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云奇 | 览韵古邓国

览韵古邓国

文|宋云奇

01

何谓邓州?邓姓之人聚居之地,史上建都立国,设郡治州。此谓邓州也。

邓州何处?地界宛襄要冲,曾有辉煌历史。南阳地域各县市中,无出其右者。

邓地位居华夏之“中”,北扼宛洛,南控荆襄。古老的湍河,从伏牛山深处汩汩流出,不仅衍生滋养了一河两岸的先民百姓,还渐聚催生出内乡、邓州、新野几个耀眼烁目的古州郡县。如果将湍河,比作一根古色古香的珠链,那内乡、邓州、新野,就是这根项链上最晶莹夺目的珍珠,而邓州在这几颗珍珠里面,无疑又是最大最重最亮的那一颗。

与内乡、新野相比,邓州历史最为辉煌灿烂,曾为禹都,两度立国,代荆州行使刺史职权,代南阳行使郡治权力,长期管辖三至五县区域,这些,其他县市无可比拟。

邓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丰厚,蕴涵沉郁。现今邓州城东不远,有八里岗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所发掘文物为中原仰韶、龙山文化对应物佐,足以证明早在6800年前,此地即有人类日暮劳作,繁衍生息。直至夏朝立都,并有仲康、武丁两次封国记载。

中国最早山水志怪著作《山海经·海外北经》记曰:“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邓林,别称桃林。”西汉《淮南子·兵略训》记载:“昔者楚人地。南卷沅湘,北绕颖泗。西包巴蜀,东裹郯邳。颖汝以为洫,江汉以池,垣之以邓林,绵之以方城。……”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载曰:邓国,乃夏王朝遗民居住之地。唐代杜佑《通典》更是明确记载:“邓为禹都。”也有宋朝《路史·国名记四》认为,杜佑所言“禹都”,应为仲康子国:“邓,仲康子国,楚之北境,史云阻之以邓林者,今之南阳。故杜佑以为禹都。”清代《史记·礼记集解》载曰:“邓林,邓祁侯之国,在楚之北境。”《读史方舆纪要》亦曰:“邓州,古所称邓林之险……”《邓县新志》更是明载:“林扒镇古称邓林镇。”……

上述引文中,夸父为黄帝时期部落首领;江汉为长江第一支流汉水;方城,则是楚国为北防秦齐、进退中原所修的长城,起自于湖北竹山,经老河口、邓州、内乡、镇平、南召、方城、泌阳、唐河、桐柏,直达江淮地区;洫即城河;垣即城邑。

邓林则为当时邓国之国都。即现今邓州市林扒镇。

02

仲康子何人?而邓地,又怎么成为夏朝、邓国都城呢?

思絮至此,灵魂早已脱壳。沿着史籍指引的路径,遁入遥远缥缈的大禹时代——

《孟子·滕文公》记曰:大禹治水“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文中之“汉”,即汉水流域,其中亦包括南阳盆地的唐、白、湍、刁河等河流,而湍、刁二河,即属邓州。正是因为大禹治水有功,虞舜才将帝位传给了他。

大禹选择邓地为夏都,其中原因很多,最主要的缘由可能是:一、黄帝时代,邓伯温部落就在此处繁衍生息;二、大禹于邓地周边地域,治理江、汉、丹、唐、白、湍、刁等河流,熟悉“丹淅之会”地形水貌,配合舜帝征剿“三苗”,双重功绩征服了舜帝,后来得以获取帝位。邓地是其福地;三、夸父逐日,射落九颗,仅留一颗,既排除了十日烘烤,万物焦灼,族民难以生存的灾难;又留有一日,确保人类保暖驱寒。夸父却于返回之中,渴热而死,身体化为邓林——而邓林之域,即为邓地所处的地势平坦,沃野千里,四季分明,万物葳蕤之南阳盆地啊!天时地利人和都有,大禹怎能不选择此地为都呢?

