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石男:一代战神陈庆之的真面目(上)

陈庆之

文章转自宋石男网易博客,转载请注明

编者按:陈庆之是什么人?随便上网一搜,就能得出令人惊讶的结果。此人一生百战,从未在优势兵力下打过仗,以一对十都算是占了便宜,更多情况是以一敌数十、上百,但结果皆无二致:大胜。

难怪毛泽东读到《南史.陈庆之传》中圈点满幅,更批注道:“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而此人又非勇猛盖世,吕布或者冉闵之类天神下凡般的家伙,史书记载他“射不穿札,马非所便”,大将的两门基本功都是零蛋,关于他的史料又扑朔迷离,只有战果,未有过程,7000人对数万也好,数十万也罢,初初接战,敌便溃不成军,令人难免会联想莫非老陈这7000勇士皆斯巴达300战士附体,或者大黄蜂擎天柱再生?

以7000人累计破敌30万,十数次大小战役未尝败绩,《梁书》与《南史》中的陈庆之,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条神!

神话中的陈庆之

毛泽东对萧梁时期的战将陈庆之相当崇拜,他在所读《南史.陈庆之传》中圈点满幅,更批注道:“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其实,《南史.陈庆之传》基本是拷贝《梁书.陈庆之传》,要论陈庆之,先要读后者。

在《梁书.陈庆之传》中,姚思廉用3000多字记载了一个匪夷所思的不败名将的传奇。梁武帝萧衍派飙勇将军陈庆之护送魏奸元颢北归,陈庆之遂身披白袍,率7000人,横扫河洛,14月内连下魏32城, 攻无不克。大小凡47战,以7000兵力,先后破魏军丘大可7万、杨昱7万、元天穆数万,降费穆2万,直陷魏都洛阳。故北方有民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这不是一个人在指挥战斗,而是一条神!

这个传奇在接下来的1500年里却没有被史家、小说家大书特书,直到日本作家田中芳树以陈庆之为模特,创作了一部影响不小的历史小说《奔流》。经过田中的渲染,白袍大将犹如天降战神,插翅能飞,凛凛生威。

最近1、2年,网络中也兴起了陈庆之热,大部分文章是在《梁书》的基础上将其造成百代战神,也有小部分是对其人其战绩的质疑与讨论。但陈庆之神话已然深入人心,只需要在任一个搜索引擎里打出这三个字,战神传说就会幕天席地占据你的眼睛。

但是,在《魏书》、《北齐书》等史书中,陈庆之却并非战无不胜,亦曾败得狼狈。那么,究竟陈庆之真实战绩如何?其北伐的意义又是怎样?

而几乎所有陈庆之指挥战役的史料,也犹如裸体记载,只说跟谁打,在哪里打,然后就打得敌人鼻血长流了。因此,我们很想知道,作为战神或准战神的陈庆之,究竟何以如此牛逼?

最后,寒士出身的战将陈庆之,在整个萧梁时代,处以何种地位?他以一人的军事天才,又是否改变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下面我将综合相关史料,参考近现代学人研究意见,但主要是个人推理演绎,试着将以上问题一一道出。

爬梳各种立场的史籍记载,挤干神话中的水分后,陈庆之依然不失为一代杰出战将,有他的白袍飘飘,起码我们不会再将亚历山大数万人破波斯百万大军的战绩视为不可复制的传奇。

二、陈庆之主要战事考

梁大通三年(529年)四月,破魏丘大可7万人

四月二十日,破魏元晖业羽林军2万人

五月二十三日,破魏杨昱7万人

……

陈庆之(484-539年),字子云,江苏宜兴人。因出身寒门,长年不得重用,41岁始独立领兵,战斗生涯只有15年,其指挥最重要战役,又集中在以7000兵力北伐攻陷洛阳的一年内。下面,先将陈庆之北伐的战绩大致表出。

梁大通二年(528年)四月,魏北海王元颢来降,梁武欲利用其向北拓地,至不济也能在魏梁间建立个防卫缓冲地带,遂封元颢为魏王,以陈庆之护送北归。具体目的地史书并未明说,是否要一直送到洛阳,也是未知之数。同年十月,陈庆之袭取魏铚城,旋破荥城。

