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支持家乡企业的技术方面,王工特别用心,每次都自愿在这边多留一段时间,加班加点工作。
技术部门的总工程师,同事们都叫他王总。冷静、理性的他,也有掩饰不住的热情,从我们爬十堰四方山公园开始,王总聊起他返乡的历程和心境。
王总原本就是这座地级市下辖某个县市的山里人,“山里人”而今成为他的自我调侃。王总的父亲是从山区乡下,应聘到十堰来当汽车工人的。坐落在鄂北的十堰市,定位是汽车生产基地,有着“车城”的美誉。没念过多少书的父亲,是汽车组装车间的一名普通员工。小学毕业那年,父亲带着他第一次走进“比学校操场”大很多倍的工厂,在明窗净几、井然有序的职工饭堂吃饭,看了好多块花花绿绿的“管理看板”。父亲介绍了研发部门“张工(程师)”之后,小王同学便在心里决定,要成为张叔叔那样的工程师。后来,父亲晋升为工段班长,经济条件好转,在城里买了一套两居室,一家人挤在一起,温馨又幸福。有了目标的王同学,对自己“蛮狠”。一路高歌,从故乡山区小城镇,考入北京某著名高校。父亲所在集团公司大部分产业搬迁到武汉,诸多原因,父亲被留在本地安置。王同学硕士毕业后,被这家集团公司的北京研发中心聘用,顺利留京,从事发动机的研发设计工作,成为“王工”。最高兴的是父亲,逢人就说,我儿子可不是顶我的岗,他在北京公司当工程师。要是公司生产车间不搬走,儿子设计,老子生产,也是蛮不错的嘛!父亲那代人,对供职的单位有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情感。
四五年前,公司让王工负责对接家乡十堰的企业,进行技术支持和“顾问”咨询。每个月一次飞到企业实地指导工作。回到父亲曾经工作过的企业的车间,旧迹难觅,车间越来越自动化。遗憾的是,父亲七八年前就“走了”。在支持家乡企业的技术方面,王工特别地用心,每次都自愿在这边多留一段时间,加班加点工作。跟在北京的老婆孩子笑呵呵地分享,这里空气好啊!放长假,让他们飞过来一起小住,一家人爬四方山。这座车城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包容,不排外,市民整体素质高。城市规划和建设、文明程度和治安状况,都非常棒。得到家人的支持和理解,王工干得更加带劲,再造优化这边设计研发部门的运作流程,进行项目制改革,引进“防呆法”和进行标准化管理。采用“培优计划”进行人才梯队建设。无论从技术创新还是管理优化,从容不迫,有计划,循序推进,得到企业领导的一致好评,也让北京公司领导刮目相看。还带着北京的研发团队飞到这边来,名曰验收成果,实则学习取经。如何把研发成果转化成生产的产品,能“量产”并经得起检验才是王道。这种转化需要做大量精细的工作,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需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东风”来了,家乡人才引进的政策出台,“王工(工程师)”就和家人商议,然后跟公司打报告。一切都是那么水到渠成。王工变成“王总”,在武汉买了一套四居室,在公司所在“车城”购买了一套三居室。年迈身体还健康的母亲,只要她高兴,哪边都可以住,北京的妻儿有空就飞过来一家人团聚。知道我为什么喜欢爬四方山公园吗?王总卖关子。我推测着回答,小时候的习惯,情感难以割舍,又能锻炼身体,保持旺盛精力,搞研发。王总哈哈笑了,点点头说,我补充点,北京飞武汉从出发到家里,满打满算要四五个小时;我跟母亲从工作的城市坐动车到武汉家里,前前后后也差不多四五个小时,跟我们从容不迫在四方山公园溜达一圈几乎相同的时间。你一定明白了,这是我们一家人工作生活的幸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