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栋 | ​那山,那人,那情……②

那山,那人,那情……
文|党栋
(三)鳖急了会咬人
我的童年虽然很少与父母和哥哥姐姐在一起,却因着外婆的宠爱而幸福快乐着。
那时候,我有一群小伙伴,“大头”、“长脸”、“疤瘌眼”、“李大牙”、“黑蛋”、“瘦猴”“闷葫芦”、“胖妞”、“老板球”、“翻毛妮”、“小樱桃”……这些可爱又亲切的名字,总叫我难以忘却。
山里的孩子们,生下来都有个小名,所谓“人有贱名好养活!”就是这个理儿。这个小名也叫外号,没有外号叫不响的!有的是父母起的,有的是村里人起的,也有的是小伙伴们互相叫出来的。这些小名其实都是有些来历的,基本上是根据孩子的长相特征和个人性格得来的。比如那个叫“疤瘌眼”的,是因为他额头上有个碰伤后落下的黑疤瘌,所以才叫“疤瘌眼”。叫“闷葫芦”的那个小伙伴因为不爱说话,大家就叫他“闷葫芦”。“老板球”这三个字,在我们家乡的方言里是不聪明的意思,叫“老板球”的那个家伙,长相看起来有点憨乎乎的,其实,他心里精着哩,一点也不傻。
不过,根据一个人的生理缺陷而起的外号,有时候是不能当面随便乱叫的,一些个性较强的小伙伴会认为当面叫他这样的外号,是在揭他的短处。就说那个“疤瘌眼”吧,一般的孩子可不敢当面叫他“疤瘌眼”,除非你和他关系特别铁,你别看这家伙额头上有个“疤瘌”很难看,但在我们那一帮同龄的孩子中,就属他长得又高又壮,他是我们的孩子头,谁要是招惹了他,那就准得挨揍。偷二舅家的枣、摘七舅家的梨、下河洗澡、爬树掏麻雀窝,都是他带着我们干的。
一天中午,几个小家伙伴在一起玩泥巴,玩到兴起时,“疤瘌眼”抬手把黄稀泥抹在了“黑蛋”脸上,“黑蛋”当时正专心玩“黄鼠狼撵鸡”,一点防备也没有,立刻成了个大花脸。“黑蛋”恼极了,瞪着眼忽地站起来,拉开架势要和他打架,但自知打不过,扬扬手又放了下去。气得站在那里叫起来:“疤瘌眼,疤瘌眼,你是个疤瘌眼!”
这下可不得了啦,“疤瘌眼”被当面揭了短,脸色都变了,窜上去把黑蛋撂倒了,摁在地上揍起来。黑蛋在地上翻滚着,两个人扭打在一起。“黑蛋”哪里是“疤瘌眼”的对手,被揍得哇哇大哭。我们站在那里看,没人敢上去拉,直到“黑蛋”不停地求饶,“疤瘌眼”这才住了手。
那时,大家有时形影不离好得像一个人,有时也常常为争一个好看的小石子闹得面红耳赤,骂架打架是家常便饭。不过恼得快,好得也快,头一天还在打架,第二天又成了好伙伴,谁也不记仇,还在一起玩。
我也有个小名,我的小名叫“小五”,没啥特殊的来历,我在家里姊妹中排行老五,大家就叫我“小五”。人无外号不出名,别看这个小名,一叫就是一辈子。直到今天,不管在哪里偶然遇到这些儿时的小伙伴,虽然大家都早已长成了大人,可见面时还彼此称呼儿时的小名,从不叫上学后起的大名字,大概这也是一种亲情吧。
我老家村子里的人,至今仍然叫我“小五”,只是后边多了一些辈份的称呼,长辈或平辈中比我年龄大些的,见了面老远就喊:“小五”回来了,晚辈的叫我“小五叔”,等我到了爷爷级的时候,大概晚辈们就该叫我小五爷了吧。这就是浓浓的乡情、乡音,我也很喜欢故乡人这么叫我。
外婆家村子西边有一条小河,河水从很远的地方流过来。小河两边的堤埂上,长着许多又高又大的杨树、柳树,每到夏天里,这里就成了人们纳凉的地方,大人们干活累了,放下农具,枕了草帽,躺在浓浓的树阴下睡觉,呼呼地打呼噜。
村西的这条小河,更是我们夏日里的天堂,大人们因为害羞,只有到了天黑的时候才会脱了衣服下河洗澡。我们这些小孩子是无所顾及的,整天光着屁股泡在小河里。由于年纪小,心里边没有什么男女界限,男娃、女娃都光着身子混在一起打水仗。嘴里呛了水,男孩儿嗷嗷叫,女孩儿哇哇哭。一个夏天过去,浑身上下晒得像黑泥鳅似的黝黑发亮。
