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联翩的谜语诗(一)
陈振桂教授出版《起名八十八法》《中传统文化概览》《当代儿童文学》等100本著作,其中大学教材10本。
一、谜语诗的涵义及其起源发展
中国谜语最早称为“隐”。始于战国时期。其记载见《韩非子》:“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而后又有“瘦辞”、“瘦语”之称。最终形成“谜语”一词,见于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谐隐第十五》:“自魏代以来,颇非俳优,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
中国谜文化渊源流长,不仅谜面意味深远,而且谜底风趣幽默。谜语最初起源于民间口头文学,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集体创造出来的,无法把谜语的发明权落实到某一个人。谜语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它是古代人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后经文人的加工、创新有了文义谜。一般称民间谜为谜语,文义谜为灯谜,也统称为谜语。
所谓谜语诗,就是以诗的形式作为谜面的谜语。谜底指人或物或字。
中国最早的诗谜,是南朝徐陵(507—583)编选的诗歌总集《玉台新咏》中的《稿砧今何在》的古诗。全诗是:
稿贴今何在,山上复有山。
何时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谜底是“夫出半月当还”。
南宋的朱淑真是一个美女,也是一位才女,她写有《断肠谜》:
下楼来,金簪卜落;
问苍天,人在何方?
恨王孙,一直去了,
詈冤家,言去难留;
悔当初,吾错失口;
有上交,无下交;
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
从今莫把仇人靠;千里相思一撇消。
这是一首诗谜,看似一个女子的绝情词,实际每句都含着一个数字,十句话从一写到十。第一句“下楼来,金簪卜落”的关健字是“下”字去掉“卜”就是“一”;第二句“天”里的“人”不知在哪,就是“二”字;第三句“王”没有了一直(竖)”是“三”;第四句“詈”字的“言”去留不住了。是“四”;第五句“吾”中失去了口是“五”;第六句“有上交,无下交”为“六”;第七句“皂”染黑了,白就不用问了,为“七”;第八句“分”字不用刀,就剩下了“八”;第九句“仇”字人不靠,是“九”;第十句“千”去了一撇还剩什么了。是“十”。谜底是从一到十共十个数字,就这样被巧妙地安排在一首情辞俱佳、通俗易懂的情诗里。
字谜诗经常和民间传说联系在一起。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最有才气的无疑就是苏小妹。人们作诗赞苏小妹曰:
文章华国是三苏,小妹聪明胜丈夫。
借问古人谁得似,不羡班家有大家。
诗末一句,盖言汉儒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能作女诫,续汉史,才名重于当世,后适曹氏,人称曹大家。今苏氏父子三人,又加小妹,可与三班大家齐名考也。
苏小妹,虽然历史上并没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人物,但她却比很多真实的人有名得多,也有才华得多,其实她就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的象征和体现。最出名的恐怕就是三难丈夫秦少游的故事了,故事中的风趣机智实在让人叹为观止。其中很多都是谜语诗。
