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百科】十九世纪上半叶钢琴艺术的“法典”

“钢琴诗人”肖邦将练习曲从“幕后”带到“台前”,让它成为音乐会上的常用曲目之一。时至今日,这些音乐作品它们在功能性、实用性与艺术性上所达到的完美结合,仍然是以后作曲家们多难以逾越的。我们无法预料,如果肖邦从不曾写下这些练习曲,那么钢琴演奏技巧会有怎样的发展,钢琴艺术史又会被怎样改写呢?

肖邦之前,车尔尼、克拉莫、克列门蒂等不少作曲家都曾写过钢琴练习曲,不过他们大多仅以纯粹的手指练习为目的,作品并不具备独立的艺术价值,车尔尼就曾明确表态,个人自己的那些练习曲不过是演奏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入门津梁。不过这一切在肖邦的手中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在他与1829年10月10日写下的一封信中曾提到:“我以我的风格写下了一首练习曲”,那是恐怕连这位十九岁的青年个人自己都不曾想到,这些开历史先河属于“我的风格”的练习曲,会将这一体裁的作品发展和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钢琴艺术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为个人自己同时代以及后世作曲家的创作带去极大的影响。

19世纪中叶,钢琴这件乐器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良,表现力大为丰富,而肖邦创作于1829—1839年间的这27首练习曲(分别是题献李斯特的作品10号的12首,题献某伯爵夫人的作品25号的12首以及三首遗作),其最大的贡献正在于它们不仅挖掘了钢琴本身所特有的表现力,同时也换发了钢琴家手指的最大潜能。更可贵的是,他完全的突破了车尔尼、克拉莫、克列门蒂等人以来纯技术性练习曲的创作手法,而是让音乐传递出更深刻的感情。因此,在他的练习曲里面,都将明确的技术课题与鲜明的音乐形象达到高度的统一。

肖邦C小调《革命》练习曲(作品10之12)是肖邦1831年赴巴黎途中,在得知俄军入侵华沙后悲愤之余写下的。从技巧上看,这是一首左手跑动练习曲,但从右手壮烈的八度旋律和左手狂风暴雨般的倾泄中却都不难看出作曲家当时内心情绪的极度激动。这首肖邦《革命》练习曲也是现在钢琴考级十级曲目。可以说是肖邦赋予练习曲以极高的情趣,让它们成为真正的艺术精品。在舒曼眼中,这些作品是“大胆的、充满着创造力的标志”。是“真正富有诗意的音乐作品”。我们也不难想象,为何即便在当时肖邦的很多作品还在为人所争议时,这些练习曲仍然能获得众口一词的称赞。

正如索洛普蹉夫在他的《肖邦的创作》一书中写的那样,如果说巴赫的《前奏曲与赋格》是18世纪上半叶钢琴艺术的一部“法典”,那么肖邦练习曲也同样可以被称为是19世纪上半叶钢琴艺术的“法典”。更确切地说,至今它们仍然是钢琴艺术史上一部无法取代的“法典”,也依然是放在每一位钢琴演奏者面前的挑战,一堂“必修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