外婆是极力反对我下河洗澡的,尽管小河里的水很浅,清澈见底。除了下大雨涨水,平时小河里的水只有小腿肚那么深,可她仍是不放心,害怕我淹着。但哪里看管得了,稍不留神,我就和伙伴们偷偷地跑出来玩水。
那时的小河里,一年四季都有流水,有着捉不完的鱼虾,河水清澈得能看见水里边成群的小鱼和爬行的螃蟹。河底是一层厚厚的细沙子,赤脚踩在上面,舒服极了。
我们捉了小鱼,用剥了皮的细柳条穿起来带回家,甭提有多高兴了,但总会遭到大人们的骂,既然捉了鱼,就是下了河,人证物证俱在,那里还能抵赖。骂归骂,鱼是舍不得扔掉的,都要煎了吃。其实,大人们心里很明白,因为他们小时候,也是这样的。
“白条”和“红眼”这两种小鱼最狡猾,稍有动静它就跑,而且跑得快,轻易是捉不到的。我们就捉那些喜欢钻浑水的小鲫鱼、小鲤鱼、草生鱼和黑泥鳅。
每逢这时,外婆先要骂上一通:“你这个不省心的兔崽子,又去河里洗澡了,小心淹着你。”一边骂,一边接过那些鱼虾,剖洗干净,生了火,拌上面,再放上一点油,在锅里炕焦了给我吃。那个时候特别嘴馋,平时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吃了外婆炕的小鱼小虾,就跟过年似的。
一个夏天的中午,刚吃过午饭,外婆逼着我睡午觉,我哪里睡得着,就躺在凉席上装睡。忽然,院子里响起口哨声,一听就知道是“黑蛋”吹的。这是我们趁中午大人们午休时,偷着出来玩约定的暗号。我兴奋极了,悄悄地翻起身,看看外婆睡着没有,先是轻轻地咳一声,见外婆没有反应,又用大一点的声音再咳一声,外婆还是没反应,我相信外婆睡着了,就赤着脚,光着屁股悄悄地往外溜。因为害怕开门时把外婆惊醒,就用一块破布垫着门脚,轻轻地拨开一条门缝,挤着身子逃了出来。
我和“黑蛋”,“老板球”,“闷葫芦”四个小家伙一口气跑到小河边,高兴得像小鸭子见了水,扑通扑通跳了下去。
这天的太阳可真毒,晒得小河里的水直烫屁股,我们游啊游,快活极了。
忽然,一个黑乎乎的东西从上边的河水里慢腾腾地向我们游来,“黑蛋”眼尖,大叫一声:“快看,那是啥东西?”
大家从水里一跃而起,定眼一看,原来是一只背着黑甲壳的大老鳖。小伙伴们吓了一跳,尽管我们都知道它叫鳖,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家伙。那只大鳖浑身上下黑乎乎的,鳖头高高抬起,鳖脖子弯曲着向上翘着,上边长有许多鳝鱼般的黄色斑点,样子有些可怕。大老鳖的两只小眼睛瞪着我们,好像挑战似的,四只鳖爪子不紧不慢地划着水,就像是一艘甲壳壮的小游船,大老鳖不紧不慢地划着水,似乎根本就没有把我们这帮小家伙放在眼里。
我们吓得跳出水来,站在沙滩上瞅着它,眼看就要游到身边了,“闷葫芦”吓得哆嗦起来,拉起我就跑。
“老板球”和“黑蛋”胆子大,看清是只大老鳖后,就不怕这家伙了,两小子一前一后跳下水去围截它。这一下该轮着大老鳖慌了,刚才那一副悠然自得的大度模样,顷刻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一下子变得慌不择路了。鳖头、鳖脖子也不再向上翘,而是伸得长长的,带着笨重的躯壳逃命起来,四条鳖爪子也像疯了似的拼命划水,早已没有了先前的模样。
原以为老鳖是个走路慢腾腾的东西,想不到被逼急了,在水里跑起来竟像鱼一样快,怪不得老鳖也叫甲鱼呢。眨眼之间,大老鳖就逃出去了老远。
我和“闷葫芦”这才缓过神来,但不敢下到河水里去捉它,就站在沙滩上顺着鳖跑的方向追起来,一边追,一边大喊大叫:“老板球,快捉着它 ,黑蛋,抓着它呀”
“老板球”的模样看着“板球”,其实一点也不“板球”,关键时刻反应还挺快的,听我俩这样一咋呼,就飞快地跳到河里追起来。
“黑蛋”也跳下了河,两人很快就追上了这只鳖,前后夹击把它围着。