相传一年秋天,苏东坡相邀风华正茂的秦少游到秋香亭饮酒赏菊。东坡问道:“贤弟才貌双全,何以迟迟未得佳偶?”少游答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心中早有钟情之人,只是羞于启齿。”东坡问:“但不知是谁家闺秀?”秦少游即席写了一首词作答:
园中花,化为灰,夕阳一点已西坠。
相思泪,心已碎,空听马蹄归,秋日残红萤火飞。
少游写完,递于东坡道:“这是一个字谜,请君猜详。”东坡看罢,心领神会,点头微笑,说:“原来如此,这有何难!”于是,东坡亲作红娘相助,成全了少游与小妹的婚事。 ——谜底是繁体“蘇”字。
苏小妹却要求婚的人猜谜,谁猜中了就嫁给谁。她出了一个物谜和四字谜。物谜是:
越大越好过,越小越难过;
越短越好过,越长越难过;
白天还好过,晚上更难过。
四字谜是:
东境脚为佳,女未肯成家,
半口吃一口,音息心牵挂。
前来猜谜的无不扫兴而归。秦少游前来应猜,苏东坡器重秦少游的人品才智,也明白他的心思,于是对他有所暗示。秦少游待小妹出谜后,很快就猜中了。
物迷:独木桥; 字谜:小妹同意。
结婚时,苏小妹还三难新郎:秦少游将到洞房,只见门外齐齐排列着六个侍儿,簇拥一张书案,上面铺好文房四宝,盘中设下三个酒器。另是三个丫环,手内持的是金樽、银壶、磁瓶。少游不解其意,傍边的老婆子道:“禀上新贵人,暂请少坐。小姐传命,不知新贵人才学何如,有三个题目在此,请新贵人看。如三题俱就,金模、金爵满饮三巡,请进洞房合卺。如猜得一个或两个,银壶、银杯满饮三巡,请在书房内少停,思索将未就者,俱要一一猜来。倘若三个都不能解,磁瓶、磁盏用三杯白滚水,请回翰林院读书三年,再请相见。”少游笑道:“好利害试官。既然如此,何不早些出题。”只见第一班侍女,取出一幅花笺,上面写的是一首诗曰:
铜铁投红冶,蝼蚁上粉墙,
乾坤无二义,天地我中央。
题面写着,“暗藏四字。”少游想道:“头一句,'铜铁投红冶’,红冶是炭冶之炉,铜铁投炉而化。第二句'蝼蚁上粉墙’,蝼蚁必缘墙而上,分明是化缘二字。'乾坤无二义’,道也。'天地我中央’,人也。他笑我化缘道人。我若一直说出,就不是个作家。待我亦回他一首。”乃举笔题曰:
化工何事把春催,缘到阳和花自开。
道是东风原有主,人人不敢上花台。
侍女传将进去,霎时传话:“恭喜新贵人,猜着第一题了。”第二班侍女,又取锦笺一幅,上面也是四句,隐着四个古人。诗曰:
凿壁当年照读书,先生知道喜何如。
爹娘隔户来窥看,不枉吾家千里驹。
少游笑了一笑:“这四个古人,倒也个个相熟。”乃另取花笺,题诗四句以答之。“猜着我的,便是他的了。”诗曰:
三顾茅庐访此人,(孔明)
武丁入梦得贤臣。(傅说)
圯桥进履兴炎汉,(子房)
跋扈将军太不仁。(梁冀)
侍女送与小姐,须臾又传出话来说:“恭喜新贵人,两场中试,只看末场何如。”第三班侍女,捧上花笺。说“三场极是容易,只须小小一个七字对儿可也。”少游曰:“七字对,不知对了多少,有何难事。”接来一看,只见上面写曰:
闭门推出窗前月
少游初看时,不以为意。念了几回,倒也有些难对。不觉的起身走下阶前,对着一轮皓月,满径绿阴,又有一个小小鱼池,回栏掩联,水月流光,十分可爱。少游目注清泉,口念对句,手作推窗之状。不想荼蘼架外,东坡学士暗暗瞧见,见他推来推去,象个对不出的意思,欲要替他对了,又恐小妹闻之不准。不若与他一个暗中会意,遂拾起一块石头,往鱼池中打来,打得池水潺激,月光荡漾,恍如万片玻璃之景。少游原是聪明过人,触绪而悟,闪而对曰:
投石冲开水底天
少游写与侍女。传进未几。只闻房内细乐齐鸣,三班侍女满斟金樽美酒,各奉金爵,请新贵人饮中式酒。少游并不推辞,次第饮尽。两边笙箫琴瑟,簇拥少游,步入洞房,行合卺之礼。有诗为证:
才人才女两相宜,三难新郎千古奇。
不是探花秦学士,谁能对得女中师。
从此,一双两好,夫唱妇随,彼吟此和,居然一对良朋,兼着大小二苏,兄妹郎舅,恰又是两双诗客。
这段故事中最出名的是第三题,因为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对联比诗词更贴近生活和使用更多,本来对联不是在这个范围之内,为了完整性,所以一并摘录。另外第二题诗属于隐语诗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