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友生教授:治阴火,用辛温药、还是苦寒或是甘寒药?

阴火是指病性为阴寒而部分病证为火热的病理概念。

多由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令元气大伤,或寒湿阴邪外郁,或生冷饮食内遏,令阳气不得宣发透达所致。

万友生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其对阴火理论有不俗创新和发展。

那么临床中哪些症状属于阴火表现呢?治疗中又应该坚持什么样的治疗原则呢?

下面,让我们花上3分钟,一起来看一下万友生老先生对阴火理论的总结与发挥。

01

阴火的概念

阴火是相对于阳火提岀的病理概念。

此“火”指热的现象,表现为发热(高热或低热,多间隙性)、胃中灼热、口干口苦、舌糜、口疮、牙龈肿痛、咽痛、便秘、尿灼、脉数等。

自觉烦热、潮热、面赤、皮肤红斑痒痛、丘疹、衄血、咯血、紫癜、血压升高等,也可以是阴火之象。

“阴”是指该热象的病机本质,为脾气、脾阳、肾阳不足,或湿邪壅中,或外寒束表。

即阴火指病性为阴寒而部分病证为火热的病理概念。

即阳火的病性与症象均为热,属标本俱热证;阴火则病性为寒而部分病症为热,属标热本寒证。

李杲创立的阴火说,虽然肯定了脾胃元气虚弱是阴火产生的根源,却未能确立阴火相对独立于阳火的概念。

02

阴火的病因病机及证治

阴火为病多由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七情郁结、起居不慎等因,令元气大伤;

或寒湿阴邪外郁,或生冷饮食内遏,令阳气不得宣发透达所致。

元阳不足何以会诱生阴火?

此因虚阳、虚气、阴虚内郁,兼受到生活不节、外邪侵扰等因素,虚性亢进、上浮外张,显现出某些火象。

《内经·调经论》载有:“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的阴虚生内热机制,也是元阳、元气不足产生阴火病机的一种阐析。

寒郁于表、湿遏于中为何也可滋生阴火?

系由阴邪闭滞,导致肺气或脾阳内郁,亢而为火。

前者发为阴火虚证,后者发为阴火实证。

由此可见,无论阴火虚证或实证,里阳被郁是一个共同的重要病机环节。

李杲虽对脾胃阴火虚证作了深入探讨和理论阐述,但对于肾虚阴火及阴火实证未能揭示昭然。

万教授认为,临床上常见阴火为病,在阳气亢奋的表现之下其实质各有虚实的区别。

01

阴火虚证

《内经)云:“阳气者,烦劳则张。”是说烦劳即会引动阳气亢奋的病理表现。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但若烦劳过度,元气受损,则虚阳亢奋,向上、向外升浮,呈现低热、口苦干渴、不喜饮或喜热饮等在表之虚性亢奋之象;

阳气有损且其势外张,则在内阴胜于阳,必伴有寒象,如身寒或恶风寒、乏力气短、纳少或纳后腹胀、大便清泄或虽秘而质软等;

舌胖嫩淡红有齿痕、苔白,为脾胃气虚,运化失职,湿浊内生,脉虚弱或迟,即或数大,亦必不耐重按。

此证病机多在脾胃,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无论饮食、劳倦、七情,皆首伤脾胃。

而脾胃虚弱日久,又可导致他脏不足而兼见多脏虚证,万教授统称为“脾虚阴火证”。

治宜补中升阳为主,佐以寒降阴火。

此外,若肾阳亏损,龙火不能潜藏而向上、向外浮越,则统称为“肾虚阴火证”。

其急危者如《伤寒论》之少阴格阳证、藏阳证,用通脉四逆汤重剂,回阳救逆兼通阳和阴、潜纳阴火。

其缓者如肾阴阳两亏、浮火上炎、口糜舌烂反复难愈者,当予桂附八味丸温阳益阴、补火归元,缓缓图之。

02

阴火实证

阳气为阴邪所郁,不得宣发而为火。

既包括内伤饮食生冷所致的阳郁里证,

表现为胱腹痞满,隐痛、刺痛,恶心或呕,大便溏泄,舌苔白腻或薄白,而见身热、口干苦、口疮等症。

也包括外感寒湿阴邪所致的阳郁表证

除畏寒、体困、流清涕、痰液清稀、舌苔薄白或薄白腻、脉紧弦细等,又见咽痛、久咳、气呛,或咽喉干涩有异物感,经久不愈,或鼻塞不通等症。

万教授指出,临床习用抗病毒之板蓝根、牛黄治感冒发热,造成表寒(湿)闭遏者不少,低热久则不退,且无因可査。

若不知用升阳散火、宣开肺卫法治之,终难向愈。

升阳散火即升阳醒脾散火法,主治阴邪所致阳郁里证,方如李东垣升阳散火汤。

如湿滞食积明显者,用温燥除湿疏导法,如已故重庆名医龚志贤之柴胡消食汤(由柴胡、黄苓、法半夏、苍术、茯苓、妙枳实、羌活、白芷、木香、山楂炭、瓜蒌仁、生姜组成);

宣开肺卫法主治寒湿外闭所致阳郁表证,方如麻黄汤、三拗汤加桔梗;