俗话说,鳖急了也会咬人,这话可是一点不假的。这时候,大老鳖已经跑累了,嘴里开始喘气,一喘气,水里就冒出气泡来。
急红了眼的鳖,见清清的河水里无处藏身,干脆趴在水里不动了,鼓着一双因为充血变得发红的眼睛,嘴巴张得大大的,露出了鳖舌头和坚硬的牙床,做出要咬人的样子,嘴里发出唧唧的怪叫声。不知它是害怕,还是在骂人,那样子凶巴巴的很吓人。由于河水浅,跑累了的鳖,像一块黑石头一样,趴在那里不能动弹了,瞪着眼与我们对峙着。
我和“闷葫芦”依然站在沙滩上大喊大叫,仍不敢下水去靠近它。这时,“黑蛋”从河里摸出一块尖利的石头,对准鳖的甲壳猛地砸下去。咚的一声,鳖盖上落下重重的一击。大老鳖冷不防挨了一家伙,又慌忙跑开了。这一击可能是致命的,它已经跑不快了,跑着跑着就四脚朝天翻了盖。
“老板球”真有个板球劲儿,见老鳖受了伤,扑通一声趴到水里去,把大老鳖死死地压在了身子下边。
“老板球”这一招也真狠,猝不及防的鳖,吓得把鳖头缩到了肚子里。
“老板球’真是好样的,两只手一用力,就把鳖从水里摔到沙滩上,我和“闷葫芦”赶紧往后退,跑得远远的。
鳖翻了盖,四条腿胡乱地在空中乱舞,眼睛也没有刚才那么凶了,伸着鳖头在地上打滚。
“黑蛋”和“老板球”高兴坏了,一齐扑上来捉鳖。忽听哎哟一声,“老板球”妈呀、妈呀地叫起来,原来是这只急疯了的鳖,突然张嘴咬着了他的手指头,是右手的那个大拇指,疼得“老板球”大哭大叫。
知道了吧,鳖急了还真的会咬人哩。
(四)赵二舅和他的瓜
二舅赵二虎,并不是我的亲舅舅,是外婆家的隔墙邻居,他与外公是同姓本家,按辈份我叫他舅舅。赵二舅是个古怪的老头,五十多岁了,四方脸,花白胡子,人长得瘦,个子也矮,除了冬天戴着帽子外,其它季节里总是剃个光光的“葫芦头”,背地里我们都喊他“葫芦瓢”。
赵二舅人长得瘦小,身体却结实得很,五十多岁了,走起路来仍是一阵风。他脾气古怪,话语很少,偶尔冒出几句话来,好像都带有火药味。小孩子看见都怕他,可他偏偏爱留个山羊胡,大家又觉得很好玩,总是躲到远远的地方偷看他。
赵二舅个子不大,嗓门却高,咳嗽一声老远都能听得到。因为家里穷,五十多岁了还是个老光棍。由于没有女人,他自然没有小孩子,我们很少去他家玩,偶尔跑去一次,他讨厌我们叽叽嚓嚓地瞎吵闹,虽然不理我们,也从不撵我们走,但总是瞪着眼。
一次,我们在他家房子后面玩耍的时候,发现挨着他家房子的槐树上有一个很大的马蜂窝,几个小家伙一嘀咕,决定趁天快黑的时候,烧了这个马蜂窝。“疤瘌眼”从家里偷了一根长竹竿,“闷葫芦”从家里悄悄地带来了一盒火柴,我们把一捆干柴绑到竹竿上烧了马蜂窝。马蜂窝烧掉了,但马蜂没有全烧死,剩下的扑下来蜇我们,蜇得我们嗷嗷叫,想不到马蜂蜇人会有这么疼。
由于遭到了马蜂的攻击,持竹竿的“疤瘌眼”疼得直叫唤,手一抖就把带了火把的长竹竿掉在了赵二舅家的破草房子上。眼看着房子冒了烟,我们手足无措起来,正巧赵二舅挑水回来,情急之下,一桶水泼了上去,火熄灭了。赵二舅却气坏了,操起跳水的勾担把我们撵出去老远,一边追,一边骂,“这群野孩子,尽会害贱人”。
赵二舅不喜欢我们,我们也讨厌他,看见他了就躲着走,背地里喊他“葫芦瓢”,叫他“老山羊”。小孩子们不喜欢他,大人们却都说他好,脾气虽然倔,人却实在得很,干活从不偷懒。无论谁家有事,叫一声就赶过去帮忙。他也乐意帮忙,不管替谁家干了多少活,从不吃人家一口饭,更不收人家一分钱。也有感到过意不去的人给他塞盒烟,可他死活不收,让急了,他就发脾气,更不爱听别人的恭维感谢话,临走时撂下一句:“下力人,下点力气算个啥?”
村子南边有一块生产队里的西瓜地,看护这片瓜地的“瓜板”就是赵二舅。
一天午饭后,我们又趁着大人们午休偷偷地跑出来,几个人一商量,决定去偷瓜。这个主意又是“疤瘌眼”出的,但我们都赞成。他的话音刚落,小家伙们的口水都流了出来。
头天刚下过一场雨,西瓜地里又湿又热,中午的毒太阳一晒,西瓜秧耷拉了下去,一眼望去,满地里都是露着肚皮的大西瓜。
