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记穴位的方法
穴位名字往往都很好听,但又很难记,其实,穴位的命名均有一定含义,如利用天体地貌命名的日月、上星;参照动植物命名的伏兔、鱼际、犊鼻、鹤顶;借助建筑物命名的天井、印堂、巨阙等。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周老如何描述穴位的!
穴位名字主要分为几类:
① 与天文星象和气候比拟命名:天象和气候自然是古人取穴命名的内容之一。如日月、上星、天宗、四满。古人以风为百病之长,因而直接或间接以风命名的诸风穴更多。
② 与地理地形比拟命名:借用地理山川的地名、地形与孔穴所在的体表相比拟,这更为多见。山洼无水之处为谷;如合谷、阳谷,山洼流水之处为溪;如阳溪,水所止处为池,如曲池;百川皆归之处为海,如血海;浅洼水草之地为泽,如少泽;山洼流水之处为谿,如天谿、阳谿;水之细流处为沟,如支沟;水从地出为泉,如涌泉;深潭为渊,如太渊;大川为渎,有中渎;深凹有水之处为井,如天井;又有土之高者为丘,如商丘、外丘;大丘为墟,如灵墟;可通行之处为道,如水道、神道、灵道;地理上的门户为关,如内关、外关、上关、下关;又有直接用山川的名字命名,如昆仑、太乙。
③与居处和社会形态比拟命名:如王者所居谓之宫,如紫宫、劳宫;国君所在或人民聚居之处为都,如大都、阴都;财富与人口集中之处为府,如风府、中府;高大门观谓之阙,如巨阙、神阙;宽敞明亮的居室谓之堂,如玉堂、神堂;堂前门内谓之庭,有神庭、内庭、中庭;厅堂以外的走道谓之廊,如步廊;通风采光之处谓之窗或牖,如天窗、目窗;人可出入、声可通达之处谓之门,如云门、关门、幽门;门之半者谓之户,如气户、脑户;烟囱谓之突,有天突,水突,扶突;凡此等等均为孔穴命名所假借。
④以人体脏象与官制比拟命名:如心为君主之官,藏神,主血脉,而紫宫、神庭、玉堂、神堂,即指为心君所居之宫室,与君主布政之处。如膀胱为水液藏聚的州都之官,得气化而能出,气海,水泉,水道等穴,皆可与之相应。
⑤与衣着服饰比拟命名:如络却、头维。
①以所在与邻近部位推理命名,以各种俞穴为多,如膀胱俞。
②以人体局部形象推理命名,根据名称就可以联想到大体位置,如头面部的百会、上星;四肢的腕骨、偏历。
③以孔穴的功能推理命名,根据孔穴的功能及作用,给予相应的名称,如承光、承泣、承浆、迎香、地机等。
④以经穴的彼此关系命名(详例见下文)
⑤以取穴时的特定体位推理命名,如支正,支沟。
因重视而推崇命名,如孔最。
周老认为,了解穴位的含义有如下几个作用:①由表知里:脏腑深藏,经穴四布,经依脏分,穴与脏应。②顾名知用:穴名与所主病症有关,是古人孔穴命名的另一基本思想。③见名求位:通过对穴名的了解,对于指示穴位所在,也将有助于记忆。④提高学养。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穴位的前世今生!
(11个穴)
1. 中府:中,指中气,即天地之气;又指中焦、胸中与中间。府,指府库。中府,意为天地之气在胸中储积之处。对人身上中下三部之气血,俱有调摄之功。
2. 云门:云,指天地合气,又象征肺中的脉络。门,出入通达之处。云门,指此处为天地之气升降之门户,而肺脉之蔓延罗络,又有云气之象也。
3. 天府:天,指天气与人体的上部。天府,地理名,星座名,两乳名。又为高深之意。喻为有收藏天气的职责和为高深富庶之处,且与其取穴法有关,穴与男子乳头高下相当。
4. 侠白:侠,通挟,通夹。白,指肺及白色。谓其挟于肺之两侧上臂之白肉际也。
5. 尺泽:尺,指长度。泽,沼泽,又宫名。言其居于尺部形如沼泽之处也。
6. 孔最:孔,指孔穴,孔窍。最,为最要,最甚。意为此乃本经中最重要之穴,乃本经中经气最旺之处。
7. 列缺:列,指陈列,裂开。缺,指缺口,空隙。古称闪电为列缺。穴在腕上之裂隙与衣袖之边缘处,针下之气常如闪电也。天气之列缺,可与足阳明经地气之丰隆相呼应。
8. 经渠:经,指经脉、经气与经过。渠,是水沟和水所流通之处。指穴为经脉与经气交会流通之渠道。
9. 太渊:太,高大与尊贵之意。渊,深水,深潭。又鼓声名渊,弓之弯曲处亦名渊。太渊,口中津液名。言经气深如潭水;泽润周身,效同桴鼓,而居于弯曲如弓之处也,为诸脉之会。经气犹如潭水之深不可测也。
10. 鱼际:鱼,指拇掌肌肉的形状。际,边际。谓穴在鱼形肌肉之边际也。以邻近而得名。
11. 少商:少,幼小,微小之意。商,五音,属金,属肺。少商,是商的高音。言为金气所止或为金气初生之处也。
(20个)
1. 商阳:商同上,阳,指阳金。意为此乃阳金脉气所生之处。肺为阴金,大肠为阳金,肺经由列缺分出一支走向食指端,阴金至此已转化为阳金矣。
2. 二间、三间:二、三,为指骨之第二、三两节。间,间隙,孔窍。二间、三间,为次指第二、三指骨后方之间隙。
3. 合谷:合,开合、结合与合拢之意。谷,山洼无水之地,又肌肉之结合处即古之所谓“肉之大会”亦称为谷。合谷,山名。穴在太阴与阳明结合处。开则如谷,合则如山也。更兼手太阴,由列缺别走阳明,在此自应结合依傍。
