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最具收藏价值书画家:李建设
【艺术简历】
李建设,1977年特招入伍,一直从事艺术创作,先后深造于北京画院、清华美院,投师著名画家王文芳、杨延文等先生、师从杜大凯、戴顺智等教授,实力派画家,定居北京。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华卫视艺术风采栏目组艺术总监、中直大路美协副主席、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主席、中央国家机关美协理事、文化部美术书法考核高级评委兼导师、文化部艺术人才库书画专业委员会评审专家导师、泰中艺术家联合会常务委员、洛阳帝都美术馆馆长、房山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其作品源自生活,又对诸风格多有探索尝试,笔墨清新典雅,构图多有奇趣,丰富而不显繁杂,概括而不见单调,技法洗练、不拘俗套、凝重洒脱、飘逸豪放、洋溢着浓郁的地域风情。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全军、部、省级展览并获奖。曾在泰国、香港、马来西亚、俄罗斯、北京、上海、厦门、西安、烟台、威海、青州、青岛、珠海、广州、南京、武汉、天津、郑州、洛阳等地举办画展。出版个人画集十余部。
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人民大会堂、北京天安门管委会、交通部、西郊机场、泰国国家美术馆等机构及国内外收藏家收藏。其中:2014年10月牡丹作品《国艳齐春》和山水作品《云岭烟霭》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收藏并悬挂于天安门城楼内。
2015年9月《醉赏春浓》、《天香富贵》在曼谷举行的《庆祝中泰建交四十周年暨诗琳通公主殿下六十寿辰》——中国书画慈善展览中展出并捐赠。2016年两幅牡丹作品被空军西郊机场永久收藏,分别悬挂于服务综合楼和贵宾厅内。
2017年11月参加中泰文化经贸合作高峰论坛暨泰中艺术家联合会泰中经济交流中心成立十八周年庆典中展出两幅《牡丹》作品并收藏。三幅作品应邀参加2016年举办的《国艺典藏》中国画名家小品学术邀请展,六幅作品收录于2016年出版的《中国当代美术家精品集》
2018年六幅作品刊登于《中国艺术博览》,2018年3月被中国教育工会北方工业大学委员会特聘为客座教授。近几年先后荣获“中俄文化艺术交流大使”、“中国当代最具创新书画家”、“最具艺术造诣”、“德艺双馨艺术家”等荣誉称号。2019年牡丹作品参加美国纽约艺术博览会,颇受好评。
《云岭烟霭》天安门管委会收藏
古人相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成功之所必需。读书是指传承,行路意在发现,传承与发现互为表里,古人所说今天仍是真理。也许书未必读万卷,路未必行万里,但传承并发现却是不能超越的范式。
李建设就是遵循这一范式一路走来的,只因是军人出身,有决胜千里,永不言败的信念,更因是铁道兵,行踪因路延伸,践履所及已非千里万里可计。他的艺术成就正是其信念与经验的回馈,传承与发现都在他的作品中留有痕迹。
——杜大恺
《霜积秋山万树红》
正大气象的诗意山水
——李建设的中国画
文/辛民
在看似繁荣的当代山水画坛,正大气象和诗意的缺失使山水画的人文价值大为降低。近日赏读画家李建设的山水画作品,令人耳目一新。
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画家致力于东方,把传统与现代、自然与理想融合,在中国画的精神内涵与形式语言上都独辟蹊径,创造了一种可以称为“水墨乐章”的视觉图式。
《秋染山乡》
这种图式既有别于传统的隐逸山水,也有别于当代的新文人和实验水墨,构成了自己的艺术风貌。体现了21世纪中国画从传统文人画向现代水墨画发展的必然趋势。
如果说李建设的山水画与古人传统“不下堂筵,坐穷林泉”的山水审美观有很大距离,诗意美起了决定性的因素。禅性的清净澄明洞彻通达,成为他超度自我生命和绘画表达的契机。从而摆脱了从传统到当代的各种程式的影响,独创了他自己的“水墨乐章”。
《雨过山翠》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数千年的不断丰富、革新和发展,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丰富多彩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语言并建构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在东方以致世界艺术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尤其近百年来,西方艺术教育体系的引进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当代中国画艺术作为传统的视觉表现形式,应如何传承与发展,对当代国画家是一次大的考验。
《古都秋韵》
近年来,李建设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对笔墨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他认为,中国画不能被西方艺术取而代之,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并通过自己的创作来证实了中国画独具的东方哲学意味和水墨世界的无穷魅力。
李建设的山水画作品画面构图直承五代北宋,以及元人遗规,山麓纵横,他笔下的轮廓线条笔锋颍脱,绵中带刚,细处墨法微妙,树木磊落,枝如龙爪,云烟变幻,色墨交融的表现,蕴含了丰富的构成意识和生辣之味,其朴拙雄浑,粗旷豪放又极富情感与视觉张力的画风渐趋形成。
《溪山雨意》
其作无一不呈现着从画 家心间流淌而出的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欣欣然,活脱脱,呼之欲出,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东方水墨的艺术精神。
在笔墨语言的运用中,李建设师承传统又能以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赋予其作品以时代精神,成功的融入了书法笔意,放笔抒怀,表情达意,把对家山的情感融注其中,形成富含文人气象的笔墨语言特色。
《江河源头》
其作呈现的是传统面貌,但又由传统风格转向意向形态,借助笔墨、情感和学养而流露出自然的审美意趣,形成富涵文人气象的笔墨语言。他的作品既有传统的笔情墨趣,又有时代审美意韵,同时,他又不简单地摹仿哪家哪派。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很难具体的指出其取法何家,只是从直觉上可以品味到其画中融化着传统因子。
《银线穿群峰》
李建设在其绘画艺术中追求的并非形质的逼真,他更看重的是作品的气势、气韵和气质。其作品的气势,首先归于用笔的刚健和巧妙地引入水墨写意之境,同时,其饱满的构图使作品呈现出雄强等气势。
在画面中,画家的笔墨表现功能、传情功能、形式美功能,三者兼而有之,融为一体,有“渴骥奔泉”般的气势,即在疾行飞驰中蕴藉着英俊的风度和威猛的力量。加之以书入画,故他的用笔疾徐得法,沉实苍劲,与章法布局结为一体,从而使其作品流露出奇崛丽清之风神。
《月是故乡明》
从李建设的系列作品中可看出,他的画作能传达出一种清新朴拙,苍润古雅的气息,既有南派山水的舒展、空灵,又有北派山水的豪放,既有水墨交融的滋润,又有枯笔飞白的刚劲;又有信笔挥洒的厚重。
他以自己独特的感悟抒写着笔墨的苍润之美,在创作实践中把南北不同的画风进行了融合、互动、取长补短,演绎出手法多样,风格鲜明的现代山水新面貌。
作为当代代表性山水画家之一,李建设绘画之外又能博涉约取,丰厚的文化积淀使他感受到山水画画的是画家的心灵,而非简单的客体,绘画的对象最终关照的是人性,而非自然。
《田畴雪润》
此外,李建设坚持运用中国画传统技法来表现自己的主观感受,从他的画作中能感受到画家对于自然山川的钟爱之情、观察之功,对传统审美特质的理解和自然的生活态度。
因此可以说,他的作品正是其文化涵养和人格修练的结果,其山水画作品成功地传承了中国画艺术特有的清空、超然、蕴藉与典雅,具有平淡古雅的审美意趣,体现出东方式的天人合一的艺术精神和儒释道禅文化思想。
因此说,在当代中国画艺术中,李建设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个案。
《秋声》
《山花烂漫》
《幽谷清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