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丁桥十八“怪”

丁家桥,中国宣纸发祥地。这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令人神往。这里的“怪事多”,罗列起来至少有十八怪。

第一怪,被絮铺在山上晒。
指燎皮和燎草摊晒在山滩上,远远望去,像一床床被絮一样。
第二怪,稻草变作黄金卖。
指的是稻草变燎草,燎草变宣纸,身价百倍,犹如黄金。
第三怪,浴锅建在露天外。
小岭九岭十三坑到处可见蒸煮皮草的特大蒸锅。20世纪70年代以前,每到隆冬,烧一锅热水,全村人轮流洗浴迎新年,这是宣纸之乡的一道独特的习俗风景。
第四怪,国宝扛在肩上卖。
宣纸号称“天下第一纸”。20世纪80年代,丁桥人手提肩扛国宝宣纸走南闯北走街串巷叫卖。20世纪90年代开始,宣纸专卖店遍布全国各地,续写着新宣纸商帮的历史。
第五怪,开厂不爱挂招牌。
这里许多厂家、店家不挂招牌。这种习俗源于旧时宣纸产业对外严格保密的需求。
第六怪,一把剪刀八人抬。
后山张家宣纸大剪刀,号称“天下第一剪”。泾县古谚“穿靴戴顶茂林吴家,开仓卖稻云岭陈家,冲担打杵小岭曹家,叮咚踢踏后山张家”。说明后山张家制剪历史悠久。
第七怪,国际金牌丢在外。
传说后山剪刀获国际金奖,归途所经县镇鸣炮祝贺,一路置办酒席致谢,因不堪重负而将金质奖牌丢在省外。
第八怪,出门爱把茶杯带。
丁桥人的茶文化根深蒂固、源远流长。
第九怪,大量人才走在外。
区区丁家桥自古至今,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改革高考制度以来,居然有数以百计的各类人才走出丁家桥,走向县外,走向省外,走向国外,经商、做工、从军、从政、治学各行各业均有。
第十怪,一年四季卖香菜。
丁渡香菜号称“天下第一菜”。传统工艺香菜一年只有一季。丁家渡人发明了一年四季做香菜的绝技,使得早负盛名的泾县香菜走向了五湖四海的市场,走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
第十一怪,造窑书记人爱戴。
丁桥人民公社丁潘雷担任书记期间,曾领导创办了一个轮窑厂,经济效益明显。以后各任领导都续有建树,老百姓有谚云:“丁书记造了一个窑,包书记建了一座桥,吴书记修了一条路,黄书记又造了一座桥,丁书记又栽了两行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顺口溜表明群众对于为民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敬仰之情。
第十二怪,千年楷树不知谁人栽。
大树越千年为数真不少。观武墩乌梓树村头的岳飞“将军楷”,丁桥徐家的古园柏,小岭上西山北部梅家坦上的古银杏,许湾村外的千年柏,双岭坑坑口的古青檀。
第十三怪,公交进山开不快。
小岭十里深坑岭高坡陡,山道弯多,村中路窄。
第十四怪,腐臭食品惹人爱。
丁家桥镇农家生产的传统臭干子、臭豆腐配方独特、味道鲜美,供不应求。
第十五怪,八旬老翁上班来。
宣纸之乡寿星多。1.八旬老翁上班来:李元张老,84岁,身强体健,步履轻盈,骑上电瓶车,到一家工厂帮忙管理仓库。钱不钱无所谓,有事做心里才踏实。2.百岁老人上山打柴。
                                  第十六怪,网上公司赚钱快。
一批以宣纸产品为主导的文房四宝网络商队创造了骄人的业绩。网络营销方兴未艾。
                        第十七怪,牛郎织女新生代。
许多丁家桥人外出谋生创业,不少人家夫妻俩天各一方,演绎着新一代牛郎织女的故事。
                       第十八怪,陪读家长租房一条街。
丁桥方言“普通话”中“街”音如“该”。泾县城中,无论北门南门,不管老街新街,到处可见租房陪读的丁桥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