4. 阳溪:阳,指阳经与手背部。溪,是山洼流水之沟;又筋膜之连接处,即古之所谓“肉之小会”。泛指阳经阳部之凹陷处也。
5. 偏历:偏,指侧旁与倾斜。历,指行走与经过。言经穴皆位于前臂之偏旁,并从此分出旁支、斜络于太阴也。杨上善曰:“手阳明经上偏出此络,经历手臂,别走太阴,故曰偏历也。
6. 温溜:温,温暖。溜,通流,通留。功能温经发汗,又为袖手取暖留止之处。此穴具有温经发汗、疏风散寒之功。袖手取暖在此亦常留而不去也。
7. 下廉、上廉:上、下,指高低,前后。廉,指边缘,棱隅,偪仄。穴在前臂边缘有棱隅之偪仄处也。廉者,前臂上段偪仄,隆起之象也。
8. 手三里:手,指上肢。三里,指长度及人身上中下三部之里,以其与肘部距离长度及通乎三焦之里而言。穴约在肘下三寸,与足阳明之三里上下相应,对三焦在里诸病无所不包。其上方有点手五里。
9. 曲池:曲,弯曲。池,水之停聚处。曲池,地名。穴在肘臂屈曲时肘横纹端凹陷如池之处也。必须屈肘取穴,凹陷方显。经气至此,有如水之入池。
10. 肘髎:肘,肱与前臂之间的关节部分。髎,亦作窌,窟也,深空之貌,是邻近骨部的缝隙。泛指穴为肘部之深孔。
11. 手五里:手,指上肢。五里,指长度及人身五脏之里。以其与肘部的距离长度较远,及通乎五脏之里而言。与手三里同义。五里与五脏有关。
12. 臂臑:臂,上肢之统称。臑,肩下方之肌肉。指穴在臂之臑部而言。穴当三角肌隆起处之端,故直接以臂臑名之。
13. 肩颙:肩,项下的部位。髃,同隅,角也。指穴当肩头三隅角也。
14. 巨骨:巨,大也。巨骨,即大骨之意。巨骨,古解剖名,穴在肩部之大骨相邻。穴在锁骨与肩胛之间。既属骨穴同名,亦为泛指肩部之大骨而言。
15. 天鼎:天,见天府条。鼎,三足两耳。象人之头颈,并喻为吸入天气的贵重门户。穴当侧颈,自为吸入天气之重要门户。
16. 扶突:扶,辅佐,扶持。突,凸出,突起。指穴处为人体头这一最大突出之扶持。头为人体之最大突出者,穴下之胸锁乳突肌也突出明显,更为扶持头部所必须,故名。
17. 禾(ji)髎:禾,曲头木。髎,近骨的孔隙。指穴在形如曲头木的鼻唇沟之下方而言。
18. 迎香:迎,迎接。香,芳香。谓其功能通鼻塞,知香臭。
(45个)
1. 承泣:承,承受。泣,泪水,常为泪水之承受处。穴当眼眶下缘正中,与承浆同义。
2. 四白:四,四方,四野之意。白,光明,洁白。谓目病取此则四顾皆光明洁白也。
3. 巨髎:巨,大也。髎:近骨的孔隙。穴在上颚骨与颧骨交接之巨大空隙中,泛指为面部髎孔之巨大者。
4. 地仓:地,指土地所产之谷物。仓,仓禀,仓库。意为口腔犹如谷物仓库的组成部分。地仓者,合五谷之味与脏腑之官而言也。
5. 大迎:大,指大气,大有。迎,迎接。大迎,古骨名。指其可以迎受先后天之气与居于大迎骨之处也。穴居头面为足阳明之脉,可以迎受先后天盛大丰有之气以养人也。下颔骨古称大迎骨,穴处之动脉也称为大迎脉。面此处之穴也称为大迎穴。
6. 颊车:颊,面颊,此处指上颔骨。车车轮,指下颔骨。颊车,即下颔关节可以转动之处。颊和辅是单指上颔骨,车是单指下颔骨。而颊车穴则是以下颔骨可以转动处而命名。
7. 下关:下,上之对。关,机关,关节。穴在下颔关节颧弓下方,与上关互相对峙。
8. 头维:头,头部。维(四角为维),隅(方也,角也)角,维系,维护。谓穴居头之隅角,是维系头冠之处,并可维护头部及四肢之阳气也。头维为头角,是维系头冠之处。头维可以维护诸阳。头维为足阳明脉气之所发,又为足阳明、少阳、阳维之会。四肢阳气不足诸病,取之自有维护之效矣。
9. 人迎:人,指人体与生命。迎,迎接。又为接受之意。谓喉结两旁之动脉,可以迎受天地五脏之气以养人也。人迎、寸口、趺阳三大动脉,在中医脉诊居于重要地位。人迎者,胃脉也。
10. 水突:水,指水谷之气。突,指穿凿成的洞穴。意为穴乃阳明水谷之气穿突而出之处也。穴为通达地气的水突,与吞吐天气的天突可以互观。
11. 气舍:气,指呼吸之气。舍,可以居住安息之处。意为呼吸出入之气在此可以停留也。穴在喉咙之旁,犹如气之舍室也。
12. 缺盆:缺,空缺。盆,阔口盛器。缺盆,古解剖名。指其位于缺盆处也。缺乃空缺与空虚之处,与列缺之意有别。缺盆可理解为有如无盖之盆。锁骨上窝正如盆之无盖,空虚如缺。
13. 气户:气,指呼吸之气。户,出入居住与谨护闭塞之处。呼吸之气经此可以出入停留,居住藏护也。穴名与穴用,均与气舍相同。
14. 库房:库,仓库。房,房室。指穴在胸旁,有如肺气之仓库。穴在玉堂、紫宫之外旁,正当肺气储积之处也。
15. 屋翳:屋,覆盖。翳,掩蔽。指穴当覆蔽胸部之处也。穴当防胸之要地,故名。
16. 膺窗:膺,前胸。当胸之衣称为膺服,又是壅塞之意。窗,屋上通风采光的洞口。谓穴能开通胸膺的壅塞与位于膺服之边缘也。锁下乳上曰膺。胸膺壅窒不舒诸病,取之则气可通畅也。
17. 乳中:乳,指乳头。中,指中央。穴当乳头之正中,故名。
18. 乳根:乳,指乳房。根,指根底。穴当乳房之根底部,故名。
19. 不容:不,不能,不可。容,容纳,包容。谓其可治胃不能容诸病也。用于呕吐反胃、腹满痃癖诸病,则不容者又将能容矣。