寒湿重者可选用柴胡、黄苓、紫苏叶、羌活、白芷等。

03

阴火阳火相兼证

阴火虚证日久气损及血,阳损及阴,可兼见阳火虚证(即阴虚之火)。

阴火实证日久阳郁化火,常可兼见阳火实证(即阳盛之火)。

更有阴火虚实相兼之证日久,阴血与阳气俱亏,气郁与化火并存,形成阴阳虚实错杂证。

如李东垣在《脾胃论》确立了甘温除热法以治脾虚阴火之后,又多处岀现合用甘寒或苦寒之法。

万教授强调,兼气郁阴火实证时,可加辛温药以升散郁火;

兼阴血虚之阳火虚证时,可加甘寒药以养阴降火;

兼气郁化火之阳火实证时,可加苦寒药以直折之。

务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03

病案举例

彭某,女,77岁

2006年12月18日初诊。

口腔溃疡反复发作,服新癀片后出现呕吐、头晕半月,伴牙痛,心慌,嘈杂,口干,纳差,二便尚可,舌淡、少苔,脉沉细弦。

中医诊断:阴火,证属脾胃气阴不足。

治以清泻脾阴之火,予参苓白术散加减。

处方:

党参、荷叶、竹茹、麦冬、石斛、姜半夏、茯苓、扁豆各15g,山药、薏苡仁、谷芽各30g,木瓜、枇杷叶、炒白术各10g

6剂,每天1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后症状大为好转,唯口干,舌痛,舌淡尖红、少苔,脉缓略弦。

治以健脾益气养阴。

处方:

太子参、北沙参、茯苓、扁豆、石斛、麦冬、竹茹、芦根各15g,乌梅、荷叶、枇杷叶各10g,慈茵仁30g,白术12g

续服6剂,未再来诊。后随访诸症已愈。

本文转自:华医世界

(0)

相关推荐

  • 心的阴阳气血失调

    在学习心的基本病机之前,有必要复习一下心的功能特点. 心的主要功能是主血合脉,所以一旦发生病变,就容易出现心不能主血,包括心不能生血,或者心不能行血.还可能出现心不能合脉,表现为各种血脉的异常. 其次 ...

  • 六、中医经典名句…………句句精华

    51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黄帝内经> 注释:疟为之病,种类繁多,统称痎疟.夏季伤于暑邪,未即发病,蕴伏于内,至秋与凉合邪,可变身疟疾.痎疟症见多为恶寒壮热,口渴引饮,脉来洪数.或着衣则 ...

  • 中医基础-八纲辨证

    第五章 八纲辨证第一节 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一.八纲辨证的概念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辩证的纲领.八纲辨证:运用八纲对四诊所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辨别疾病病位的浅深.病性的寒热 ...

  • 『名医经验』万友生教授救治厥脱证

    笔者曾于20世纪80年代随从当代著名伤寒论大家.中医热病学家.江西中医学院教授万友生从事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研究,亲身历经江西高安.上高.樟树.丰城等地参与抢救病情:诊治危重病462例,其中并发低血压休 ...

  • 万友生教授:十种重病的经方治疗

    杏林经典 5月19日一.流行性出血热与经方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以发热.低血压休克.急性肾功能不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毒性急性传染病.我在1985年至1990年间,领导一个科研组,深入疫区,对之进行了 ...

  • 何首乌涩精固气,补肝坚肾,为君;茯苓交心肾而渗脾湿;牛膝强筋骨而益下焦;当归辛温以养血;枸杞甘寒而补水;菟丝子益三阴而强卫气;补骨脂助命火而暖丹田。此皆固本之药,使荣卫调适,水火相交, 则气血太和,而

    乌发秘方就是通过补肝益肾,提升肝脏造血功能,来恢复头发毛囊的血液供应, <本草纲目>认为此方能乌须发,壮筋骨,固精气,续嗣延年 ,久服,"精力耗而复强,须发白而复黑"! ...

  • 『名医经验』万友生甘温除热治脓毒症经验

    万友生认为应用甘温除热法治疗脓毒症的辨证应立足脾胃气虚,阴火内生.对于"阴火"的界定,他认为"火分阴阳,是以阳火病性属热而治法宜清忌温,阴火病性属寒而治法宜温忌清. 扩展 ...

  • 万友生的脾胃认识

    (2018-10-07 17:17:59) 转载▼标签: 杂谈分类: 中医(一)对脾胃生理的认识1.脾胃是元气之本:元气是健康之本,而脾胃则是元气之本.命门真阳虽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是人由胚胎生长发 ...

  • 万友生用药:少而精与多而精

    发表者:赵东奇 一.抓住主症,单刀直入--少而精 经方是少而精的典范,万老对病情单纯之证,常用经方.例如: 1.下肢游火 潘×,男,45岁.四个多月来,左下肢阵发(日十余次)游走性肌肉间如火灼,逐渐集 ...

  • 万友生临床常用几张经方

    万友生(1917-2003)是江西省全国著名的中医学术专家,国家级著名老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生前曾任江西省卫生厅中医科负责人.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江西中医学院教授.中华中医学会第一.第二届常务理 ...

  • 【万友生】湿病用药概述

    总论 经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是治湿,当以理脾为主也,明矣.然湿邪有夹风.夹寒.夹热之殊,治法亦有宜透.宜燥.宜利之别.则治湿之法,似又不专在理脾矣. 大抵风湿多见于上,如头重头眩之类. 湿热多注于 ...

  • 万友生:益气聪明汤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四例

    万友生:益气聪明汤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四例 万友生,男,1917年出生,江西省新建县人.江西中医学院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全国著名中医学家.曾任卫生部科学研究委员会中医专门委员会委员,江西中医学院内科.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