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科】化疗药物外渗的症状和特征

  1.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

  本症按疾病进展分为3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静脉炎性反应期、组织坏死期。其症状根据药物的损害程度、方式分3类;

  1.1.发疱性(严重),渗漏后短时间内可发生红、肿、热、痛,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也可导致永久性溃烂;

  1.2.刺激性(中度),渗漏后可引起灼伤或轻度炎症而无坏死;

  1.3.非发疱性(轻度损害),无明显发疱或刺激作用。

  2.其具体表现如下:

  2.1.化疗药物外渗常表现为沿血管走行的烧灼样疼痛或局部肿胀。

  2.2.化疗药物外渗注射部位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炎性反应,如处理不及时或末加处理则出现大水泡及簇疱疹,随后出现局部紫斑溃疡、坏死。

  2.3.紫色红斑坚硬,烧灼样疼痛。皮下组织受累,并活动受限。

  2.4.由于化疗药物外渗,药物刺激皮下组织,使组织受损,刺激神经末梢引起放射性疼痛,并累及颈、腋下淋巴结肿大和败血症等。

  2.5.溃疡形成,由中心向外逐渐蔓延皮下组织坏死,边缘明显有表皮增生,并不整齐。

  2.6.“静脉怒”反应的主要反应特征是沿血管静脉通路方向有串状皮疹,沿血管走向局部有浅表的红斑、水肿、硬结、奇痒、触痛,个别患者表现为心悸、不适的感觉,停止用药约1日内症状消失,且无残留组织损伤。此反应占化疗药物外渗临床表现的3%,多在阿霉素应用中出现。

(0)

相关推荐

  • 化疗药物渗漏防止皮肤损害的专用溶液.pdf

    <化疗药物渗漏防止皮肤损害的专用溶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疗药物渗漏防止皮肤损害的专用溶液.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 ...

  • 担心治疗过程中化疗药物外渗?别怕,邱医生来支招了

    作者简介 邱立新,就职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要从事胃癌.肠癌等恶性肿瘤的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研究.创办了肿瘤科普公众号"邱立新医生(qiulixinyisheng)&quo ...

  • 【核医学科】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症状和特征

    临床表现: 1.骨髓型ARS: 1.1.轻度 临床症状少而轻,约1/3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病程分期不明显.患者常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和轻度食欲缺乏等,仅对症治疗,不需要住院.于照后1-2天,白细胞(W ...

  • 【核医学科】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症状和特征

    临床表现: (一)急性皮肤放射性损伤 依据损伤的程度不同,临床上分为四度,每一度的临床表现又分为四期,即初期反应期.假愈期.症状明显期和恢复期. (二)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是局部皮肤 ...

  • 【核医学科】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症状和特征

    颌骨放射性骨髓炎多发生在下颌骨,一般多在放疗后3年左右发病,80%的患者发生在拔牙后.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临床表现以颌骨深部疼痛.局部慢性感染流脓以及死骨形成为主,发病初期主要为颌骨的持续的疼痛,可为钝 ...

  • 【核医学科】外照射慢性放射病的症状和特征

    临床表现 参加放射性工作前身体健康,工作多年后呈现无力型神经衰弱症候群,以后相继出现其他系统的临床症状,如皮肤营养障碍.性欲减退.出血倾向.眼晶状体后囊皮质下混浊或白内障等.这些症状虽无特异性,但症状 ...

  • 【核医学科】内照射放射病的症状和特征

    临床表现 1.内照射放射病的临床表现: 或以与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相似的全身性表现为主;或以该放射性核素靶器官的损害为主,并往往伴有放射性核素初始进入体内途径的损伤表现.这些临床表现可能发生在放射性核素初 ...

  • 【核医学科】视放射病变的症状和特征

    视放射病变的症状 视放射病变的症状: ①一致性的双眼同侧偏盲; ②有黄斑回避,在偏盲视野内的中央注视区,保留3.以上的视觉功能区; ③有颞侧半月形视野缺损; ④无视神经萎缩及Wernicke偏盲性瞳孔 ...

  • 【核医学科】放射损伤的症状和特征

    射线照射可引起两类损伤症状:急性损伤(即刻效应)和慢性损伤(延迟反应).急性辐射综合征能损伤很多器官. 大脑综合征是在受到很高剂量(大于30Gy)辐射时引起的.常常危及生命.最初的症状是恶心.呕吐,随 ...

  • 【核医学科】放射性白内障的症状和特征

    放射性白内障的症状: 1.红外线所致放射性白内障 多发生于玻璃厂和炼钢厂的工人中.熔化的高温玻璃和钢铁产生的短波红外线被晶状体吸收后,引起晶状体浑浊.初期,晶状体后皮质有空泡.点状和线状混浊,类似蜘蛛 ...

  • 【核医学科】化疗药物外渗的保健注意事项

    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 1.外周静脉输注时的化疗药物外渗处理程序 (1)如果患者诉输注部位疼痛,即使没有外渗的征象,也应立即停止输液. (2)根据需要原位保留针头. (3)用针筒尽量吸出局部外渗的残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