20. 承满:承,承担,承受。满,饱满,充满。承满者,上腹可以承受饱满之处,且可用以消除胀满也。上腹本可承受饱满,但过满又将不能承担,且有承担消除胀满之责也。与不容上下连属,可以互参。
21. 梁门:梁,通梁。门,出入通达之处。梁门,战国古地名。借喻为五谷入胃所由之路,且可治伏梁病也。穴在承满之下方,正为粮谷下行之门户。又,伏梁,病名。深藏为伏,梁为梁木(屋梁)。谓心下脐上藏有形如梁木之硬块。此为治心下痞满积聚之伏梁病的常用穴,既为五谷入胃之通路,且可消胀化食也。
22. 关门:关,指关藏,关闭。门,出入通达之处。指其为纳谷与收藏水谷之门户。穴居胃底,为胃之关。又可治完谷不化、大肠滑泄诸病。关门之名具双重意义。
23. 太乙:太乙,象天地混沌之气;又神名,星名,地名。此处以穴位之所在,及其功能与大肠之形象而言。穴居天枢之上方,天地之气至此尚未分明,胃肠之清浊在此亦未分清,有太乙之象也。自有安神定惊、主癫疾狂走诸疾矣。象大肠之盘曲。太,大也。乙,盘曲之象也。与其能治大肠诸病有关。
24. 滑肉门:滑,光滑,滑利,滑动。肉,肌肉。门,通往与指向之意。意为此乃通向腹腔滑肉之处。肠居腹内,最为光滑,滑利和易于滑动,故可以滑肉目之,且穴对肠病为有效也。又可治舌病,舌亦滑肉之类也。
25. 天枢:天,天地,此指人之上下半身而言。枢,枢机,枢纽。喻穴居人身上下枢要之处也。天枢,本为北斗第一星,此借喻为天地之枢机。与其外侧之大横,可以互观。
26. 外陵:外,指身体的表面。陵,隆起的丘陵。外陵,为腹壁内虚外实的象。外陵者,腹壁丰满隆起,有如地面之丘陵,相对于腹中之空匮而言也。
27. 大巨:大,饱满充实之意。巨,同钜,富也。大巨者,象腹壁之丰满光泽,而内容又复钜富也。穴在腹壁最高最大充实而有光辉之处,其所包裹者至为丰富珍贵,有如巨大之仓库。下腹实为巨大之粮仓,大巨之名也可与此有关。
28. 水道:水,水液,水津。道,大道,道理,道路,通道。指水德乃长养万物之大道,与穴效能行水利尿而言。水道既为水之大道与道理,亦为水之道路和通路,下焦为水道之所出,穴下为输尿管之所过,功能治三焦热结、小便不利。水道之名,义更浅显。
29. 归来:归来,是返回的意思。对卵缩和阴下脱诸病,有促使恢复的作用。穴主少腹奔豚,卵上入腹引茎中痛、七疝、阴挺诸病。归来者,能使不归之气,移位之丸,返回本位之意也。
30. 气冲:气,指下腹阻胀之气。冲,指冲动,上冲,能主腹有逆气上冲及妊娠子气上攻诸病。
31. 髀关:髀,指股部及下肢。关,机关。指穴处乃下肢运动之机关也。穴对下肢拘挛疼痛诸病均可有效。
32. 伏兔:伏,俯伏。兔,兽名。指穴处状如俯伏之兔。股前方肌肉丰厚,形如兔伏。
33. 阴巿(fu):阴,指人体的前阴部。巿,遮蔽阴部的短裳。穴约当巿的下缘。上古遮蔽阴部的短裳谓之巿。今皆以阴巿为“阴市(shi)”,传抄讹误,由来已久矣。
34. 梁丘:梁,指梁食,参梁门条。丘,丘陵。梁丘,春秋古地名。胃为仓癝之官,此为胃之郄穴,譬如梁谷积聚之丘陵也。
35. 犊鼻:犊,小牛。鼻,口鼻。膝盖形如牛鼻,穴在膝眼中。
36. 足三里:足,指下肢,相对于手而言。三里,指长度及人身上中下三部之里。以其与外膝眼的距离及通乎三焦之里而言。三里,主要是指三寸。又与手阳明之三里上下相应,对三焦在里诸病无所不包,可以互观。
37. 上、下巨虚(上、下廉):上,相对于下而言。巨,巨大。虚,空虚。巨虚,马名,指穴在胫骨外缘之巨大空软处,并象腿之善走。取之巨虚者举足。以在胻骨外侧,故名为廉。与手之上下廉可以互参。
38. 条口:条,指条风,即东北风。口,同孔,空也,条口,乃治疗下肢风病之孔穴也。条口者,乃治风之孔穴也。谓小腿前缘狭长如条,形如刀口。穴在其处,因而得名。
39. 丰隆:丰隆,丰盛之意,又雷神名,又云师名。象地气升发,万物丰隆及小腿前方之肌肉高大丰满也。丰隆是雷和云的意思。此为足太阴、阳明之络穴,正有地气丰隆、云雷所生之义。丰隆是肌肉丰满的意思。穴在小腿前方肌肉丰满高大处,正丰隆之象也。
40. 解溪:解,指分解,缓解。溪,是山洼流水之沟;又筋膜之连接处,即古之所谓“肉之小会”。泛指阳经阳部之凹陷处也。穴在骨解之中,能治足踝骨节缓解诸病。关节间隙在《内经》中常称为“骨解”或“节解”。穴当踝关节大节解之中,因其所在及功用而得名。
41. 冲阳:冲,冲要,冲动。阳,指足背,在上。穴当定背最高处,且位于太冲之上方。太冲莫误作冲阳,动脉还居后上方。
42. 陷谷:陷,陷阱,自高而下亦谓之陷。谷,山洼无水之地,又肌肉之结合处即古之所谓“肉之大会”亦称为谷。指经气自高而下如入于谷,及能治水病也。经气自高处之冲阳而走向第二、三跖趾关节如阱如谷之处,陷谷之名至为恰当,南少林火功推拿导引术提示该穴对水病有效。
43. 内庭:内,内里,内方;又同枘,同纳。枘是卯眼,凿是榫头,卯眼与榫头的关系称为凿枘。庭,庭堂,亦处所之意。指穴在跖趾关节形如凿枘之隐蔽处。跖趾关节凹陷如枘,趾骨如凿,穴在形如凿枘于枘之处也。
