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唐诗解读——杜甫之《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九)
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
候火云烽峻,悬军幕井干。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
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
注:
凤林:地名,唐代属河州。戈:兵器的一种,这里代指战争。
鱼海:地名,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唐时为吐蕃辖地。
候火:即烽火。因其作用是报警,有放哨的意思,所以叫候火。
云峰:比喻候火高起,就象插入云霄的山峰。
悬军:深入敌人境内的孤军。
幕井:幕的意思是覆盖。《易》有“井收、勿幕"的话。这里用“幕井”指水井。
西极:西边极远的地方。
北庭:唐代设北庭大都护府,其位置在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
故老:年老阅历多的人,这里是诗人自指。
飞将:汉朝时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人见他用兵迅猛,仿佛自天而降,所以称他为“飞将军”,不敢和他交战。
筑坛:汉高祖刘邦打天下时,曾采纳萧何的建议,筑坛拜韩信为大将,后来,在刘邦夺取天下的过程中,得力于韩信不少。
解读:
这是一首渴望任用有力的军事将领的诗。前四句写战争形势。“风林戈禾息”,公元759年秋天,吐蕃已经入侵风林,说是“未息",可见那一带早就在打仗。鱼海在风林的西南,既然风林在打仗,那么到鱼海去的路当然是不通的。“常难”承接“未息”,意思是一致的,又是递进的。
三、四句则进一步申说:边境现状不仅可悲,前途更是不堪设想。候火峻如云峰,那是报告敌军又在发动新的攻势。这是说敌方的情况。唐朝的军队呢?“悬军幕井开”,孤军深入敌后,住地井水干涸。唐将的无能和敌人追逼的急迫,都在这五个字里有了生动的说明。这两句已经明确预示出,风林之战,不久之后,必将以唐军的惨败而告终。
前四句写的只是一处战场,那么整个局势又怎样呢?“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在紧张的战斗场面之后,作者又来这么一笔。这两句表面上看是写景,其实,作者正是在这里用“闲笔”对边境、形势作着高度的概括——整个西北方。局势都一样动荡,前途也一样可叹可悲。
最后两句使用汉朝的两个典故,直接抒写作者对战事的态度:唐朝若要取得优势,战胜敌人,当前最迫切的是要有勇谋双全的战将。自然,即使有飞将军一样的人,也还得朝廷郑重任命,故日“何时议筑坛”。
仅就《秦州杂诗二十首》中所接触到的邺城之溃和风林之战看,前者显然是由于皇帝委派了不通军旅的宦官作总指挥而造成的,后者也反映了指挥官对军事的无知。正因为如此,杜甫渴望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人尽其才,特别是希望能征善战的武将制服敌人,安定边疆。这是杜甫爱国思想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