梁大通三年(529年)四月,魏元天穆率大兵东讨邢杲,陈庆之乘虚北上,围攻梁国(治睢阳),破魏丘大可7万人。元颢于此称魏帝,改元孝基,以陈庆之为前军大都督。四月二十日,陈庆之进军考城,破魏元晖业羽林军2万人。五月一日,魏大梁守军望白袍而降。陈庆之遂引师西进,鞭指魏都洛阳。五月二十三日,在魏援军赶到之前,破魏杨昱7万人,攻陷荥阳。俄而率3000兵背城力战,破敌援军元天穆、尔东兆骑兵万余。随后魏尔朱世隆弃虎牢,洛阳全裸于梁军之前。五月二十五日,元颢入洛阳,改元建武。

然梁军陷洛阳后,魏元天穆等又反扑,先后攻克大梁、睢阳,并由费穆率2万兵攻虎牢,洛阳告急。陈庆之遂回师进击魏军,元天穆畏之而率4万众北渡黄河,费穆则率2万众降于虎牢。随后,陈庆之收复大梁、睢阳,洛阳之危尽解。

陈庆之此次北送元颢,自铚县至洛阳,行程3000余里,47战克魏32城,一往无前,可谓神勇。但有三个因素不得不表:

第一,其时魏内外交困,于下则流民四起,于上则宫廷频变,洛阳方圆数百里内兵力空虚、士气低落,故陈庆之所向披靡,亦有一定机缘巧合。

第二,陈庆之此次北伐,始终未与魏最精锐之师接战,其时魏朝第一名将尔朱荣初破葛荣,正囤兵上党至邺城一线,而元天穆实际上也未全力与陈庆之正面接战,其主要精力耗在进攻济南邢杲方面。(《魏书》中有“朝廷以颢孤弱,不以为虑”之言,足以佐证。)

第三,《梁书》记陈庆之自述,“我辈众才七千,虏众三十余万”。(《南史》则为“贼众四十余万”),常人多误解为是以7000破30万,其实“虏众”不只指敌军,亦指敌军胁带做后勤等工作的百姓。且古代打仗,多爱浮夸,如曹操之号百万,实际不过数十万。进一步看,据今人朱大渭考证,当时北魏总兵力不过20万左右。因此,《梁书》中“魏将丘大千有众七万”、“抚军将军元显恭率御仗羽林宗子庶子众凡七万”,以及“虏众三十余万”等说法,显然有点大跃进。

综上,陈庆之北伐以少破多的战绩,有事实基础,但也有一定水分。近人吕思勉对庆之北伐的评价就比较中肯:“(陈庆之)其锋可谓锐矣,然魏之兵力,未大损也”。

《梁书》中的陈庆之,一生未尝败绩,即使被尔东荣攻陷其参与守卫的洛阳,也要先鼓吹其11战伤敌甚众,再将后面的全军覆灭归结于天灾(嵩高颍水泛洪)而非人力。那么,事实是否如此?

关于洛阳保卫战,《梁书.陈庆之传》这么写道:

“魏天柱将军尔朱荣、右仆射尔朱世隆、大都督元天穆、骠骑将军尔朱吐没儿、荣长史高欢、鲜卑、芮芮,勒众号百万,挟魏主元子攸来攻颢。颢据洛阳六十五日,凡所得城,一时反叛。庆之渡河守北中郎城,三日中十有一战,伤杀甚众。荣将退,时有刘灵助者,善天文,乃谓荣曰:‘不出十日,河南大定’。荣乃缚木为筏,济自硖石,与颢战于河桥,颢大败,走至临颍,遇贼被擒,洛阳陷。庆之马步数千,结阵东反,荣亲自来追,值蒿高山水洪溢,军人死散。庆之乃落须发为沙门,间行至豫州,豫州人程道雍等潜送出汝阴。至都,仍以功除右卫将军,封永兴县侯,邑一千五百户”。

看上去真是“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陈庆之渡到黄河以北,把守北中郎城,三日11战,杀得尔朱荣正要退兵,却为善观天相者说服,绑了木排渡河,攻取洛阳。陈庆之仍未慌乱,结好阵型东返,遭遇嵩高县颍水泛洪,全军死散,于是落发剃须假扮僧人,独身逃回梁都。

但还有另一个洛阳保卫战的版本,《魏书.尔朱荣传》写道:

“(尔朱)荣与(元)颢相持于河上,颢令都督安丰王延明缘河据守。荣既未有舟船,不得即渡,议欲还北,更图后举。黄门郎杨侃、高道穆等并谓大军若还,失天下之望,固执以为不可。属马渚诸杨云有小船数艘,求为乡导,荣乃令都督尔朱兆等率精骑夜济,登岸奋击。颢子领军将军冠受率马步五千拒战,兆大破之,临阵擒冠受。延明闻冠受见擒,遂自逃散,颢便率麾下南奔”。