44. 厉兑:厉,疾速状;古称衣带之下垂者亦名厉;又风名;又为安息之意。兑,即孔穴。指穴当奔走跳跃不可缺少之处,且与衣带垂着处相当,有治风及安神之功。厉为踊起与疾飞之意。足部若缺少次趾,则疾走驰骋均将有碍矣。厉为衣带垂着之处。古之衣带垂及足尖,穴当其处,故亦为解。厉为神志安宁之意。厉兑为安神治魇之名穴,亦能治中恶尸厥,于义亦通。
(21个)
1. 隐白:隐,指隐藏与微小。白,指金气的颜色。为土能生金,金气隐伏之意。隐,藏也。白为金色,为土所生。此为足太阴脾土之井穴,言土气在此已经发生,而金气亦已开始隐伏。与太白、商丘、地机等穴可以参照联系。
2. 大都:大,盛大,丰富。都,都会,储积,又是池的意思。指穴为土气丰富与储积之处,如水之入于池也。大都也为大池之意,谓经气在此停聚也。
3. 太白:太,同大,广大、高大之意。白,指金气的颜色。太白,为天象及地理名。指土能生金,金气至此已经明显及穴位之形象而言。太白,金星名,又神名。此为脾经之腧穴,属土。土生金,用示金气至此已明显如星矣。可与隐白互参。太白,山名,即终南山。穴在高大突起的第一跖骨小头之后缘,且此处皮色亦较白,骨高肉白,故象形比拟而以太白山名之。
4. 公孙:公,是年老的尊称和正直的意思。孙,是幼小的卑称和支派的意思。公孙即祖孙。又,公孙为复姓。指其为足太阴与阳明之络穴而言。祖与父皆可称公,公亦正直之意;旁系皆可称孙,孙亦曲细之意(为孙络、孙脉)。足太阴之正经如公,别走阳明之别络如孙,正经与络脉在此分行,正为公孙之义也。
5. 商丘:商,商,五音,属金,属肺。丘,丘陵。商丘,地名,又为复姓。为土能生金、金气已聚之意。商于五行属金。商丘的五腧属性亦属金。言经气至此已积聚如丘陵也。可与隐白、太白等穴互参。
6. 三阴交:三阴,指足之三阴经而言。交,指交会与交接。为足太阴、少阴、厥阴三条阴经之交会处。
7. 漏谷:漏,是渗泄和穴洞的意思。谷,山洼无水之地,又肌肉之结合处即古之所谓“肉之大会”亦称为谷。水湿与水谷漏出不止诸病,用之为有效也。小便淋沥不止,可取之漏谷;大便滑泄不禁,又象如漏谷。功能渗湿止淋、固肠止利,因其功用而得名。
8. 地机:地,指脾土、下部与下肢。机,指机关,机要,又疾病亦喻为机。穴为地气之枢机,又为治疗腹部与下肢病枢要之处。地机,别名脾舍,自为脾土之枢机。对腹部与下肢病可以取用。
9. 阴陵泉:阴陵,是人体内侧高起之处。泉,水从窟穴而出。穴在膝部内侧高大隆起处之下方,经气如泉水之外流。与阳陵泉互相对待。
10. 血海:血,指气血。海,百川皆归之处。血海者,方其可以统血摄血也。太阴为多血少气之脏,又与多气多血之阳明为表里,故可以治血症见长。
11. 箕门:箕,簸箕,又星座名,风名。门,出入通达之处。以其必须箕踞取穴,及可治下肢之风病也。簸箕是扫除的用具,其形前大后小。张腿而坐称为箕踞,是不端之状。穴在股内侧上方,必须张腿取穴,是因取穴的体位而得名。穴能治疗下肢的风病。
12. 冲门:冲,指冲动,上冲,能主腹有逆气上冲及妊娠子气上攻诸病。门,出入通达之处。下腹逆气上冲诸病常从此起,可与气冲互观。
13. 府舍:府,指脏腑。舍,可以居住安息之处。意为穴下乃脏腑所居之处,亦属泛指腹腔而言。
14. 腹结:腹,指腹腔。结,指结聚,结束,收敛,弯曲。以其可治腹中痛结及滑泄诸病。结,曲也。亦象肠之盘曲。故肠之痛结者可舒,而滑泄者亦可敛也。且位于约当腹部结束衣带之处,亦可作为腹结之一说。
15. 大横:大,长大,又指人。横,纵横,又指脐。言其横居长大人身之中,脐旁之大横纹中也。
16. 腹哀:腹,腹腔,也是重复和富有之意。哀,哀痛,也是爱护之意。指腹裹肠胃,为土气之所在,须加爱护以免腹中哀痛,而腹中哀痛用之亦有效也。
17. 食窦(饲渎或饮yin渎):食,指食物与饲养。窦,指洞穴与水道。意为穴乃婴儿食物之所出与乳汁之水道也。
18. 天溪:天,指天气与人身之上部。溪,是山洼流水之沟;又筋膜之连接处,即古之所谓“肉之小会”。天气通于肺,泛指为肺气流通之处。
19. 胸乡:胸,指胸部。乡,指两肋之间或广大的胸廓。以穴居肋间与胸廓而言。两阶之间谓之乡。乡又是指面积广阔的地区。穴居两肋之间,正有两阶之象。亦可泛指广阔的胸廓为胸乡。
20. 周荣:周,周身,周遍。荣,荣茂,荣养。周荣者,言先后天之气可以荣敷周身也。无处不至谓之周,旺盛华茂谓之荣。密雨之云谓之周云。水谷之气谓之荣气。经穴属脾,穴下为肺,先后天之气交会于此。可与其上方之云门、下方之大包互观。
21. 大包:大,广大。包,包容,包罗。指广大之人体,为先后天之气所包罗。
(9个)
1. 极泉:极,至高之意。泉,水从窟穴而出,又水源也。象经气有如泉水自高而下也。手少阴之经气自此从高下流,正有极泉之象。
2. 青灵:青,指神仙,又通清。灵,指神灵,心灵,性灵。青灵者,象心神之清净神妙也。心藏神为阳,又主血为阴。青灵者,阳神阴灵清净神妙之气所聚合也。
3. 少海:少,指手少阴心经。海,百川皆归之处。少海,古地名。喻为手少阴心经所入为合之海也。
4. 灵道:灵,指神灵,心灵,性灵。道,大道,道理,道路,通道。指手少阴之心灵,乃人身阴阳交会之大道。道为万物之所由,灵为一身之主宰,神灵有道,则形有所禀,气有所归矣。可与青灵互参。