后来,大禹死,启继位。启不像大禹那般勤勉理政,而是耽于享乐,结果搞得怨声载道,危机四伏。史称“夏启荒政”;启死,太康继位。然而太康比启更加荒淫无道,终于惹起公愤,被有穷氏部落的头领后羿联络众族,将太康逐出夏城,逃至洛水一带流亡。史称“太康失国”;太康死,其弟仲康继位,也没干出什么成绩;但他身在洛水,然却心系夏朝,念念不忘夏朝之都邓林,于是临死之前,为其子相封国邓林。史称“仲康子国”。

仲康死,相继位。其时,后羿与寒浞正在互相杀伐,争夺夏朝王位。相回不去夏朝,只得携带妻子,逃奔到岳父有仍氏部落,直到生下少康。少康长大即位,在有仍氏、有虞氏帮助下卧薪尝胆,发愤图强,最终击败篡夺夏朝的寒浞,恢复并实现夏朝中兴。

回望夏朝,自太康失国至少康中兴,前后近百年间,王权旁落异族之手。其间仲康流亡之中,封子于邓国,国都即邓林。少康中兴夏朝,还都帝丘时,邓林始终为夏朝京都。仲康的子孙们,在邓地经营七百余年,并在夏朝中兴后,作为邓姓属国,屹立诸候之林。

现今邓州西不远,有山名大禹,山上有大禹庙。据说庙里碑文,有记载大禹在邓地治水并于此建都的记载。可作大禹曾于邓地治水,并在此建都之佐证。

同时需要说明的,邓林作为夏朝都城,是仲康之前的事情。寒浞篡夺夏朝后,国都就是斟鄩,阳城、安邑,以及二里头夏都遗址了。少康击败寒浞,中兴夏朝之地,亦应是这些地方中的一个。而仲康封子之国,已非夏朝,而是一个诸侯国而已。

03

夏之邓国,封国七百年后,被商王武丁所灭,武丁又封其叔父曼公德阳于夏邓国之地,此为史上第二个邓国。两个邓国,先后在邓州存在一千三百多年。

然则物极必反,盛久必衰。商代邓国立国五百六十年后,又被楚国所灭。

以浩瀚史书为径,穿越至商周时代。其实当时邓国楚国,既是邻居,又是亲戚关系。楚国因助周灭商有功,被封于“丹淅之会”,与邓国为近邻关系;后来楚武王将国都由丹阳迁址郢都,又与邓国成了亲戚。当时楚武王王后,为邓国宗室之女,邓国国王邓祁侯是武王妻舅。武王瞢,文王继位。文王应是邓国外甥。然而,楚文王当时野心膨胀,政治高于亲情,意欲先吞江汉,再夺中原,已先吞并随、巴等地,进而兼并申、谢、吕、邓等国。

《左传》记载:楚文王欲伐申国,告知祁侯须经邓国。邓祁侯与朝臣商量允过,唯有骓甥、聃甥、养甥三人极力反对,说文王私欲膨胀,翻脸无情,阴险狡诈,要小心防备,并劝祁侯借文王过境之际,将其杀掉,以绝后患。邓祁侯拒绝道:文王是我外甥,岂能杀他?三人说:将来灭邓者,必是此人。等他灭了申国,再来灭邓,就像咬噬你的肚脐一样容易,到那时就来不及了。邓祁侯不听劝,结果犯了与项羽“鸿门宴”所犯之错,不仅热情招待文王,还让其军队顺利过境。结果,楚文王过境先后攻灭申、息等国之后,回军之时,果然将邓国顺势收入囊中。邓地遂为楚国之域。

然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随后不久,秦昭王又灭了楚国,邓地又归秦国。秦国设邓为州,辖穰县、山都、邓县三县。属南阳郡。两汉延续,直至三国归晋。

04

进入魏晋南北朝,一直到隋唐宋朝,邓州又开启八百年辉煌时代。

首先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于太和二十一年,将周朝以来设于江南的荆州治所,迁至邓域穰邑,时辖8郡41县,达37年之久,此为邓州辖域最大时期;隋开皇三年至唐肃宗乾元元年,175年间,曾三次以穰城为治所,置南阳郡;五代十国时期,朱温废唐称帝建立后梁,梁太祖开平三年,升邓州为省级行政机构“宣化军节度”,治邑为穰。管辖泌州、随州、复州、郢州和邓州;行政辖穰、宛、向城、临湍、内乡、菊潭、淅川、顺阳和新野九县。后唐同光元年“宣化军”改称“威胜军”,后周广顺三年又改称“武胜军”。武胜军节度设于邓州长达323年,为南阳盆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达225年。

