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的上限,是企业领导人的认知上限

认知战是社会人都会面临的课题,一家公司的发展上限同样在于企业领导人的认知。社会流行一句话:“一个人永远挣不到认知范围之外的钱”。认知是见多识广和环境造就的结果。
当你以为城市与城市GDP只体现在数字上,那你就错了,它更多的体现的也是城市中人的认知差距总和。当认知差距越大,具体表现在城市GDP的数字差距就越大。有人可能会说,在一个城市中,有富人也有穷人,总有人能赚到钱也总有人赚不到钱,你不能说富人的认知不行。没错,放眼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会有这种情况的存在,但我所说的是总体上的认知差距,才造就了城市之间的GDP差距,当然,这个可能会以偏概全,你就当其是解读城市GDP的一个角度吧。
我想说个身边经历的案例。我随手写在自己的头条号上,我随手拟定的标题是“你没做过,不代表事情不成。”
公司的小姑娘来找我,说公司准备在618的时候蹭一把热度,我们自己也弄个直播。我说,准备卖什么,小姑娘说,公司新签了一款机器的代理,但是新机器,国内卖的比较少,厂家使用的也少。准备降价销售,先打开市场。
我说,机器的东西我不懂啊,我虽然做运营,但隔行如隔山。小姑娘说,是老板让我找你的,让你给点建议。没法推了,我就说,这样吧,机器我没卖过,但有一点,我总觉得卖机器和卖车都有相似点,同样的价格,差不多的品牌,如果你敢终身免费保养,我相信你肯定比你的竞争对手卖的好一点。如果确实对现有的机器质量有信心,那就敢打出终身免费保养这个概念。消费者怕什么,就怕出点啥问题,厂家一旦这么做,那消费者的在决策的时候胆子都会大一点,对吧?
小姑娘说,是的,确实可以,以前没这么做过,行业里面也没人这么做。我说,那就试试看,套路还可以设计一下,凡是在直播活动期间订购了这款定位为流量型的产品,后面还享有终身免费保养的同款大型日销型产品,如果再狠点,我们还可以提供金融服务,我们去与银行合作,可以免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前提是,利率肯定低于他们自己去找银行贷款的那种)。小姑娘说,好,我去跟老板谈谈,看看他是否同意?
下班的时候,小姑娘回来告诉我,老板不同意。第一,在这个行业里,没人这么干;第二,虽则我们是代理商,但厂家也在卖,老板担心,我们这样卖,生产厂家也会这么卖,而且人家比我们有优势。
我当时就没话说了,我从运营角度是这么看待的,之所以敢于提出终身免费保养,那是基于对产品有信心,行业没人这么做,关键在于,一旦终身免费保养了,意味着机器的维修配件之类的,我们都能抓得住,也就将客户与我们紧紧的捆在了一起,我们说保养免费,但可没说零配件不要钱啊;如果担心厂家与我们竞争,这大可不必,聪明的厂家从来不会与自己的代理商去争利,与代理商争利意味着在砸自己饭碗,相反,他们还会支持代理商使劲往前冲。
这事后来怎么样了,我也没问,不过我总觉得,有些事情没做过,不代表它不能做,如果一个手法大家都去做的时候,你就是一个紧跟在后面疲于奔命的人。试一试这个词,放到运营环节中,代价并不高,只要你认为是可控的即可。
认知既是经历也是学习,就如我说,旅游和学习都有两种,一种是找自信,一种是长见识。你只有见过更好的,你才能判断出什么是适合自己的,什么也才是目前为止你所见过的最好的,也是你乐意接受的,你每天都被禁锢在一个巴掌大的井里,你自然会有沾沾自喜,总觉得自己已经超越了很多人。那是因为,你把自己当作跟他一样,就像你与弱智辩论还一定要争个输赢,无论输赢,也决定了你本身也是弱智一枚。
很多人总会津津乐道别人跨界上的成功,往往轮到自己的时候就各种思虑与迟疑不定。看似是一个运营战术动作,本质上还是一个认知差异。这在运营管理中经常会碰到能碰到,往往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你大多时候给出的就是一声叹息。而所谓经营的上限,大多数情况下就是企业领导人的认知上限,他都没听过,他肯定听不懂,他都没见过,他肯定不敢做决策。

作者新书《运营元素》纸质版目前仅剩少量,从即日起《运营元素》电子版也将销售。纸质版书籍定价:98元,电子版书籍定价:9.9元。有需要的可与作者联系,私人微信号【danshui1982】咨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