赵二舅带了铺盖住在地边搭起的瓜棚里,他像监狱里的看守似的,日夜不停地在西瓜地四周巡逻,深更半夜里还要起来用长电筒来回照,生怕有人偷了瓜。他手里有一把钢叉,不过那叉不是叉人的,是用来吓人的。主要还是用来对付夜间窜出来偷吃西瓜的野猪獾,这东西害贱人,它不仅吃瓜,有时会咬断瓜根,瓜根一断,整颗西瓜就枯死了。
“疤瘌眼”眼馋地望着西瓜地,脑瓜子飞快一转,便来了主意。他让我和“李大牙”在地头“站岗放哨”,“闷葫芦”和“黑蛋”下地偷瓜,他自己和“大头”蹑手蹑脚地潜伏到赵二舅的瓜棚边。
“疤瘌眼”和“大头”点着脚尖轻轻地来到瓜棚旁,听到赵二舅的呼噜声,知道他睡熟了,心里乐坏了,就朝“闷葫芦”和“黑蛋”招招手,二人看见信号,偷偷地摸进西瓜地,一人摘了一个大西瓜抱起来就跑。可能是兴奋,也许是“做贼心虚”太紧张了吧,说好的要悄悄地干活,可这俩小子摘到西瓜后抱起来就跑,眼看就要跑出瓜地了,跑在前面的“闷葫芦”却被瓜秧绊倒了,怀里抱的那个大西瓜啪的一声摔了个稀巴烂,这是个熟透了的大西瓜,摔烂的一瞬间,发出了很大的响声。
这下可糟了,熟睡中的赵二舅突然被这响声惊醒了,一骨碌从床上坐起来,走出瓜棚四下瞭望,一眼就看见是村里的几个娃子在偷瓜。赵二舅高声叫骂着跑过来要抓“贼”。“疤瘌眼”先是一愣,接着迅速给“大头”使了个眼色,自己则胆大包天地从瓜棚边窜出来抱着了赵二舅的腰。
“大头”见状,胆子也大了起来,他也窜了出来,上去抱着了赵二舅的腿,这两家伙平时就胆大,想不到竟然胆大到这种地步。赵二舅被突然窜出来的两个小家伙吓了一跳,弄清情况后,扬起手来拍打他俩的屁股,一边打,一边大叫起来:“抓贼啊,抓贼啊……”
赵二舅的声音大,在空旷的田野里响得很远,“疤瘌眼”和“大头”再胆大毕竟也是做贼心虚,何况又是两个小孩子。赵二舅一喊叫,他俩就害怕了,松了手撒腿就跑。
赵二舅气得快岔了气,知道追不上这一帮坏小子,一边骂一边向村里走去。
“闷葫芦”的那个西瓜摔烂了,可“黑蛋”偷的那个瓜任凭赵二舅怎么喊,他都没舍得丢下它。我们几个小家伙一边跑,一边轮流抱着它,一口气逃到了村子西边的竹林里,一个个累得喘粗气。钻到竹林深处,小伙伴们围着这个大西瓜又是看又是摸,高兴得手舞足蹈。
欣赏完我们的战利品,“疤瘌眼”几拳头下去,大西瓜就碎成了几大块,大伙争先恐后地抢着吃起来。不一会儿功夫,大西瓜就报销了,瓜皮被啃得透了亮,满是牙印子地扔了一地。
过了西瓜瘾,赵二舅却跑回村子里告了状,队长把我们几个娃子们的家长集起来训了一顿,还要罚扣工分。那天晚上,我们几个小家伙惨极了,挨骂挨打一个也没逃脱掉。尤其是带头的“疤瘌眼”,听说他老爹脱了鞋子打屁股,吓得他好几天都不敢再出门。
外婆也是在这天晚上第一次打了我,而且打得很凶,自记事以来,外婆从没有对我发过这么大的火,更没有打过我一次。先前也做过许多错事,她顶多只是骂几句。有时也想打,扬了扬巴掌就又放了下去。但这次却动了真,骂了还不算,脱了裤子打屁股。一边打一边骂,“打死你这个贼娃子,这么小就做贼,长大了还不翻了天。”我痛得大哭大叫,心里感到很委屈。外婆气消了后,又把我搂在怀里头,对我说:“小五啊,你知道外婆为啥打你吗?”我气呼呼地说:“不知道。”其实,那时候是真的不知道。
外婆说:“人再穷,也要有志气,饿死也不能做贼呀,从小要是养成了坏习惯,长大就改不了,我要是不把你看管好,给你妈养个贼娃子,你让我怎么见人呀。”
我不懂外婆讲的这些道理,只是一个劲地哭,外婆心疼起来,把我搂在怀里边,自己也掉了泪。
外婆说:“小五,你要是想吃瓜,给外婆说一声,把咱家的大公鸡卖了,我也要给你买瓜吃,你怎么能去偷呢?”
外婆的话,我不是很明白,但知道自己干的不是光彩事……(未完待续)
--End--
审稿:May   图:网络  美编:May

