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成长之路(34)
三十四、五冠伟业
千难万难,总算训练完了,中国女排踏上了出征第十届世锦赛的征程。有必要先介绍一下这次队伍组成的全阵容:
团长:袁伟民
领队:张一沛
副领队:杨 希
教练:张蓉芳、郎平、江申生
队员:杨晓君、郑美珠、侯玉珠、梁艳、巫丹、姜英、杨锡兰、殷勤、李延军、苏惠娟、刘玮、胡小凤
请注意,阵容中罕见的出现了一个副领队,可以说是空前的,是否绝后不好说,反正至今也没有再出现过第二回了,这位副领队也不是外人,就是老女排队员杨希,她的作用在比赛中才能体现出来。队员倒是没有做大的调整,只是由来自北京的新人副攻刘玮替换了角色副攻林国清,另一位来自湖北的新人主攻胡小凤接上了郎平升任教练后造成的空缺,但是胡小凤1米78的身高注定她虽然能顶上郎平空出的名额,却充任不了郎平在队中的重要角色,更不用说能上场打首发了。
其实,出征前还有一个方案,就是让郎平教练兼队员,实际上,郎平就是做好教练工作,不用上场比赛。郎平自己表示,自己如果占一个队员的名额,队友们还是会心存想法,关键时刻还是希望她能上场拿关键分,而如果队员在场上还留后路,往往会不自信,那是打不好比赛的,不如干脆就单纯以教练员的身份出征。这样,胡小凤才搭上这趟未班车。
这次比赛中国队遇到的对手也没能说不算强,但是,四连冠的威风让对手往往未战先怯,心理上我们就有不小的优势。但是,中国队的表现并不能算的上是完美。对比一年前对弱队摧枯拉朽般的强势,中国队小组赛打民主德国竟然先输了一局,决赛前的其他各场比赛虽然也全是3:0,但是除了打突尼斯和日本,同其他各队比赛都出现了单局比分让对手过10分的情况,甚至在对当时根本不成其对手的意大利的比赛中,其中一局对手得分达到了13分。说明这支队伍目前是存在大问题的,主要还是在于铁榔头的退役,中国女排失去了最有把握的进攻点。
但是,这次比赛也有意外之处,天外飞人古巴的奇女子路易斯竟然在赛前一个月刚刚分娩了一个闺女,这样算来,她之前来中国打海鸥杯、黄河杯时已经是怀孕六个月了,这在中国可是要被当成少奶奶放在家里安胎的,可这女子竟然一次次的冲向天空,打出威力四射的睛空霹雳。更让人称奇的是,中国队的队员们事后回忆,觉得当时她的外形基本没什么变化,只是觉得略为壮了一点,而且还壮的很匀称,所以大家觉得可能是她身体素质又强化了,根本看不出,更是想不到她已是有孕在身的人,这女子真是了不得啊!
如此再算来,米蕾娅.路易斯回到世锦赛上竟然是分娩后仅仅四天的事,她竟然连月子都不坐了啊,这太超出我们的想象了。不过,她以这样的状态来打决赛要说一点影响都没有,估计也没人能相信。当然,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大家事后才得知,决赛中,主要还是我们自己确实发挥的太好了,特别是杨晓君的发挥可以算是个人运动生涯的最高峰。所以,中国队还是以3:1拿下了比赛,成功卫冕。赛后的单项奖上,中国队也是收获颇丰,张蓉芳成为最佳教练,而杨锡兰也成为MVP,走向了自己事业的顶峰。以下是具体名单:
最佳教练员:张蓉芳(中国)
最佳运动员:杨锡兰(中国)
最佳扣球:拉·冈萨雷斯(古巴)
最佳发球:阿尔特(民主德国)
最佳二传:杨锡兰(中国)
最佳拦网:奥古延科(苏联)
最佳一传:杨晓君(中国)
最佳救球:德尼斯(秘鲁)
特别奖:塔伊特(秘鲁)、斯廷登曼(民主德国)
看完名单,我们清楚的发现,原来那支攻守平衡,能扣能拦的队伍,现在必需要以拼防守,拼一传来维持了。虽然说拦网的优势还在,但是已没有那么明显了,快攻的威力依旧,但是强打硬吃的实力没有了。而且张蓉芳的最佳教练应该是有水份的,是有大家看在冠军最后的归属以及大赛中唯一的女教练的面子上因素在内的。
现在可以说说副领队的作用了,杨希和袁伟民有领队、副领队的身份,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坐在比赛现场场边档板之外,发球区的一端,也就是球场短的那一侧。而这样一来,杨副领队就可以及时的不断向场内队员传达袁伟民的指导。显然,以袁伟民世界名教头的身份,以中国体委副主任的尊贵,自己大喊大叫是多么的不合适宜,万一被当值主裁因为场外喊叫罚出场外,那一世英名如何收场啊。所以,杨副领队就可以成为最有效的传声筒,而且杨副领队还可以随时来回跟着队伍换边而换边,必要时还可以跑到主教练身后的档板传递袁头的最新指示,实在是因为这些事情确实不方便袁伟民亲自出面,真不知这算不算一幕现代版的垂帘听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