5. 通里:通,通达,通畅。里,邻里。以其能通达手少阴太阳之里也。穴能通达少阴之里,又与太阳相邻接,而为少阴太阳之络穴,能深入腹里而下达小肠也。
6. 阴郄:阴,指手少阴经。郄,孔穴的通称,又指郄穴。为手少阴郄之简称。阴郄为手少阴之郄穴,故别名手少阴郄。
7. 神门:神,指心神及人身之阳气。门,出入通达之处。道家称目为神门,意为穴乃心神出入通达之处。心为阳中之太阳,心阳为人生的本原。穴为手少阴心经之腧原,自可为心阳出入通达之处。
8. 少府:少,指手少阴心经。府,指府库。少府,古代主收藏的官职名。言穴用可以收摄心神也。
9. 少冲:少,既指手少阴心经,又指经气幼小及小指而言。冲,要冲。为手少阴经经气初出之井穴,又居小指末节之冲要处也。少,小也,幼也。冲,通达也。穴居小指尖端冲要之地,又为少阴之经气初生而未盛之处,少冲之名义可知矣。
(19个)
1. 少泽:少,指小指及幼小。泽,指光泽,滑润。泽门,古代城门名。少泽,为小指末节经气门户之光泽处。广阔低洼有水之处曰泽,凡物之有光润者亦曰泽。甲根多光润润泽,穴在小指甲角之光泽处也。少泽者,亦指小指末节经气门户之意也。
2. 前谷、后溪:前与后,是互相对待之意。谷,山洼无水之地,又肌肉之结合处即古之所谓“肉之大会”亦称为谷。溪,是山洼流水之沟;又筋膜之连接处,即古之所谓“肉之小会”。一指导引归根术提示小指本节前方第二节之后方凹陷处为前谷;本节后方第五掌骨之前方为后溪。
3. 腕骨:古解剖名,手外侧腕前起骨名腕骨,骨穴同名。古之腕骨,即今之豌豆骨,穴在其前方陷中。
4. 阳谷:阳,指手太阳经,手腕之阳与阳气。谷,山洼无水之地,又肌肉之结合处即古之所谓“肉之大会”亦称为谷。以其属于阳经阳穴,且有兴阳之效也。穴为手太阳经之原穴,居于尺骨小头高起处之凹陷中,对阳萎病有效。
5. 养老:养,奉养。老,年老,老迈。以其功能明目舒筋,治老年阳气不足诸病也。
6. 支正:支,分支,支持。正,正直,正行。指其为手太阳正经之分支,走向少阴之络穴,且取穴时必须支肘正臂也。
7. 小海:小,指手太阳小肠经。海,百川皆归之处。为手太阳经所入为合之海也,与少海可以互参。
8. 肩贞:肩,肩部。贞,指正气,精气。穴为肩部正气所居之处,不容外邪干犯也。
9. 臑俞:臑,肩下方之肌肉。指穴在臂之臑部而言。俞,同腧,同输,又通枢。指其为臂部臑肉之枢纽与臂臑经气之所注输也。
10. 天宗:天,天空,此指人身之上部。宗,宗仰之意。天宗,星名;又统指天象、天神,或如帝王之宗室,乃众所瞻仰之处也。穴当肩胛骨中部,与曲垣、秉风诸穴彼此相望,有天宗之象。
11. 秉风:秉,同柄,即权柄。风,风邪。指穴为治疗背风邪之权柄所在。权柄在握,随我操持,则风病无忧矣。
12. 曲垣:曲,弯曲。垣,短墙,又是天体划分的范围。指穴在肩胛骨弯曲高起处之内方也。穴在肩胛冈上窝内侧端,如被短墙所围绕。古人把天上的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也与天宗相呼应。
13. 肩外俞、肩中俞:肩,指肩背。中与外,是互相比较之意。俞,俞穴。穴居肩背、距脊柱稍远者称为肩外俞;距脊柱较近者称为肩中俞。以其与脊柱的距离远近而比较命名。
14. 天窗:天,天空,此指人身之上部。窗,屋上通风采光的洞口。指其功能开通头面孔窍诸病,犹如人身上部之窗户也。喉舌为声音之门户,呼吸之孔道。穴当其间,且能治耳目诸病。穴在侧颈部。
15. 天容:天,天空,此指人身之上部。容,容貌,容体,防身之具亦名容。穴当扶持头容正直与防护头颈之处也。穴当侧颈,正为头容之扶持,与扶突可以互观。
16. 颧髎:颧,颧骨。髎,亦作窌,窟也,深空之貌,是邻近骨部的缝隙。指其为颧部之深孔也。
17. 听宫:听,指耳的功能。宫,王者之所居。穴在耳前,意为此乃管理听力的高贵之处。
(67)
1. 睛明:睛,目睛。明,光明。为治目病之要穴,能使目睛光亮明白也。
2. 攒竹:攒,攒聚。竹,竹叶。眉形有如竹叶,穴眉毛与眉头攒聚处也。
3. 眉冲:眉,眉头。冲,冲要与向上之意。穴眉头直上,正当前额冲要之处。
4. 曲差:曲,弯曲。差(cha),差错,不齐。指穴当经脉曲折不齐之处。足太阳经自睛明直行向上,行至眉冲处即横行向外,曲而不齐也。
5. 五处:五,数名,意为第五;五星。处,居处,所在。穴居前额,犹如诸星所居之处也。前头部在道经中称为天庭(两眉之间也称天庭),穴居其间,正有天上诸星(五星)罗列之象,且在本经序次亦为第五,或系因此而得名。
6. 承光:承,承受,奉承,承担。光,光明,光亮。承光,台名。目病昏暗者,能使之承受与承奉光明也。承光,汉代台名。借喻为明目去障,此穴可以担承也。
7. 通天:通,通达,通畅。天,指天气。通天,冠名。又指为脑部元神之所在及能开通肺气也。穴约当古代冠所系戴处,可与下条络却互观。与脑神之所在有关。功能开通肺窍,通乎天气,用治鼻病有效。
8. 络却:络,联络,缠绕。却,退却,脱落。穴当古人系冠之处,联络缠绕不使所戴之冠退却脱落也。