而《魏书.岛夷萧衍传》中则有一句:“永安二年夏,遂入洛阳,车驾还讨,破走之。唯庆之一身走免,自余部众皆见俘执。”

根据《魏书》的两条记载,陈庆之在保卫战中几乎变成透明人:尔朱荣结重兵与元颢相持于黄河两岸,欲渡无舟楫,打算北还,为下属劝止。恰好找到几艘小船和向导,尔朱荣就命尔朱兆率精骑夜渡,破颢陷洛,陈庆之则单身逃免。

别忙,还有第三个洛阳保卫战的版本,《资治通鉴.梁记九》写道:

“尔朱荣与颢相持于河上。庆之守北中城,颢自据南岸;庆之三日十一战,杀伤甚众。有夏州义士为颢守河中渚,阴与荣通谋,求破桥立效,荣引兵赴之。及桥破,荣应接不逮,颢悉屠之,荣怅然失望。又以安丰王延明缘河固守,而北军无船可渡,议欲还北,更图后举。黄门郎杨侃曰:……若未有所成,遽复引归,民情失望,各怀去就,胜负所在,未可知也。不若征发民材,多为桴筏,间以舟楫,缘河布列,数百里中,皆为渡势,首尾既远,使颢不知所防,一旦得渡,必立大功。……荣曰:“杨黄门已陈此策,当相与议之。”刘灵助言于荣曰:“不出十日,河南必平。”伏波将军正平杨剽与其族居马渚,自言有小船数艘,求为乡导。戊辰,荣命车骑将军尔朱兆与大都督贺拔胜缚材为筏,自马渚西硖石夜渡,袭击颢子领军将军冠受,擒之;安丰王延明之众闻之,大溃。颢失据,帅麾下数百骑南走,陈庆之收步骑数千,结阵东还,颢所得诸城,一时复降于魏。尔朱荣自追陈庆之,会嵩高水涨,庆之军士死散略尽,乃削须发为沙门,间行出汝阴,还建康,犹以功除右卫将军,封永兴县侯”。

《通鉴》这段话主要以《梁书》为蓝本,又硬插了《魏书》中的一些材料,拖泥带水,很不自然。关于陈庆之的部分,则全取自《梁书》。那么,我们是否就可以相信《梁书》关于陈庆之在洛阳保卫战中的记述呢?答案是:不。

司马光是个讲究“正统”的传统儒家学者,《通鉴》南北朝纪年不见北魏、北齐、北周,只有宋、齐、梁、陈,很明显,司马光是以南朝为“正统”。 他的助手刘恕对此也曾有异议,写信表示:“正统之论,兴于汉儒,推五行相生,指玺绂相传,以为正统……而魏晋南北五代之际,以势力相敌,遂分裂天下,其名分位号异乎周之于吴楚,安得强拔一国谓之正统,余皆为僭伪乎?”但看来这抗议最后也没有用。

既然司马光以南朝为正统,好不容易出了个“所向披靡”的萧梁大将陈庆之,当然要大书特书。我们可以看到,在《通鉴.梁记》里,陈庆之的出镜率相当高,而且基本全盘照搬《梁书》。

那么,现在的关键就在于判断《梁书》与《魏书》就洛阳保卫战的记述谁更接近事实了。

我个人的倾向,是更相信《魏书》,虽然它也不算十足信史。但两部非信史,当弃更不“信”的那一部。而《梁书》中关于洛阳保卫战的记述,实在是破绽百出。

首先,“魏天柱将军尔朱荣、右仆射尔朱世隆、大都督元天穆、骠骑将军尔朱吐没儿、荣长史高欢、鲜卑、芮芮”,这头一句就有问题。芮芮,即柔然,向是北魏的心腹大患,不曾帮北魏打南朝,这就像日本不可能帮中国打台湾一样。当然,北魏军队里也可能有柔然人,因为北魏曾先后将内附和俘获的柔然、敕勒及内陆汉人迁于六镇及平城等地,并使之充作隶户和营户。但这与《梁书》中的芮芮派兵与北魏联合攻打洛阳,却是两码事。司马光也晓得这点,所以编《通鉴》时偷偷把它拿掉了。

其次,“庆之渡河守北中郎城,三日中十有一战,伤杀甚众”,与后面的“值蒿高山水洪溢,军人死散”一句,颇有矛盾。陈庆之北渡黄河随后东撤,若要遇到黄河南岸嵩高县的颍水泛洪,只可能是东撤前回渡了黄河。但回渡之时,怎么可能避免与尔朱荣已布于黄河两岸的30万大军作战?在《魏书》和《梁书》中,均没有陈庆之回渡黄河时的作战记录。那么,陈庆之及其部曲,当真成了内裤外穿的超人,乱云飞渡仍从容?

