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王昌龄之《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天夜入湖,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
连天:满天。
平明:清早。
解读:
这是借送友人意在说明自己操守的七绝。
昌龄一生仕途坎坷,在开元二十七年因受人陷害而遭贬岭南,后是北归,任江宁丞,但却因不护细行,承受着极大的舆论压力。芙蓉楼位于润州,即今天江苏镇江,古代属于吴地,辛渐是他的好朋友,此时正经过润州,取道安徽到洛阳去,昌龄于是写了两首送别诗,当然最有名是这首,意在表明自己心地无暇。
首句也有作“寒雨连江夜入吴”,此时夜寒雨急,自己遭贬,心中苦恼自不必多言,好朋友辛渐又要走,更感到孤寂万分。“楚山孤”表面写山,实则写人,友人走了,只剩下自己孤身一人在异乡。诗的前两句营造了孤独苦闷的氛围,意在为下文赠言作铺垫。
后两句是全诗的重点,也是全诗的诗眼,化用鲍照《白头呤》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向洛阳亲友表明自己品格高尚、胸襟坦荡。
送辛渐还有一首——“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生在对丹阳城景物及宴饮场面的描绘,不及这首出名,后人评价这首诗“借送友以自写胸臆,其词自潇洒可爱”。
王昌龄59岁那年,正赶上安史之乱爆发,在返乡途中,经过亳州,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所杀。《唐才子传》中记载语焉不详:“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此时闾丘晓所忌而杀。”彼时朝廷焦头烂额,那里能顾及得上王昌龄被杀一案。第二年,张镐奉命去平定“安史之乱”,在平乱中张镐命令闾丘晓率兵救援宋州,闾丘晓一方面瞧不起张镐,一方面又怕打仗失败,故意按兵不动,最终贻误战机,导致大败。后张镐以贻误军机的罪名要处死闾丘晓,闾丘晓在临刑之前自己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八岁儿童,然而张镐回答他:“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王昌龄的大仇也得以报。只是一代七绝圣手王昌龄永远长眠在地下。
王昌龄(?—756?)字少伯,排行大。京兆人(陕西西安)。曾官江宁丞、龙标(湖江洪江西南)尉,故世人称“王江宁”“王龙标”。727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郞。后遭贬岭南。开元二十八年北返,改江宁丞。因“不护细行”,又贬龙标尉。安史乱起,避乱江淮一带,触忤濠州刺史闾丘晓,被杀。新、旧《唐书》有传。所作多边塞军旅、宫怨闺情及送别之作。擅长七绝。《全唐诗》存诗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