9. 玉枕:玉,贵重之意。枕,指枕骨。穴与枕骨为邻。脑后隆起骨,古今皆称枕骨,古亦称为横骨。相士则称为玉枕骨。
10. 天柱:天,指头部。柱,支柱,梁柱。天柱,山名,又星名。意为穴处乃头部之支柱。
11. 大杼:大,长大。杼,织布之机杼,又水槽亦名杼。以穴在杼形肌肉之起端而言。脊旁肌肉长大,经气自此下行,具有机杼与水槽之状。
12. 风门:风,指气,又指风邪。门,出入通达之处。风门者,既为肺气出入与风邪犯人之门户,也为治风治气之所宜取。穴在肺俞之上方,为肺气出入之所必由。用治风邪外感、上气咳逆诸病,将有双重意义。
13. 肺俞:肺,指肺本脏,又为火气勃郁之意。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肺脏,可治病火病气诸病。凡肺气勃郁、火气太过、咳喘、骨蒸诸病,自可取用。
14. 厥阴俞:厥阴,指心包络,又为阴气至极与厥逆之意。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心包络,并可降逆回阳。厥,逆也,冷也,又极与尽也。新经络公众号提示厥阴,阴之尽也,手厥阴出自胸中,足厥阴下起大敦上至巅顶。阴极阳生,如心阳不振、四肢厥逆及逆气上冲者,皆可选用。
15. 心俞:心,指心本脏,又是“任”与“容”的意思。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心脏,可以益气行血,安神定惊。心不任物,则神不出,气无君,血无帅,形无主,智无舍,而气血失调、惊狂错乱诸症作矣。责之心俞自有助益。
16. 督俞:督,督正,督率,居中;指督脉及脊柱。居人身之中,通乎脊柱,可以总督诸阳,为背部诸俞之统帅。督脉贯脊而行,为脏腑诸俞之所依附,故能督正诸俞,贯通腰脊。既为督脉之俞,又为诸阳之督也。
17. 膈俞:膈,指胸膈,关格。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胸膈,可以开通关格。膈俞者,可以开通胸膈之关格及格拒否塞诸病之处也。
18. 肝俞:肝,指肝本脏,又木也,干也。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肝脏,可达木气之郁滞。木喜畅顺,此可顺其气而达之也。
19. 胆俞:胆,指胆本腑,为连肝之府。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胆腑,利胆疏风。故胆与肝连,同司风本。胆汁郁则身黄,泄则口苦;胆气旺则火升,逆则胁满。取之于此,每可收效。
20. 脾俞:脾,指脾本脏;又裨也,并也。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脾脏,可以积精禀气、助胃化食也。用于水谷不化、精气失荣,是其本职。
21. 胃俞:胃,指胃本腑;又围也,委也。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胃腑,调胃化气。胃俞者,为平人常气之所注输,胃府之外候也。
22. 三焦俞:三焦,指胸腹腔上中下三停之空松处。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应全身,升阳决渎。三焦俞乃升阳益气、决渎行水、内应全身之俞也。
23. 肾俞:肾,指肾本脏,又藏也,泻也。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肾脏,引水藏精。肾俞者,藏精之关,引水之宅也。
24. 气海俞:气,指下焦之原气。海,是富饶藏聚之意。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应脐下之肓原,吞吐下焦之原气。因上焦主吞,下焦主吐,故脐下肓原(参肓俞条)之脖胦,为人身生气之海。气海俞,即脐下肓原之俞也。
25. 大肠俞:大肠,指大肠本腑,又畅也。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大肠,畅胃去滓。大肠司传导,主变化,体之俞,腑之应也。
26. 关元俞,参气海俞及关元条。
27. 小肠俞:小肠,指小肠本腑。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小肠,功在化物。小肠司受盛,主化物。受盛失职,化物无能,自可于此处求之。
28. 膀胱俞:膀胱,指膀胱本腑。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膀胱,藏津决水。膀胱津之府,水之门,外俞内府,彼此互通。
29. 中膂俞:中,指人身的中部。膂,背脊。俞,同腧,同输,又通枢。穴在骶部,约居人身之中,为腰膂之气所注输。膂,本作吕。中膂,人身中部之脊骨也。
30. 白环俞:白,白色,金气。环,圆环。俞,同腧,同输,又通枢。白环,可能是指肛门或臀部。故白环俞者可以意为肛门或臀部之俞也。
