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 唐诗解读——李白之《奔亡道中五首》(上)
其一
苏武天山上,田横海岛边。
万重关塞断,何日是归年。
其二
亭伯去安在,李陵降未归。
愁容变海色,短服改胡衣。
其三
谈笑三军却,交游七贵疏。
仍留一只箭,未射鲁连书。
其四
函谷如玉关,几时可生还。
洛阳为易水,嵩岳是燕山。
俗变羌胡语,人多沙塞颜。
申包惟恸哭,七日鬓毛斑。
其五
淼淼望湖水,青青芦叶齐。
归心落何处,日没大江西。
歇马傍春草,欲行远道迷。
谁忍子规鸟,连声向我啼。
注:
苏武:西汉时人,汉武帝时奉命出使西域,被匈奴拘留十九年,受各种威逼利诱不屈服,后返回汉朝。
天山:泛指北方崇山峻岭。
田横:战国齐国贵族,秦末与其兄田儋起兵反秦。楚汉战争中被汉军所灭,刘邦称帝后召他入长安,途中自杀。其从属在海岛闻听消息后纷纷自杀。此句形容自己去留无据,被困于战争的处境。
亭伯:汉代人崔骃字亭伯,因其很有才气被汉明帝推荐给窦宪,因看不惯窦宪的骄横跋扈而辞官回家。
李陵:汉武帝时率兵与匈奴打仗,兵败被俘降匈奴。
海色:天将要亮时的天色。
三军却:用鲁仲连故事。鲁仲连为赵国说服魏国出兵与秦国抗衡,解了赵国邯郸之围。
七贵:西汉时七个倚仗外戚关系把持朝政的家族。此处泛指权贵。
函谷:古代山关名,在河南灵宝县东北方向。新关在今河南新安县东,是古代从东方入秦的重要关口。
玉关:玉门关。 是古代通向西域的关口。
易水:在今河北省易县南。此处代指边境。是说敌人占领的洛阳如今就像易水一样成为边塞,成为敌我分界线。
申包:即申包胥。春秋时楚国人,吴国打败楚国,破了楚都郢,申包胥到秦国请求援助,秦犹豫不定,申包胥就在秦庭哭了七天,秦哀公于是出兵救秦。
淼淼:水势浩大的样子。
子规:即杜鹃鸟,据说杜鹃的叫声颇似“不如归去”。
解读:
发生在唐代的安史之乱给李唐王朝以沉重的打击,在这次大乱之中,无数民众灾难深重,许多诗人也难逃厄运,杜甫曾为叛军所俘,羁留长安一年多,王维被迫接受伪职,乱平后险些被处以极刑。李白的遭遇也很悲惨,动乱初期携妻子夹杂在难民之中,其后又被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只数十日因永王兵败被囚禁流放。这五首诗就是在安史乱中,诗人南逃途中所写,五首诗,或表现混乱初起诗人无所适从,或表现自己不被重用报国无门;或表现国破家残的巨大苦痛,或表现前程迷茫的心态。
第一首是写自己苦闷绝望的心情,诗人化用苏武和田横的故事,借此表现自己心中的忧愁和焦虑。
安史乱起之初,叛军力量强大,到处烧杀掠夺,给中原民众带来极大痛苦,各州县望风瓦解,纷纷陷入敌手,诗人心情惶恐不难理解。苏武在匈奴北方的塞外沙漠啮雪牧羊,田横逃至海岛避难杳无归期,李白化用两人的故事,主要表现自己回归无日,估计将要长期流浪在外的忧愁,末两句主要表达自己这种绝望的心情。
第二首主要表现诗人无所适从,走投无路的苦闷。彼时局势混乱,有的官员像崔骃那样不愿在安禄山手下做事而弃官回乡,有的则投降安禄山。李白每天听到大概就是这些消息,看到的是人们都穿着胡人的衣服以适应安禄山的统治,这种感受就如同当年李陵兵败匈奴之后,被迫“胡服椎结”,改变服制,终生未回中原,这种极度的精神痛苦和终生难消的忧愁与愧疚始终困扰着李陵,现在也给李白带来极大的痛苦。李白只是运用自己手中的笔,将沦陷区的民众的苦难的表现了出来,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诗人与国家命运相连的爱国之情。
第三首诗人则换了一种角度,分析了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认为这主要是由于皇帝所用非人,自己一身才华却不被重用的遗憾。诗人自比鲁仲连,前两句借用历史上鲁仲连“义不帝秦”的故事,李白认为自己也有鲁仲连的本事,可以在谈笑间从容退敌。“七贵”原指丁汉时吕、霍、上官、丁、赵、傅、王七姓,这七家都是皇亲国戚,后泛指权贵。“仍留一只箭,未射鲁连书”,李白感叹自己虽有奇才良谋,无奈却被皇帝疏远,摈弃江湖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