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麟溪畔有口孝感泉,据说是郑绮公用孝行感动了上天后突然出现的
白麟溪是“江南第一家” 郑氏家族的“母亲河”,在它南岸有一座看上去略显破旧的方亭,而亭子的中间,就是大名鼎鼎的孝感泉。随着周边居民生活条件的日益提高,这口井的纪念意义显然已经远胜于实用性。冒着绵绵冬雨,我来到这里,在清冷的氛围中感受和品读它的故事。
浦江不大,却拥有诸多自然泉水,比较出名的三大名泉分别是“孝感泉”、“万家泉”和“宝掌冷泉”。而其中,唯有孝感泉身处“闹市”,一直造福着周边无数民众。
“孝感泉”和白麟溪虽然距离很近,相隔不到五米,当地人却惊奇地发现,两者的水平面并不相同。大概是在印证“井水不犯河水”的古话,也可能在说明泉水的水源另有出处。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无从得知!好像一些专家学者到这里来过,也没能说出什么科学道理。
至于它的来历,更是充满着传奇色彩:相传有一年夏天,浦江久旱无雨,郑绮公收工回家后,看到母亲在床上呻吟,渴得难受,可是池塘溪井早已见底,根本无水可喝。郑绮公立即背上锄头,四处挖掘泉眼,却连一滴水也找不到,他来到早已干涸的白麟溪里,掘遍白麟溪,仍是一无所得,忍不住双膝跪地,仰天痛哭。一连三天三夜,郑绮公一边挖掘一边哭求,终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个响雷在白麟溪南岸訇然响起,炸开了溪岸上的沙石,一股清泉汩汩涌出。百姓奔走相告,他们认为这一定是郑绮公的孝心感动了上苍,而老天爷赐的,所以为泉水取名“孝感泉”。
“清邑人戴望峄有诗云:
盈盈白麟溪,水味清甘洌。
相传昔孝子,有母饮成癖。
岁汗水脉枯,疏凿绝涓滴。
岂无他水干,母口苦不适。
孝子起彷徨,呼天为号泣。
一号土膏动,再号土脉裂。
三号水涧至,沧波偏洋溢。”
说的正是这个故事。
无论这个传说是否夸大或者真有其事,据相关资料记载,同居始祖郑绮公的确是个大孝子。他的母亲患重病以后,长期瘫痪在床,郑绮公喂汤喂药,亲力亲为,一直侍奉了三十余年。在他七十六岁时,郑绮感知自己时日不多,遂令子孙发誓永同居。后世子孙遵导祖训,同居共财长达一十五世,历时三百六十余年。
沿着潺潺溪流,时间缓缓流逝,唯有古井不泛微澜,或许早已悟透了岁月静好的真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