31. 上、次、中、下髎:以穴位之排列序言。髎,亦作窌,窟也,深空之貌,是邻近骨部的缝隙。穴在骶孔中,居上者为上髎,居次者为次髎,居中者为中髎,最下者为下髎。左右共有八穴,合称八髎。
32. 会阳:会,会合,交会。阳,指阳经,阳气。为下焦阴阳之气交会之处。下焦既为阴气之所聚,亦为阳气之所生。穴与会阴相邻,自有交通结合与互相对待之义。
33. 承扶:承,承受,奉承,承担。扶,扶持,扶助,又风名。谓其对扶持人体与治疗下肢风病,俱可承担也。对人身坐立具有扶持之功。承,佐助担当也。扶,木名。扶木,扶桑也。对肢体风病具有拦截之效。在下肢风病及风病之自下而上者,皆可取之。
34. 殷门:殷,是富足与中间之意。门,出入通达之处。指穴在大腿肌肉丰满处之正中也。穴处肌肉丰富,且居大腿之中,以其所在之位置而命名。
35. 浮郄:浮,指浮竹。郄,孔隙。谓穴位所在有浮竹之象。穴在膝关节内方外侧,下肢骨自膝关节又生一辅助骨曰腓,故取浮竹之象比譬之,穴即以浮名。
36. 委阳:委,委曲顺从貌,亦卧倒之意。阳,指外侧。穴在腘窝正中委中穴之外方。
37. 委中:委,委曲顺从貌,亦卧倒之意。中,指中间。即俯身卧倒屈曲膝关节而在腘窝之正中取之。此穴必须俯伏舒身放松肢节,方可在委曲膝关节之腘窝正中取之。
38. 附分:附,依附,附属。分,分别,分行。指足太阳互相依附之内外两行,在此分行而下也。足太阳在背部左右侧之内外两行,既属互相依属;而第二行各穴又实为第一行之附属,故第二行之第一穴即名附分。
39. 魄户:魄,是随伴精气往来的阴神。户,出入居住与谨护闭塞之处。指其为护卫肺中精微之气的门户。穴在肺俞之外方,既为肺俞之附属,亦为肺精之卫护。
40. 膏肓俞:膏肓,指心下膈上之脂膜。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与心膈间脂膜相应,邪正之气可由此出入转输。此穴无所不主,又指为助长正气之门。与肓俞、胞肓、肓门,以及膈俞、膈关诸穴,可以互参。
41. 神堂:神,是象征君主的阳气。堂,是高大明敞的居室。指其犹如心君用事的明堂。神堂内平心俞,自应如天子布政之堂矣。
42. 譩譆:譩譆,哀痛声。按压取穴时,病人常有畏痛之譩譆声,因而得名。
43. 膈关:膈,指胸膈,关格。关,关口,关格。指穴如胸膈之关口,且可开通关格也。横居膈俞之外,实为膈俞之附属,而与膈俞之功用亦密切有关矣。
44. 魂门:魂,为人身阳气之精。门,出入通达之处,又为守护之意。魂门者,肝阳出入之门与护卫肝阳之处也。肝之体阴而用阳,为将军之官。魂门平齐肝俞,自应为肝阳出入与护卫肝阳之门户。
45. 阳纲:阳,指少阳刚直之性。纲,伸张之意。意为胆气宣明,则阳气自然伸张也。胆为将军,胆主决断。肝胆依辅,阳纲之气得以伸张矣。
46. 意舍:意,意念,意志。舍,可以居住安息之处。脾气安宁,则心意自然聪慧也。脾藏意。意舍为脾俞之附属,犹如脾气休息留止之处也。
47. 胃仓:胃,指胃本腑;又围也,委也。仓,仓禀,仓库。指其犹如胃府之仓库。横居胃俞之外,为胃俞之附属,可与太仓(中胱)互观。
48. 肓门:肓,此处指腹部之肓膜。门,出入通达之处,又为守护之意。指其有如诸肓门户之意。本穴上有膏肓,下有胞肓,前肓俞,此则为诸肓之门也。
49. 志室:志,志向,意志;此指肾之精气。室,人物所居之处,亦充实之意。志室者,必须肾气充实,意志方能发挥。志室平齐心俞,肾气有归,则神志不乱矣。
50. 胞肓:胞,指胞宫及膀胱。肓,此处指腹部之肓膜。指穴与下腹胞肓之气能互相感通也。穴与气海前后相望,同以肓气为原,可与诸肓穴及气海互参。
51. 秩边:秩,秩序,整齐。边,边际,边陲。指其位于背部秩序井然诸穴之边际也。
52. 合阳:合,会合。阳,指足太阳经。谓足太阳左右侧分行之两行,至此又行会合也。足太阳在背部左右侧,自附分穴分为内外两行,下行相遇于委中后,至此又复合为一支而下贯腨内也。
53. 承筋:承,承受,奉承,承担。筋,经筋,筋肉。指其位于足太阴经筋所结之处,且全身躯体筋肉之重,此处可以承担也。
54. 承山:承,承受,奉承,承担。山,指躯体之高重。人身高大沉重如山,腨肠之分肉足可承受也。穴在腨肠分肉之间,当挺身直立时,则分肉更为明显。与承筋、承扶其义相近。
55. 飞扬:是飞举扬起,斜行别出,脱离正轨之意。为步行不稳、经脉别出及魂梦颠倒之象。指行走不稳。腰腿酸软无力,行步摇晃不定,正有飞扬之象。穴能沟通司人身蹻捷的阴蹻与阳蹻,功可祛风健腰膝助行走,则飞扬之状可除矣。穴能宁神安魂梦、治头目眩晕,则飞扬可止矣。
56. 跗阳:跗,足背。阳,指上方,外方。穴在小腿下端外侧、足背之上方,有如足跗之阳也。
57. 昆仑:指高山或高丘。穴在高大外踝之后方。
58. 仆参:仆,指御者,仆从。参,同三,又同骖;或作参拜解。言穴位如车之左右骖,且在状如参拜时方可便于取穴。穴在左右足跟外侧,如驾御人身上三部之左右骖也。
59. 申脉:申,同伸,同呻;又十二时之一。脉,经脉。指其可治经脉之屈伸不能及气郁而呻诸病,且可内应膀胱之本府也。申脉为阳蹻脉所生,太阳主一身之表,故能治屈伸不能、筋脉拘挛诸病。新经络公众号提示肾与膀胱为表里,在气郁不伸及气郁而呻者,申脉与复溜同取,每可收效。申,申时,正是膀胱之时。申脉穴可以认为是膀胱本府之穴。