作者简介:党栋,男,笔名一凡夫,河南省南召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短篇小说》、《丑小鸭》、《山东文学》、《故事会》、《鸭绿江》、《参花》《青年文学家》、《唐山文学》、《散文》、《奔流》《北方文学》等刊物及报纸发表文学作品150余篇。出版有随笔集《和你没商量》、《青青校园》、散文集《我和我的村庄》,长篇小说《追梦》、《足疗》、《村魂》等文学作品。
作者往期作品回顾:
党栋  |  那山,那人,那情……
党栋 | 剃头匠老刘
党栋  |  槐叶情
散文界 | 党栋:永不凋谢的花朵
党栋  |  故乡
党栋  |  平民二月河
党栋  |  桂花吟
党栋  |  三伯
党栋:拥抱冬天
读篇好散文|夜行秋雨中
作家专栏 | 党栋 :村魂(26——29 大结局 )(文末附小说往期链接1——25)
作家专栏 | 党栋 | 足疗(32,33  大结局——小说连载)(文末附小说往期链接1——31)
张勇 | 村魂之呐喊与寻绎 ——党栋长篇小说《村魂》赏析

(0)

相关推荐

  • 博兴骑行队日记③:队员中暑

    骑行队一路西行,当排头走到滨莱高速路大桥洞时,队长回头一看,不见了闷葫芦和小火箭. "停车,停车!"队长急令队伍停下来.只见奥特曼.正委刘.大明白也来了个急刹车. "等一 ...

  • 陈怀国《关于吃瓜的回忆》

    关于吃瓜的回忆 刚出门回来,在小区门口买了几个香瓜.不知是因为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还是水果四季都有供应,总归是随时想吃就可以吃到.可是怎么吃也吃不出当年的那个味道了! 小时候的这个季节,正是家里小园中 ...

