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科】化疗药物外渗的症状和特征
1.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
本症按疾病进展分为3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静脉炎性反应期、组织坏死期。其症状根据药物的损害程度、方式分3类;
1.1.发疱性(严重),渗漏后短时间内可发生红、肿、热、痛,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也可导致永久性溃烂;
1.2.刺激性(中度),渗漏后可引起灼伤或轻度炎症而无坏死;
1.3.非发疱性(轻度损害),无明显发疱或刺激作用。
2.其具体表现如下:
2.1.化疗药物外渗常表现为沿血管走行的烧灼样疼痛或局部肿胀。
2.2.化疗药物外渗注射部位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炎性反应,如处理不及时或末加处理则出现大水泡及簇疱疹,随后出现局部紫斑溃疡、坏死。
2.3.紫色红斑坚硬,烧灼样疼痛。皮下组织受累,并活动受限。
2.4.由于化疗药物外渗,药物刺激皮下组织,使组织受损,刺激神经末梢引起放射性疼痛,并累及颈、腋下淋巴结肿大和败血症等。
2.5.溃疡形成,由中心向外逐渐蔓延皮下组织坏死,边缘明显有表皮增生,并不整齐。
2.6.“静脉怒”反应的主要反应特征是沿血管静脉通路方向有串状皮疹,沿血管走向局部有浅表的红斑、水肿、硬结、奇痒、触痛,个别患者表现为心悸、不适的感觉,停止用药约1日内症状消失,且无残留组织损伤。此反应占化疗药物外渗临床表现的3%,多在阿霉素应用中出现。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