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长老王

本文作者:王俊、乔玉英


老王大名王世华,1932年出生于清水河县一个农民家庭,为人随和,大家都叫他老王。我们和老王相识已有五十多个春秋了,他是我们信赖的领导、可靠的朋友,更是我们尊敬的兄长。

他的故事,常在我脑海里翻腾。

老王和结发妻子郭婵女

抗日战争时期,12岁的他,在老师的带领下和其它同学用锤、钎在石洞的岩石上刻了“小日本还我河山”的标语;14岁那年当了村代表,和村民一起为抗日游击区征集兵员及运送给养,幼小的心灵就受到革命火种的熏陶。

解放前夕,老王随父母举家来到察右中旗(原陶林县),1952年参加工作,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是中共察右中旗委候补委员、委员。老王担任过该旗数个单位的领导,在公社党委书记位置上一干就是16年。当官避事平生耻,重任千钧惟担当,这“官”对老王来说是为人民服务的平台、是造福一方的责任。他走到哪里,都是实实在在干事,勤勤恳恳为民,在群众中享有很好的口碑。

上世纪70年代初,老王任七苏木公社党委书记,在该公社工作的多年时间里,社队工业有了长足发展。公社有采金队、石棉矿、小煤窑及木器加工厂、农机具修理厂等企业,各大队有砖窑、翻砂厂、油坊、豆腐坊等社队企业。全公社年工业总产值达百万之余,年纯收入20多万元,公社库存现金30多万,成了全旗最富有的公社。

有了资金,发展就有了动力。

1971年国家扶持,自筹资金,全公社用上了电,成为了全旗村村通电最早的公社。全社上下欢天喜地,当时发表在《内蒙古日报》的《明灯高照千二营》一文对这一状况进行了较为形象的描述。

公社适时提出了“绿蛇白肚皮”的规划,即沟沟岔岔、公路两旁植树造林,坡地梯田化,滩地水利化,几年后有了成效,树木郁郁葱葱,粮食单产在全旗也名列前茅。

1972年购回良种公牛、母牛、公马、公驴,公社成立了大牲畜配种繁殖站;购买良种茨盖公羊12只、良种母羊120只,分配各大队成立了小畜配种站。全社畜牧业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大小牲畜数量增加,质量提高。

集体富了,公社从领导到一般干部,照样克勤克俭,也从不占公家一点便宜。外面来人不招待、不宴请,都在公社食堂吃大锅饭,饭后交付粮票、现金,就是旗委书记来了,也是如此。上世纪70年代中期,老王到河北讨要公社的欠款,为了节约资金,不顾疲劳和颠簸,坐了二十几小时的大卡车,这是旗民政局到河北的顺路车。

人们精神饱满,积极向上。公社机关平时只留少数人处理日常事务,除了外出开会办事的,其他人都在乡下。下乡的同志和社员实行“三同”,摸爬滚打、战天斗地,有时回公社开会,会后又及时返回下乡点。

老王(中)请同事到家中聚餐

供销社的职工,除了物资收购、货物供给外,还积极拓宽为民服务渠道,千方百计解决农民们的一些实际问题。下面是发生在1972年夏天的事情。一天永生堂生产队的一辆水车正在浇田的时候坏了,人们望着干旱的麦田,看着坏了的水车,心急如焚。七苏木公社永生堂供销社的职工知道后,来到现场进行了检查,发现零件坏了不少,于是把水车运回供销社。坏了的零件就从收购回来的废品中找,一直干到深夜才把水车修好,而后连夜送回田地。这是供销社无数为民服务中的一件小事。

公职人员尽责尽力奋进向上,群众也不甘落后。七苏木东队王二银,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一贯爱社如家、勤勤恳恳,没有任何人支配,每年场收结束,从沟沟洼洼拐角旮旯等处的沙土中,给生产队筛饲草饲料,几年积累有数万斤。

1976年老王调到铁沙盖公社任党委书记,与七苏木相比,这里的自然条件差了不少。春天刮起大风,有些村的庄家被连根刮起,土地严重风蚀沙化。为治理风沙灾害,老王率领公社党委一班人主攻植树造林,经旗里批准,搞了“三一制” 土地利用规划,即植树、种植庄家、放牧各占三分之一土地。为解决林业人才短缺问题,公社办了林业技工学校,培训了50名技术员。

1977年开始,老王在上沙盖蹲点,搞林、路、渠、田四配套,林业站长邢贵明搞林带、林网农田防护林建设,期间长坡林场的建设是最为艰巨的。林场建在原长坡生产队,该村的70多户村民,分二年搬迁到其他生产队,在搬迁的过程中,组织了春秋两季大会战,旗委书记李贵任总指挥,副旗长李贵兰和老王任副总指挥,旗林业局王吉厚副局长负责技术指导。会战狠抓“挖坑、种植、浇水、抚育、管护”五大关,人员以民兵为主力,机关干部职工、学校师生参加,老王动员全家上阵,几年后长坡林场建成。植树造林大有成效。80年代初社队两级有百亩苗圃、百亩菜园,队队有了防护林、用材林,全公社造林保活面积达42000亩,人均4亩多,是全盟公社中最大的林场。

长坡林场实行集体所有,专人管理,以林为主,以副养林,多种经营。林场种植药材300亩,还饲养了牲畜,办起粮油加工厂。林场每年为生产队提供饲草约250万斤,其下风头的2200亩耕地,粮食单产也显著提高,林场防风固沙的作用显现了出来。

铁沙盖公社连续六年被察右中旗、连续五年被乌兰察布盟(现为市)评为林业先进,1980年到1982年连续三年被内蒙古自治区评为林业先进。1982年老王被评为乌盟劳动模范、林业先进工作者,同年出席了乌盟先代会。

老王只有小学学历,靠自学及工作的磨砺,成为了很有见解的文化人,出版了《我的八十年》,与侄儿王继英合著《王家族谱九代简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察右中旗志》(孙建文主编)也能看到他提供的史料。

老王与第二任妻子张林凤

退休后,老王仍然不忘绿化家乡、改变面貌的初心,经销柠条草木等籽种,在为自己积累财富的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家乡的建设做出了贡献。在事业顺风顺水的时候,十分恩爱的妻子撒手人寰,遭遇如此变故,老王承受的打击是巨大的。几年后,经人牵线搭桥,组成新的家庭。双方子女对两位老人十分孝顺,新家庭成了大家心灵停靠的港湾,一大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意想不到的是,一向硬朗的老王去年12月走了,突如其来的噩耗,让我们扼腕叹息、痛不欲生。

老王一生的心血和汗水播撒在了家乡的土地上,树立了一位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平凡的一生,折射出不平凡的人生。

参考资料:王世华《我的八十年》


图片由作者提供

该文作者

王俊:内蒙古察右中旗人,定居苏州,退休。

乔玉英:内蒙古察右中旗人,内蒙古师范大学退休。

【本期幕后】

策划:小娟

编辑:小超

校对:安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