最后,“庆之马步数千,结阵东反,荣亲自来追”,这句用四川话来说,就是“逗起闹”。尔朱荣此战首要目的是夺洛阳,灭元颢,现在洛阳攻下,元颢跑路了,就算要追,也会追元颢而不是陈庆之。姚思廉真以为是写武侠小说,两个绝世高手非要再单挑啊?相比之下,《魏书》的记述是大致可信的。唯有在渡江具体操作技术的环节里,《魏书》的说法没有《梁书》可靠。毕竟,只靠几艘小船加个向导,就能带“特种部队”渡江,大败对方5000马步,也有点离谱。司马光在这个环节上,综合了《梁书》与《魏书》的记载,干得不坏。

所谓“功高震主”,何况元颢还算不上是陈庆之的“主”,不过是萧梁扶持的一个傀儡政权,陈庆之则仿佛于元颢卧榻之旁鼾声如雷的钦差大臣,令其不爽多于倚重。

《梁书.陈庆之传》中对元颢这个人评价很低,揭发其人“既得志,荒于酒色,乃日夜宴乐,不复视事”。而《魏书.元颢传》也差不多,说他“日夜纵酒,不恤军国”。元颢既然是个怂货,自然会对陈庆之有所猜忌。部将元延明曾对元颢说:“陈庆之兵不出数千,已自难制;今增其众,宁肯复为用乎?权柄一去,动转听人,魏之宗社,于斯而灭。”元颢于是更加疑惧,生怕陈庆之找梁武要兵,上表说:“河北、河南一时已定,唯尔朱荣尚敢跋扈,臣与庆之自能擒讨。今州郡新服,正须绥抚,不宜更复加兵,摇动百姓。”于是梁武也就没再给元颢派援军。

到了元颢将败亡的时候,陈庆之很可能已经没多少实际军权,因此《魏书》里洛阳保卫战才没他多少戏份。这里有条比较具备说服力的材料,《洛阳迦蓝记》记载,元灏败逃被俘时,“所将江淮子弟五千人,莫不解甲相泣,握手成列”。陈庆之护送元颢北上带了7000人,其时元颢不过是个光杆司令。到了洛阳元颢即使扩充兵力,也很难是“江淮子弟”。因此,元颢被俘时率领的这5000“江淮子弟”,极可能就是陈庆之原来的部曲。他们之所以解甲相泣,不是为了戾主元颢,而是为了故将军陈庆之。而《魏书.岛夷萧衍传》中那句突兀的“唯庆之一人走免,自余部众皆见俘执”,至此也有了一个完满解答。

其实,即使陈庆之掌有兵权,也未必能绝对不败。洛阳保卫战敌我悬殊,内外交困,庆之只得败走,让他的粉丝们还有说辞,但他此后与魏尧雄的战斗,则难再找借口。

在《梁书.陈庆之传》里没有问题,白袍将军晚节能保:

“中大通二年,除都督南北司、西豫、豫四州诸军事、南北司二州刺史,余并如故。庆之至镇,遂围悬瓠。破魏颍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是云宝于溱水,又破行台孙腾、大都督侯进、豫州刺史尧雄、梁州刺史司马恭于楚城。”

别人没什么,但是尧雄很生气,尧雄有话说。在《北齐书. 尧雄传》中(魏收作《魏书》时尧雄仍在世,故不入传,李百药作《北齐书》始收入),这么写道:

“梁司州刺史陈庆之复率众逼州城,雄出与战,所向披靡,身被二创,壮气益厉,庆之败,弃辎重走。后庆之复围南荆州,雄……遂率众攻之,庆之果弃荆州来。未至,雄陷其城,擒梁镇将苟元广,兵二千人”。

这次,其实两部史书没有大冲突,只不过你写你的得意史,我写我的得意史而已。楚城,今湖北省黄梅县,陈庆之时代属于萧梁领土。北魏众人包括尧雄来袭击,陈庆之将之击退,很正常。

