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儿怎么过?

小年儿怎么过?

作者:李广生

今天是小年儿(这个年字必须要读出儿化音方有年的味道)。北方春节期间一个很重要的节日,有吃糖瓜、祭灶王等风俗,饺子当然必不可少。

小年儿怎么过?不知道你想过这个问题没有。或许你想过,并设计了一些活动和项目。果然如此的话,我还想问你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这样想?是什么想法——也许是一种观念、也许是一种灵感、也许是一种习惯、也许是从别人那里得到的启发,促使你这样规划小年儿?

用学术化一点的语言说,这就是反思,是一种指向自身的挖掘和追问,是对自己思考的思考、对自己认知的认知。反思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它是一个充满挑战也能给人带来困惑迷茫甚至不安和焦虑的过程,但如果你能闯过来而不是逃避,那将因此大获裨益。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撕开,辛辣的气味让你泪流满面,但你会看到一个真实的自己,也可能是陌生的自己。

“真实的自己”早已经成为一句流行语,但我想提醒那些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的人,探寻“真实的自己”本身便异常艰难。就像我一直倡导“做真实的教育”一样,“做”虽然不易,但更难的是理解教育的“真实”并洞察其“虚伪”。

在《荒原狼》这本书里,黑塞讲述了一个叫哈里的中年男人的故事。他是一个充满矛盾并因此而痛苦不堪的人,最后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他痛苦的根源就在于内心的割裂,一半是狼,一半是人,他不知道自己是狼还是人。他渴望保持狼的野性,又不肯放弃做一个人的体面和尊严。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自己,对他而言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只能用死画上一个句号。

弗洛伊德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他开创了精神分析学派,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他的学说的影响力至今犹在并体现在各个方面。他提出每个人都有三个“我”。一个是“本我”,最原始的那个自己;一个是“自我”,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自己;一个是“超我”,存在于理想中的自己。三个“我”无时无刻不交融在一起,遵循“唯乐原则”的“本我”受制于遵循“现实原则”的“自我”,但遵循“完美原则”的“超我”又控制着“自我”。任何一个选择都是三个“我”博弈的结果。到底哪一个“我”才是真实的自己?

“那还怎么过,吃呗,弄俩好菜,再喝点儿。”

“包饺子啊!”

“没想过,那还咋过,和每天一样过啊。”

“哪都不能去,只好在家过了。”

……

这几位朋友给我的答案,或许也是你心中的答案吧。

是的,日子嘛,一天天的过,别管好过还是难过,总要过,也就没有必要多想了。很多人都是这种感觉。如果简单的定义为“浑浑噩噩”“稀里糊涂”,或是用一个“混”字形容,恐怕很多人心里不舒服。

虽然在东西文化的源头,两位哲人都告诫过我们——苏格拉底在雅典的广场说“未经省察的生活不值得过”,孔子在泰山脚下说“吾一日而三省吾身”,但绝大多数人都像我一样只是记住了这些话,只是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并非孤陋寡闻。

小年儿怎么过?这真不是个问题,想咋过就咋过吧,胡思乱想毫无益处。我啰哩啰嗦说了这么多可能让你厌烦了。但是,什么才是问题呢?事实上这才是真正的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