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5的低价能否撑得起荣威品牌向上
不久前,荣威i5上市,新车提供1.5L和1.5T两种动力,共9款车型选择,官方指导价6.89万~11.59万元。不仅如此,上汽还承诺,年底前,凡购买荣威i5的用户还可享受9000元~1.3万元的现金优惠;24期0利率、60期超长贷的高能金融礼;互联网车型10年免费基础流量等三重好礼。如此一来,购买荣威i5实际价格被拉低到5.99万~10.69万元。
从官方终端价格来看,荣威i5给出的价格比这个级别的老前辈逸动、帝豪都要低,让整个市场看起来更加严峻。有人把荣威此举单纯理解为价格战抢夺市场,结合市场大势和荣威自身战略来看,事实恐怕并非如此。
长城必须要筑
荣威i5拉开价格战显然希望能够取得高销量,而目的是为了筑起底层坚固的壁垒。
市场大环境不容乐观。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9月,我国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为190.5万辆,同比下滑13.2%;1-9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累计为684.7万辆,同比下滑0.6%。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乘用车市场已连续第3个月出现销量负增长。
针对车市遇冷、各品牌拉开价格战,但价格战并不是目的,上汽集团副总裁王晓秋认为,车企是依靠规模化取胜的,任何企业如果没有10万元以下的主力家轿,规模化就很难真正实现。他表示“今天大家都在拼价格,但是真正要改变的不仅是价格,更要提高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中生存。”
按照上汽的思路,它们规划的其实是“轿车双子星”策略,除了荣威i5,还包括此前大家熟知的荣威i6,但它并没有满足上汽的高期待,如此荣威i5顺势补位。
显然,为了迎接下一波消费升级,厂家必须提前铺量,而铺量的目的显然是为了口碑传播,筑起坚固的长城壁垒。
走了这么多冤枉路,荣威还是绕不开最基础的一步。2016年,传祺GS8打响了自主品牌全面冲高的第一枪,随后的2017年,长城WEY、吉利领克等自主高端品牌相继问世,所有自主品牌都有些慌不择路,仿佛再不出手就要被市场淘汰,彼时2016年问世的荣威RX5才将荣威品牌带向公众视野,尽管其在2006年就已经在中国市场成立,然而过去的12年里,它并没有获得过太多的关注。就这样,群众基础并不雄厚的上汽乘用车不合时宜的先后推出了荣威RX8、名爵HS来持续冲高,结果却屡屡铩羽。
事后再回过头来反思总结,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所有冲高成功(阶段性)的自主品牌都有强大的基础支撑,比如领克背后有帝豪、博越等车型,WEY背后有哈弗H6、皮卡做品质背书,即便是没有单独划分品牌的传祺GS8背后也有在细分市场常年稳居第二把交椅的传祺GS4。
热销车型给企业带来的是强大的群众基础和口碑宣传。背后映射出的,是企业的技术水平实力,不管真实情况如何,至少消费者的认知里一定存在这样的消费逻辑。理清了这个思路之后,荣威带着i5重新上路。
当然,为了给荣威i5让路,参研荣威i5的产品线,甚至有分析给出了将来荣威不排除壮士断腕的可能性,即砍掉荣威350车型。
荣威 i5的价格区间为6-12万之间,并提供1.5L自然吸气和涡轮增压的动力选择,这个价格和动力组合完全覆盖了荣威早期推出的车型荣威350,车哥们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目前荣威350车型已经很久没有更新换代,仅有2014和2015款车型在售。并且其销量表现也不容乐观,不排除未来荣威砍掉350,全力打造i5的可能性。而且此时有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荣威正处在新旧产品更替的阶段。
无论如何,当年落下的功课,荣威一个都不能少。
为什么是轿车?
架起底层强大的壁垒势在必行,但为什么一定要从轿车入手呢?
选择在轿车领域突围原因有三点:轿车市场正在夺回SUV的主动权,自主品牌在轿车市场存在更多机会,轿车的技术难度更高。
首先是市场大环境。SUV正在逐渐下行,轿车在增量上正在逐渐夺回主动权。根据乘联会给出的数据,今年1-9月,中国车市累计销量达1617.9万辆,同比增长-0.6%。其中,轿车1-9月累计销量810.0万辆,同比增长0.6%。SUV 1-9月累计销量684.7万辆,同比增长0.4%。
一个需要注意的细节是,轿车销量同比微增超越SUV增幅,截止到9月,是SUV连续4个月同比增幅出现下滑的月份。具体到细分市场上,荣威i5所在的A级轿车细分市场31.7%的占,位列所有细分市场占比第一。这是一个存量巨大的市场。
具体到细分领域,自主品牌在轿车市场存在更多可能性。因为在SUV领域,15万以下几乎被自主品牌全部占领,根本不存在见缝插针和进一步拓展市场的可能,最多是分一块蛋糕。再往上走,荣威RX8和名爵HS都已经先后沦陷,进步一步说,即便这两款车型能有不错的表现,也只能起到拉高品牌形象的作用,而不可能达到大规模铺量,稳固根基的目的。
最关键的一点,轿车在技术难度上高于SUV,能为企业形成更好的传播效应。从产品端考虑,研发一款轿车比研发一款SUV难多了,因为轿车对于舒适性以及驾驶感有更多要求,在技术输出上也相对更加严苛,甚至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例子,开发一款轿车的时间一般比SUV长很久。
基于以上三点,荣威选择在轿车领域稳固根基是更可靠的方式。
荣威i5还有机会吗?
从市场趋势来看,荣威i5的机会还是有的,就看它是否具有足够的产品力抓住这一次机会。
根据荣威对i5的定位,它们希望,未来i5主攻的对象是三四线以后的消费市场,而这个市场还存在巨大的潜力。
以汽车周刊给出的数据为例,在2017年欲购车用户中,三线以下城市占比达到77%,潜在消费意愿远超一二线城市。其中,汽车消费中端市场成长最快。罗兰贝格数据显示,价格区间在8万-18万的汽车消费在三级以下城市增长最为明显。
这一点在三四线城市汽车4S店方面也有体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全国汽车品牌经销商数量为26685家,同比增长5.8%。从城市级别看,四到六线城市整体占比达到67%,并且4S店数量增长也主要在四到六线城市,一二级城市网络正在不断减少。
如果只是站在路口观望,前方显然是一片光明。然而真正上了路,过程中也免不了崎岖。本身轿车本就不是自主品牌的强势区域,现有的一些存量市场已经被帝豪、艾瑞泽5、帝豪等老对手早早瓜分,除了从现有对手中枪蛋糕,荣威i5想要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还要等这一片市场逐渐成熟之后,但这个时间是相对漫长的。
以自主品牌里较为代表性的车型吉利帝豪、艾瑞泽5为例,它们在近一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太好的表现,而这个价位段,自主和合资在轿车领域有着比较明显的断层。换言之,他抢不了合资对手的份额,切割现有存量市场、拥抱新生市场是它的两个销量来源,而后者具有更大的可能性。
需要强调的是,这段蛰伏期恰好是荣威i5产品力接受巨大考验的时期,一旦产品有任何问题,将会直接切断其进一步向上之路。所以能不能卖好i5,问题的关键落脚点在其产品力上,这个唯有等市场给出答案。
于荣威不利的是,其全力打造i5的目的是为了加固底层壁垒,为冲高打下坚实地基。诚如上文所言,卖好荣威i5是可能过了自主品牌全面冲高的最佳时期,届时荣威可能遇到新的烦恼。
荣威i5能否不辱使命,等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