,无其他明显不适,考虑为气阴两虚,当时考虑首选是炙甘草汤。但患者“口干、舌红,脉滑”是气阴两虚证还是实热证?笔者认为单从症状分析上不容易区别,而脉象在该医案的鉴别诊断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该患者脉沉细,考虑里不足之气阴两虚证的可能性比较大。假如患者脉象滑数或弦滑有力,则考虑里实热证的可能性比较大。
处方:炙甘草汤。
炙甘草10g,生地20g,麦冬30g,火麻仁30g,党参10g,桂枝10g,生姜10g,大枣20g,阿胶10克(烊化)。7剂,水煎服,日一剂。
结果:患者服完7剂后,心悸有所好转,无明显不适。患者继服上方近1个月,心悸症状基本消失,无明显不适,已能正常工作。
名家医案解析
《经方实验录》是近代著名中医经方家曹颖甫与其弟子姜佐景临证的100例病案,详细阐述了师生二人数十年运用经方治病的经验。对于这样的名家医案,我们应该如何研读才能从中真正有所学、有所悟?鲍艳举、花宝金两位老师为我们开创了一个值得学习的模式——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鲍艳举、花宝金所著《独立全解<经方实验录>医案》,完全独立解析了100则经方医案,相当于临床带教、现场诊治100个疑难病患。《独立全解<经方实验录>医案》的医案解析,突出“现在进行时”,还原真实的思考过程、思辨的细节。改“斩钉截铁”的平铺直叙,为“一波三折”的疑问:对复杂的疑难病证反复权衡,从多种可能性中,选择相对妥当的一种或几种。名家为何如此辨证?辨为其他证型是否可以?名家为何如此用方,用其他类似方药是否可行?以连珠炮的疑问,彰显独立思考和深入探究的真实细节。
温馨提示:受疫情影响,中医书院发货物流暂停,具体恢复时间待定,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