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王维之《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注:
萦:绕。
秦塞:秦地四面有山关之固,形势险要,故云。
銮舆:皇帝出行时的车驾。
迥:远。
仙门:宫门。
上苑:汉代长安有上林苑,司马相如曾作有《上林赋》。诗中指帝王之园林。
凤阙:汉长安宫阙名,此处泛指唐长安宫门两旁的楼阙。
阳气:指春日阳和之气。
宸游:帝王的外出巡游。
物华:美好的景物。
解读:
唐代的蓬莱宫,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大明宫,因宫中有蓬莱池得名,位于宫城东北。公元735年,从大明宫经兴庆宫,一直到长安城东南的风景区曲江,修成阁道相通,唐玄宗曾游阁道,于雨中望春赋诗一首,王维奉旨唱和,故诗题中有“奉和圣制”,诗题中有“应制”二字,可知所和之诗不仅要应和皇帝原作的诗意,而且要歌颂唐玄宗的圣德。一般而言,此类诗作,多是艺术性、思想性不是太高,然王维这首诗却巧妙规避了这一点,全诗紧扣“望”字写景,通过匠心独运的色彩、格调布局,为当时的盛唐唱出了一曲宏大的颂歌,被清人沈德潜誉为“应制诗应以此篇为第一”。
全诗开篇从长安宫城为山水背景落笔,展示出极广阔的视野。“秦塞”“汉宫”二词则这一背景增添了浓厚的历史色彩。三四句则点出阁道望春之意,皇帝的銮驾在阁道中前行,车驾之下,千门碧柳,回道遥望,春花烂漫。“千门柳”与“上苑花”,实则道出了皇家的富贵繁华。“迥”暗点阁驾设于空中,十分雄伟壮观,也唯有如此之高的立足点,方能视野开阔,也因而能看到长安城别有一番景象。
五六句则是全诗最为精彩部分。写出了回看长安城之景象,意境空灵蕴籍。春雨迷蒙之中,长安城到处弥漫着氤氲的云雾,云雾之上,宫殿前一对“凤阙”半空耸立、展翅欲飞,云雾之下,城中春树、万户人家依稀可见,这分明是一幅带有立体感的春雨长安图,暗点在唐玄明治下的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好一派祥瑞与安宁,清人吴汝纶曾称赞这二句是“大句笼罩,气象万千”。七八句则歌咏帝王春望之意,回应诗题之“应制”,清人赵殿成曾道:“结句言天子之出,本为阳气畅达,顺天道而巡游,以行时令,非为赏玩物华,因事进规,深得诗人温厚之旨,可谓应体之式”。
在王维现存诗作之中,其中七律诗共计二十首。这在杜甫之前应是最多,且成就最高。但王维七律成就最高之作,应是宫廷应制、早朝唱和之作,这与他之后杜甫相比,在纵横变化、颠倒往来、奇幻莫测、名句迭出、随处可摘等方面,王维稍有欠缺,然就富丽堂皇而言,王维这首应为第一,且应制七律至王维,登峰造极,这对于后来的王维来说,不啻为生活跟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王维(700—761),字摩诘。太原祁人(山西祁县)。后徙家蒲州(山西永济西),遂为蒲州人,称河东王氏。排行十三。官终尚书右丞,称王右丞。父处廉,官终汾州司马。维早慧,工诗善文,博学多艺十五宦游两京,居嵩山东溪。以才艺知名,博得豪贵青睐。玄宗开元九年(721)中进士。释褐为太乐丞。秋,因伶人舞黄狮子舞坐罪,贬济州司仓参军。开元十四年春秩满,游宦淇上,遂隐于淇。开元十七年前后回长安闲居,学佛于荐福寺道光禅师。张九龄为相时,作《上张令公诗》。二十三年,擢右拾遗。二十五年,张九龄被李林甫排挤谪荆州长史,王维作《寄荆州张丞相》。同年秋,奉命出使凉州,以监察御史兼节度使判官。二十八年,迁殿中侍御史,以选补副使赴桂州,知南选。明年春夏回长安,寻隐终南山。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复出左补阙。天宝三载始营蓝田辋川别业。天宝四载暮春,以侍御史出使榆林、新秦二郡。后迁库部郞中。天宝九载后,丁母忧,十一载服除,拜吏部郞中。在辋川期间实亦官亦隐。十四载,迁给事中。安史乱后,委任给事中。王维服药取痢,伪疾将遁,被囚洛阳凝碧池,作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以明心迹。肃宗至德二载(757),王师收复两京,陷贼官司六等定罪,王维以此诗及弟缙请削己官为兄赎罪,获免。乾元元年二年(758),授太子中允,加集贤学士,迁中书舍人,改给事中。上元元年(760),官尚书右丞。次年七月卒,葬蓝田辋川别业之西。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王维信佛,学顿教。受禅宗思想影响极深,以禅悟诗,故人称“高人”“诗佛”。《全唐诗》存诗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