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吃人史——《鸡肋篇》中卷
(2012-12-13 00:03:36)
1、唐初,贼朱粲以人为粮,置捣磨寨,谓啖醉人如食糟豚。每览前史,为之伤叹。而自靖康丙午岁,金人之乱,六七年间,山东、京西、淮南等路,荆榛千里,斗米至数十千,且不可得。盗贼、官兵以至居民,更互相食,人肉价贱于犬豕,肥壮者一枚不过十五千,全躯暴以为腊。登州范温,率忠义之人,绍兴癸丑岁泛海到钱塘,有持至行在犹食者。老瘦男子,廋词谓之“饶把火”,妇人少艾者名为“不羡羊”,小儿呼为“和骨烂”,又通目为“两脚羊”。唐止朱粲一军,今百倍于前世,杀戮焚溺饥饿疾疫陷堕,其死已众,又加之以相食。杜少陵谓“丧乱死多门”,信矣!不意老眼亲见此时,呜呼痛哉!
——初上大学时,选修关于现代化的课程,一位河南口音很重的老师,几次讲要写一部中国吃人史。当时读书不多,不知其意。后来读中国的历史书多了,发现吃人果然可以编为专史。有因为巫术吃人的,有因为报仇吃人的,有因为治病吃人的,有因为暴虐吃人的,但最多见规模也最大的还是因为饥馑。这种人相食的事其实不是在遥远的故纸堆中才有,1962年离今天也不过50年。
2、昔四明有异僧,身矮而皤腹,负一布囊,中置百物,于稠人中时倾写于地,曰:“看,看。”人皆目为布袋和尚,然莫能测。临终作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时时识世人,时人总不识。”于是隐囊而化。今世遂塑画其像为弥勒菩萨以事之。
——契此和尚化身弥勒的故事在10-11世纪成书的《宋高僧传》中已有。
3、谚有“巧息妇做不得没面餺饦”与“远井不救近渴”之语。陈无已用以为诗云:“巧手莫为无面饼,谁能留渴需远井?”遂不知为俗语。世谓少陵“鸡狗亦得将”用“嫁得鸡,逐鸡飞;嫁得狗,逐狗走”,或几是也。
——餺饦类于今日的面片。此条可见古今谣谚转变的情况。
4、自古兵乱,郡邑被焚毁者有之,虽盗贼残暴,必赖室庐以处,故须有存者。靖康之后,金虏侵陵中国,露居异俗,凡所经过,尽皆焚爇。如曲阜先圣旧宅,自鲁共王之后,但有增葺。莽、卓、巢、温之徒,犹假崇儒,未尝敢犯。至金寇遂为烟尘,指其像而诟曰:“尔是言夷狄之有君者!”中原之祸,自书契以来未之有也。
——金兵南下时的兵火虽然曾使孔庙“庙宇与书籍俱为灰烬”,但其时女真人已开始接受儒家思想,史载金熙宗“自为童时聪悟,适诸父南征中原,得燕人韩昉及中国儒士教之。后能赋诗染翰,雅歌儒服,分茶焚香,弈棋象戏,尽失女真故态矣。视开国旧臣则曰‘无知夷狄’,及旧臣视之,则曰‘宛然一汉户少年子也’。”当时信息不畅,庄绰不知口耳相传的野蛮敌人原来也开始信奉起孔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