北宋时期,仍于穰设“武胜军”,领穰县、内乡、南阳三县;徽宗崇宁年间辖穰、宛、内乡、顺阳、淅川五县;政和二年将原为“上郡”的邓州升为“望郡”;庆历五年十一月,范仲淹到邓州任知州,为邓州人文历史写下光辉一页;南宋初,邓仍归宋。绍兴十一年,宋、金议和,南宋将邓州割给金国。绍兴三十一年,邓州复归宋;二年后,再归金。金代邓州,属南京路,州治于穰,并设“武胜军”节度,辖穰、宛、内三县。

行文至此,忽然想到邓州有个都司镇。早年就起疑:一乡镇名字,何谓都司?百度“都司”,方知都司,是明代都指挥使司的简称,省级军事官署名,为行省三司之一,类似现在的军区。再联想到上文提及:邓州五代十国时期曾设宣化军、威胜军、武胜军节度使,宋、金仍设武胜军,明代设有都司衙,如此统算下来,邓州设置省级军事官署先后竞达七百年之久。用句现今流行话语,真是“牛掰”、“酷毙”极了。

网搜邓州都司,果不其然,资料显示:邓州都司始设于元,鼎盛于明嘉靖时期,官职为四品武官,统兵万余,扼湖广要道,镇巴蜀通衢。据说当年都司衙门,有城墙、城门、军衙、军营房、跑马场、训练场、兵器库、烽火台、炮楼等。旌麾漫卷,雄踞驿隘。时有“一衙镇三县”之威名。现今邓州市文化馆内,存有古代兵器文物与都司衙大印,足为佐证。

…… ……

纵观史籍,邓州还不局限于如上辉煌,历史上还有六次成为国都的机会呢!

第一次为公元533年,北魏孝武帝曾考虑迁都于穰,但最终选择了长安;

第二次为公元624年,唐高祖曾想迁都襄、邓。但秦王李世民反对,未能成行;

第三次为公元896年,唐昭宗亦曾有意迁都襄、邓,由于朱温牵制而未能实现;

第四次为公元1126年,金国欲攻开封。白时中、李邦彦等怂恿钦宗出逃襄、邓,但遭李纲竭力阻止;十一月金兵再攻,张叔夜劝钦宗暂避襄、邓,钦宗不决。次年北宋灭亡;

第五次为公元1127年,金兵逼近应天府,南宋高宗欲避金军,李纲等人主张迁都襄、邓,却因宰相黄潜善等人极力反对,最终移都临安;

第六次为公元1233年,蒙古军围攻金城开封,金元帅猪儿主张迁都归德,但丞相赛不等人主张入邓州。第二年,哀宗先逃归德,又逃蔡州,到宋元联军包围,金国灭亡。

…… ……

元朝初至元十年,邓州隶属于襄阳府。至元十六年,始归南阳府管辖,府治在南阳,州治仍在穰,领穰县、新野、内乡三县。明代,邓州属南阳府。清代延之,但雍正后,降为散州,不再领县。 民国,邓州改州为县。1949年新中国成立,归属南阳专区。1988年11月,撤邓县,设邓州。2004年为省管经济单列市。2011年为省十个省直管县市之一。

05

纵观历史,唐宋期间,应是邓州文化最灿烂一页。因为韩愈、寇准、范仲淹等历史文化名人,曾至邓州担任过知州。他们为邓州社会民生,立下丰功伟绩,给邓州带来无尽荣耀。尤其范仲淹,知邓州期间,一文一语一书院,让邓州声名大震,经久不衰。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杰出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其幼年丧父,母改嫁朱氏,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及第,授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

其后,范仲淹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康定元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屯田久守,巩固边防。庆历三年,任参知政事,推庆历新政。遭保守派反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佑四年,改知颍州,扶疾上任,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

范仲淹庆历六年知邓州。他身为宋朝副相,知邓州自然如烹小鲜,撇轻就重,体察民情,整顿吏治,除却兴修水利,丰裕民生,还力推教改风化,重修览秀亭,筑建春风阁,营造百花洲,创立花洲书院,闲暇至书院讲学,使邓州文风大振。之后出了不少名人文人。