但陈庆之去打尧雄,也同样输掉,且前后达两次。为何陈庆之老要攻打尧雄?很简单,当时陈庆之乃梁朝都督南北司、西豫、豫四州诸军事、南北司二州刺史,但梁朝实际并没有南北司、西豫、豫四州,庆之的头衔只是带鼓励性质的虚职。尧雄却不一样,他是魏朝豫州刺史,也占有实际领地,陈庆之当然要眼红,要去抢土地啦,结果惨被夯退。

不过,爬梳各种立场的史籍记载,挤干神话中的水分后,陈庆之依然不失为一代杰出战将,有他的白袍飘飘,起码我们不会再将亚历山大数万人破波斯百万大军的战绩视为不可复制的传奇。

(原标题:陈庆之:萧梁时代未完成的战神(上))

(责任编辑:姚文广_NN1682)

(0)

相关推荐

  • 激荡四百年:尔朱世隆拥立元晔即位,尔朱兆破洛阳擒元子攸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541篇 杀死尔朱荣后,元子攸以城阳王元徽兼任大司马.录尚书事,总统内外.元徽以为尔朱荣既死,他的下属自会分崩离析,等到尔朱世隆等人率兵四起,声势日盛后 ...

  • 激荡四百年:北魏稳住阵脚短暂休整,重启平叛侯渊首战告捷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535篇 陈庆之攻入洛阳时,萧赞向萧衍上书,请求允许他归国.当时吴淑媛尚在,萧衍让吴淑媛将萧赞幼时穿的衣服给他送去,以示依然把他当做自己的儿子,书信还未 ...

  • 宋石男 | 怼皇帝的人

    白鹿归来话朱子 一 暮春,我应友人老桥邀请,去了白鹿洞书院.书院坐落于庐山之麓,雄深雅健.山花映日,啼鸟闹晨:长林掩昼,野荈当途:谷隐山阿,涧回石罅:亭名独对,桥曰贯道.信步此间,文气弥漫,穿越千年直 ...

  • 宋石男 | 帝国性的爱国必然指向虚假

    帝国性的爱国必然指向虚假 文 | 宋石男 无赖亦有乡愁.倘若他是人生赢家,那乡愁便金碧辉煌.汉高祖返沛县,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酒酣耳热,高祖起舞,泣数行下:"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 ...

  • 宋石男 l 毕业日

    四一按 不见非非已经二十三年.这些年我一直渴望与他再会,比渴望任何一个前女友更甚.我想再跟他喝两杯,但终于未能如愿.非非就像一滴雨水融进大海,再无法让我们看见.而越是不见,越是想念.男人之间的友情,写 ...

  • 宋石男:乾隆在西域有残酷杀戮,但没搞过种族灭绝

    张宏杰写乾隆的书,在关于准噶尔战争的部分,三观与史实都错得离谱.他相信网络民科的说法,以为乾隆对厄鲁特蒙古人搞了种族灭绝,然后换来西域长治久安. 然而,乾隆从未在西域搞过什么种族灭绝,他既没种族灭绝的 ...

  • 宋石男 | 中年男人为何坚持看球?

    中年男人为何坚持看球? 文 | 宋石男 欧洲杯落幕,老友宋金波提了一堆有趣的问题:"我的朋友圈里90后00后几乎没有追球赛的.所以今天是什么人在坚持看球?曾经狂热现在不看了表明什么?足球与摇 ...

  • 宋石男:顾炎武的傲与俗

    王国维论清初学术,以"大"字概之:"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成以来之学新."而清初三大儒之一.昆山顾炎武(1613-1682)正是此"大" ...

  • 宋石男 l 老头子二三事

    文 l 宋石男 一年快到尽头,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老了,活得宁静闲散而惬意,更像春天而不像冬天.老年人已然经历了太多冬天,为什么在暮年不去过春天的生活呢?(这里我要感谢我的姐姐与姐夫,是他们照顾老头 ...

  • 一代战神粟裕,为何说诸葛亮不会打仗?

    2021-04-17 17:20:22 前言: 提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蜀汉丞相诸葛亮,人们纷纷认可他是最出色的政治家之一,一篇<隆中对>奠定其不可动摇的谋略家地位 ...

  • 初战封侯,匈奴俯首称臣,一代战神英雄落幕!

    霍去病,是西汉战神名将,17岁从征,24岁病亡,他短暂一生未尝败绩,战功更是数不胜数. 他不拘古法善于奇袭的作战方略让他多次在大漠作战立功受封,最爱的将军怕不就是霍去病了.那句"匈奴未灭何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