  • 黄安系列:舅姥爷的革命生涯(8)

    (原文发表于<解放军文艺>2016年第八期) 8 不再奢望上一线打仗的舅姥爷,还特别好酒. 这个毛病是他与舅太爷出诊时染上的.那时,在故乡黄安,每逢出诊时,遇到天气寒冷,或是天黑一个人怕走 ...

  • 道不尽 对外婆的怀念

    外婆,清明节快到了,无论天气怎样,我都会回乡下去祭拜您的. 您4 岁时就被父母送与外公家做童养媳,6 岁时被外祖父一根扁担挑着,一头箩筐里装着外公,另一头箩筐里装着您,从山东逃荒来到黑龙江.在黑龙江一 ...

  • 【灵璧故事】我的小舅

     我的小舅     文/天外飞仙        昨晚在微信群里和表弟表妹闲聊的时候,提到了小舅.往事的回忆像泄了闸的河水一样翻滚着,使我久久不能入睡,让我饱受了一次失眠的滋味.历历往事在脑海里来回滚动 ...

  • 党栋 | ​那山,那人,那情……

    那山,那人,那情-- 文|党栋   (一)青石坡,我的家 青石坡是个小山村,这里是外婆的家,也是我的家. 村子不大,散落地住着几十户全是土坯茅草房的人家.村子三面环山,地势西高东低,朝南的一面是一片低 ...

  • 党栋 | ​那山,那人,那情……③

    那山,那人,那情-- 文|党栋 (五)外婆的往事 外婆生于一九一六年腊月二十八,属龙的,娘家住在离外公家三十多里外的一个叫李家洼的深山区,祖上几代都是佃户,穷得叮当响.外婆的母亲生了六个闺女,但她还要 ...

  • 党栋 | ​那山,那人,那情……④

    那山,那人,那情-- 文|党栋 (七)善良的外婆 记得有一年冬天,刚下了一场大雪,寒冷的早晨里,一个讨饭的叫花子来到外婆家,他看起来有六十多岁了,穿得破破烂烂的,胳膊上挎着破篮子,手里拉着竹棍,腰间束 ...

  • 党栋 | ​那山,那人,那情……⑤

    那山,那人,那情-- 文|党栋 (九)山村趣事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在外婆的小山村里长到了七岁,在外婆的呵护陪伴下到了上学的年龄. 外婆小时候家里穷,一辈子没上过一天学,她说自己是个睁眼瞎,一个字都 ...

  • 党栋 | ​那山,那人,那情……⑥

    那山,那人,那情-- 文|党栋 (十一)第一次分离 那时候,小学实行的是五年制,五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已经长到了十二岁,该上初中了.家里边的哥哥.姐姐也长大了,父母已经腾开了手,决定把我从外婆家接 ...

  • 党栋 | ​那山,那人,那情……⑦

    那山,那人,那情-- 文|党栋 (十三)外婆的唠叨 高中毕业后,我考上了省城重点大学,毕业后在城市里有了工作,离外婆家更远了.我已经好几年没见到她了,许多个假期我都想去看望她,去看看那个留下我童年梦幻 ...

  • 党栋 | ​那山,那人,那情……⑧(完)

    那山,那人,那情-- 文|党栋 (十五)记忆里的包袱 一天,外婆在收拾她带来的旧物件时,翻出了一个陈旧的花包袱.我乍一看有些眼熟,脑子里像过电影一样思索着在哪里见过它.忽然,我想起来了,这个包袱就是外 ...

  • 杜 锋丨那山 那人 那情

    父亲几十年一直在林场工作,我自小就跟随父亲生活在大山林海中.至今脑海中还依稀浮现着我和父亲在严坪林场虞关工区.聂家湾检查站.通天坪检查站生活的情形,隐隐约约,模模糊糊,记不大清楚.记得清楚的已是6岁那 ...

  • 王光海 | ​爱的颂歌 美的旋律——读党栋《那山,那人,那情……》

    爱的颂歌  美的旋律 --读党栋<那山,那人,那情--> 文|王光海 人间至爱是亲情.党栋的<那山,那人,那情-->记述的是作者人到中年之后回忆自己在外婆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