范仲淹在邓州前后三年,为当地民生、文化作出巨大奉献,并写出诸多绮丽诗文。其中最有名最能体现范仲淹情感胸臆的,是应知任岳州的好友滕宗谅之约而写的。

…… ……

怀着无限崇敬,来到邓州花洲书院,寻觅范仲淹曾于此理政讲学的史迹。

穿景范坊,过石拱桥,入雅儒庄穆大门,登古城墙俯瞰书院全景,亭台楼榭错落座,山湖石林相映趣,廻廊逶迤连回环,池湖清碧荡涟漪。整个建筑群松柏青翠,绿树掩映,山石错立,小桥流水。围绕正中间的泮池湖,四面院馆排列,白墙青瓦,紫红门柱,镂窗雕匾,鸟兽飞脊。呈现一派江南园林风格。忽然想起,范仲淹原本江苏吴县人,他来邓州任职,修建花洲书院,是否不自觉中,将江南园林风格也融了进来?

下城墙,细观览,整个书院坐北朝南,布局为南山北水。南面是各具特色的峭壁假山、五峰山和别有洞天的假山;北端为池湖及大小三岛;东边是百花洲。中轴线上五进四院,为书院主体部分,由讲堂、春风堂、藏书楼等一应建筑组成。中院的泮池、状元桥,小巧玲珑,造型别致,标特立异,全国少见。中院还有一口古代的范公井。西侧为二进一院的范公祠,北面为四进三院的姚雪垠文学馆和邓州名人馆。春风阁高台鹤立,俯瞰书院。

于花洲书院里循序浏览,感觉整个建筑群呈现截然不同之风格。东侧部分小桥流水,玲珑剔透,山石嶙峋,修竹拥道。极具江南水乡风韵;而中部西侧堂馆建筑,却苍郁悠远,沉凝大气,磅礴厚重,意韵无限。具有北方雄拔气韵。两种不同风格,融置于一个建筑群中,看似矛盾,其实是一种融汇和谐,体现了范仲淹出身于江南水乡,自小耳濡目染之文化凝聚;与入仕之后身居中原宋都,并于西北苍茫之地掌兵历练所形成的博远大气;两者不同神韵,和谐融汇于范仲淹之身心之内,当然自然而然,亦和谐融汇于花洲书院之气韵之中了。

百花洲是范仲淹理政之余的休憩之地,亦是其放逐心灵、舞文弄墨之所。他公务之余,于此会友饮酒,讲学授文,赏景揽胜,读书作文,游哉悠哉,奇趣无穷。“七里河边带月归,百花洲上啸生风”,“主人高歌客大醉,百花洲里夜忘归”,与文朋好友相聚,他完全脱去坐堂为官之刻板模样,或击鼓放歌,或吟风长啸,或泼墨作文,或教授学子。这是真正的快意人生,是真正的如沐春风。有了这样的好去处,范仲淹甚至不愿一人独自享受,还将同朝官员、好友,被贬筠州后疾病缠身的尹洙,亲自接到邓州治病养病;并先后邀请多位文友,来花洲书院把酒换盏,畅谈时事,醉酒而歌,泼墨作文。让花洲美名,传扬开去。

当然,范仲淹于花洲书院所作诗文中,最著名者应是《岳阳楼记》。此文是应好友滕子京之约而写。滕与范仲淹一同贬官,任岳阳知州后,重修江南名楼——岳阳楼。新楼落成,腾子京寄信范仲淹,并附《洞庭秋晚图》一张,恳请其为岳阳楼作记。范仲淹接信后,也不推辞,对图一番揣摩,便于春风堂里泼墨作文,一挥而就《岳阳楼记》。滕子京得文,又请苏舜钦书写,邵竦篆额,当时人称谓滕宗谅政绩、范仲淹文章、苏舜钦书法、邵竦篆额为“四绝”。而邓州花洲书院,也因范仲淹撰写《岳阳楼记》而声名远播,从此成为天下文人雅士凭吊景仰的一处文化圣地。

花洲书院为宋代培育不少优秀人才,并为后世积淀了丰厚的文脉。范仲淹之子、官至观文殿大学士的范纯仁,官至崇文院校书的张载,曾任邓州知州的韩维,均出自于花洲书院。北宋治平四年,黄庭坚任叶县尉,曾至花洲书院瞻仰范公遗像遗迹,并作《百花洲杂题》诗云:“范公种竹水边亭,漂泊来游一客星。神理不应从此尽,百年草树至今青。”

宋代之后,花洲书院历经千年风霜雨雪洗涤,饱经战乱兵火摧折,几经损废,几经修葺,明代曾被称为“花洲相迹”,清代曾被称为“花洲霖雨”。现今书院中的春风堂、万卷阁、景范亭、范文正公祠等,即为清代遗留建筑。改革开放后,邓州又将书院重新整修,并增添一些外围设施,形成现今花洲书院大致模样。

…… ……

自花洲书院蹀躞而出,心内仍在响亮着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铿锵名句: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进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这是中国传统文人的不二选择。屈原、司马迁、张衡、诸葛亮、杜甫、白居易、苏轼、王安石、辛弃疾、陆游、岳飞……莫不如此。范仲淹新政失败,心灰意冷。然则既然知邓,就要为邓州做点事情。其于花洲书院所作的一切,堪为“兼济天下,独善其身”又一典范之作!

06

邓州历史上,多为国、州、郡、城之地域中心,长期的政治文化经济集聚沉淀,孕育催生了一大批历史与现当代名人。他们灿若星辰,华光四射,照彻邓州沃地苍穹;他们珍如珠宝,晶莹闪烁,为古老邓州锦上添花,镀金镶银。

据不完全统计,邓州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无数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名人,除却上文所述王侯之外,还出现过八位宰相,几十位贤臣廉吏、科技文化名人。其中主要有:

八位宰相分别是: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尚书令左雄;南北朝梁代中书舍人人、尚书右丞刘之遴;唐太宗时尚书右丞、黄门侍郎、参知政事刘洎;唐中宗时中书舍人、中书侍郎、宰相岑羲,睿宗时仍为宰相;唐代左拾遗,充翰林学士,德宗、宪宗两朝宰相赵宗儒;元顺帝时中书左丞、丞相成遵;明代首辅,一代治世良臣李贤;南明宰相李永茂。

历朝武将文臣有:东汉刘秀所封云台二十八员大将中的贾复、杜茂;三国时期官至司隶校尉、太尉的张温;唐代中期著名大将张建封;宋朝文状元、开封知府、御史中丞贾黯;南宋名将王坚;明初兵部尚书,靖难之变时坚守济南,宁死不降,最后被朱棣杀害的铁铉;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彭而述;清代翰林院庶吉士、检讨、御史彭始抟;清朝武状元、广西提督马殿甲;清代台湾知府高叔祥;清代著名怪才文人庞振坤……

现当代著名文化名人有:曹派大调曲子艺术创始人、当代著名古筝演奏家曹东扶;当代著名汉语言学家丁声澍;著名历史小说家姚雪垠;现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韩作黎;当代著名中国画画家董振堂;当代著名历史小说家二月河;当代著名作家周大新、梁鸿、程韬光;著名戏曲演员张新芳;剧作家冀振东、霍林生;中国作协会员周学忠、周熠、张天敏、闫俊玲、李晓燕、冯君仙;文坛宿将高宏民、刘德州、张书勇等……

07

邓州文物古迹,除却以上所述花洲书院,有太子岗、八里岗、黑龙庙等、龙山文化遗址;穰县、冠军、安众、乐城、临湍等古城遗址;秦汉墓葬群、南北朝彩色画像砖;宋代福胜寺塔、商代邓国侯吾离陵、清真西寺、汲滩陕山会馆等名胜古迹,以及汉华表、金元碑等珍贵文物。尤其最近于福胜寺塔下发现地宫,宫内发现金棺、银椁、舍利子等稀世珍宝,更是令人赞叹,惊奇不已。

还有邓州张村镇上营村,是远近闻名的“台湾村”。全村两千三百多人,约60%为台湾高山族后裔,已经在此居住了三百多年。邓州“台湾村”聚居台湾同胞数量之多,历史之久,在中国大陆绝无仅有。台湾村之由来,要从清康熙七年说起。当时,黄廷将军随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率十万大军归顺清朝。于带兵进京途中,受命沿路扎营屯垦,有五个营的军兵,被安排于邓州扎营。其中依那思罗、迪摩达奥、安笃斯且、安达依鲁等5位兵将,随军屯垦后,各娶当地汉族女子为妻,并分别改为陈、周、蔡、黄、林等汉族姓氏。

在三百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五姓后裔繁衍壮大,但他们有些台湾高山族的风俗习惯,却一直保留下来,最终形成今天的邓州“台湾村”。

邓州历史上曾经灿烂辉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又给邓州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尤其2011年,邓州划为省管县市之一,使邓州如虎添翼,锦上添花。相信不远的将来,邓州又将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呈现于世人面前!

-End--

图|网络

作者简介:宋云奇,笔名蓝枫、苍狼、苍茫等。供职于南阳市文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作者往期作品回顾:

宋云奇  |  南阳丰山清冷泉(外一首)

宋云奇  |  吟咏紫灵山

宋云奇  |  小事物记

宋云奇  |  汉韵槐树湾

散文界 | 宋云奇:情思散花楼

散文界 | 宋云奇:古雉县物语

(0)

相关推荐

  • 【书院】邓州花洲书院:《岳阳楼记》诞生地(下)

    转过影壁,正前方的古建筑分为三路,主体是花洲书院,左侧为范文正公祠,再左侧则是邓州名人馆.这种不对称式的排列方式,乃是缘于花洲书院的右侧为百花洲,百花洲有山有水,山上有亭,水边有阁,太湖石穿插其中,布 ...

  • 宋云奇 | 汉韵槐树湾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汉韵槐树湾 文|宋云奇 古老的白河穿潜幽远,蜿蜒千里,从伏牛山深处的白云山区汇溪成流,一路欢歌,翻山越岭,行至古宛地界,有点累了.就坐下小憩,于是一扭腰,河流走向由北向南 ...

  • 散文界 | 宋云奇: 古雉县物语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古雉县物语  文|宋云奇 01 我端坐电脑前,正在写一篇名为<古雉县物语>的散文. 面前的显示器,就是深邃无底.宽阔无垠的时空隧道入口. 我进入隧道,瞬间逾越 ...

  • 散文界 | 宋云奇: 情思散花楼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情 思 散 花 楼 文|宋云奇 蓉城的散花楼,是该城一大名胜.此楼建于百花潭公园北门沧浪桥畔,八角翘檐.朱墙金阁,虹光笼罩,耀人眼眸.据说此楼,是为纪念中唐时期,散财募勇 ...

  • 宋云奇 | 小事物记

    小事物记 文|宋云奇 01 六枚鹅蛋 六枚鹅蛋,光滑剔透,摆在一只白色粗瓷碗里,放射着诱人的莹莹光晕.这个镜像几十年了,老是不经意间浮现于脑海里,令人倍感温馨,记忆如新. 那是1978秋天,我大学生涯 ...

  • 宋云奇 | 吟咏紫灵山

    吟咏紫灵山 文|宋云奇   南阳九孤山,紫山最北端:左眺塔子峰,右遥望蒲山.正居椅背中,宛城北花园. 紫山多紫石,古名紫灵山:紫灵峰为主,亦称玉皇顶.翔凤和中陵,相伴并峥嵘. 紫山北邻麒麟湖,湖光山影 ...

  • 宋云奇 | 南阳丰山清冷泉(外一首)

    南阳丰山清冷泉(外一篇) 文|宋云奇 南阳丰山清冷泉 南阳九孤峰,丰山最玲珑:山峰虽不高,却是有仙灵.峭巉兀峙峻峰险,东临白水映倩影:四壁陡立如刀劈,葱蓊碧翠飘彩云.位居卧龙蒲山镇,西望蒲山若比邻. ...

  • 【邓国琴试评诗词】{萧凤菊田幸云作品赏析}第016期

    诗人介绍:   萧凤菊 ,网名:柔光.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散曲工委版主,湖南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潇湘散曲社会员及雪峰分社副社长,邵阳诗词楹联学会理事兼女子楹联委员会副主任.武冈市诗联常务理事,翰林才女诗 ...

  • 【邓国琴试评诗词】{宋彩霞古木老师作品赏析}第015期

    诗人简介: 宋彩霞,笔名晓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副主编.山东诗词学会副会长.曾获诗词中国"最具公众影响力诗人"荣誉称号.公开出版诗词. ...

  • 【邓国琴试评诗词】第002期{宋彩霞老师作品赏析}

    展示风采·打造精品·推向全国 安妮的仙境 Bandari - 床头抒情轻音乐 诗人简介 宋彩霞,笔名晓雨,山东威海人,1957年生,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诗词学会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