60. 金门:金,为肺金之气。门,出入通达之处,又为守护之意。金门者,意为熄风利水之门户也。对风木病有效。金可克木,所主多筋抽搐风木之病。
61. 京骨:古解剖名,穴当其处。小趾本节后大骨名京骨,即令之第五跖骨,穴在第五跖骨粗隆下,赤白肉际。
62. 束骨:束缚,收束。骨,指趾骨。穴位如趾骨之束,又能收束骨节缓纵诸病也。小趾第五本节有“束”之象,故穴名束骨,且能治肢节疼痛缓纵诸病。
63. 通谷:通,通畅,疏通。谷与榖通。功能除结积留饮、胸满食不化,为足部通胀消谷之穴,可与腹通谷互参。
64. 至阴:至,至极,到达之意。阴,指肾与足少阴经及土气而言。至阴,谓经脉至此已入于足少阴之经脉和通于土气也。足太阳之脉从头走足,至此已阳尽阴生,交入足少阴之经脉矣,故即以至阴名之。
(27个)
1. 涌泉: 涌,涌出,上涌。泉,水从窟穴而出。言经气如泉水之上涌,功能通调水道也。穴居足底,经气自下而上,正涌泉之象也。
2. 然谷: 然,指然骨。然骨,古解剖名。谷,山洼无水之地,又肌肉之结合处即古之所谓“肉之大会”亦称为谷。穴在然骨下方有如山谷之凹陷处。
3. 太溪:太,高大与尊贵之意。溪,是山洼流水之沟;又筋膜之连接处,即古之所谓“肉之小会”。穴在内踝与跟腱间形如溪谷之处,乃人身孔穴中之尊贵者也。
4. 大钟:大,小之对,又同太。钟,同踵。指穴为经气在踵部藏聚之处,而踵部足之大骨,又如酒钟和箍铃也。穴当踝关节下方之足跟部,下大上小,且摇摆善动,亦钟铃之象也。又为足少阴之大络,乃肾气之所钟也。
5. 水泉:水,指水液,小便。泉,水从窟穴而出,又钱也。水泉,病名。能治小便淋沥之水泉病,亦象经气在此如泉水之外流。
6. 照海:照,指光明照射。海,指广大深远。言肾之真阳渊深如海,能光照周身也。穴在内踝下方之凹陷中,亦可比拟为海。
7. 复溜:复,通伏。溜,通流,通留。指其功能通调水道,维护与恢复水液之正常流行。
8. 交信:交,交通,交接。信,音信;又通伸,通申。穴在内踝上方,谓其可与申脉及三阴交音信相通,也与屈伸足部之踝关节与有交通联系。
9. 筑宾:筑,筑功。宾,同摈,除也。言其能摈除肾间之筑筑动气也。
10. 阴谷:阴,指内侧。谷,山洼无水之地,又肌肉之结合处即古之所谓“肉之大会”亦称为谷;又风名。穴当膝关节内侧形如山谷之凹陷处,为治疗下肢风病所当取。在膝股阴侧之冷风湿痹,此处正可取用也。
11. 横骨:古解剖名。穴当横骨之边际,骨穴同名。即今之耻骨。
12. 大赫:大,盛大。赫,显赫。意为穴当下焦元气边显赫盛大之处。
13. 气穴:气,指下焦之原气。穴,腧穴,亦窟藏之意。肾主纳气,穴下即为元气收藏之处。气穴本为孔穴的通称,此因关元为下焦元气关藏之处,穴在其旁,故名。
14. 四满:四,通驷,指驷星。满,盈满,胀满,又指小满节。言地气充盈上与驷星相应,且能治腹部四面膨胀满肿诸病也。
15. 中注:中,指中衣(即内衣),五中。注,灌注,又附着之意。指穴在中衣所附着之处,与水谷之气由此分注于五脏也。着内衣与系中带,使之附着而不脱落,均正当穴处,故名。
16. 肓俞:肓,此处指腹部之肓膜。俞,同腧,同输,又通枢。指穴为肠外脂膜之气所注输处。可与胞肓、肓门、气海及气海俞等穴互参。
17. 商曲:商,商,五音,属金,属肺;又是从外知内、下降与度量的意思。曲,深隐盘屈之象。指肺商之气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与食物由此下降进入肠曲,以及胃肠盘曲之象,均可由此度量而得知也。
18. 石关:石,通食,又坚硬之意。关,关隘,要地。指穴处为饮食在胃之关隘,亦为治疗石水病之要地也。穴迁胃而经属肾,调之于此,则关门利而石水可消矣。
19. 阴都:阴,指水谷之气与阴经。都,都会,储积,又是池的意思。指穴处为地气之所聚亦为阴经之所会也。
20. 腹通谷:通谷,参足通谷条。指其既为水谷之所通,又能消胀化食也。
21. 幽门:幽,幽深,隐蔽;又指地气。门,出入通达之处。指穴处犹如胃气之门户及足少阴经气深藏与出入之处也。
22. 步廊:步,行步,循行与度量之意。廊,堂外的通道。谓胸中行两旁各穴可由此循序度量而得。穴当中庭外方,其上方各穴皆以均等距离顺次排列,犹如堂外之廊也。
23. 神封:神,神,指心神及人身之阳气。封,是疆界与富有之意。指穴下为心神之所居与心阳藏之处。心为主神的君主之官,胸中为心阳之居室。穴与心邻,自应为心神之封地和为心阳最为丰富与藏聚之处矣。
24. 灵墟:灵,指神灵,心灵,性灵。墟,丘墟。灵,星名。灵墟,地名。指其为心灵所居之处。穴当胸部肌肉高起处之孔隙中,则“虚”与“墟”之义兼备之矣。与青灵可以互参,亦与神封、神藏义近。
25. 神藏:神,心神。藏,藏聚。指其为心神藏聚之处。与神封、灵墟可以互参。
26. 彧中:彧,同郁,畅顺貌。中,指胸中,又指情志,参中渚条。谓其功能宽胸理气,使胸怀舒畅也。
26. 俞府:俞,俞穴,转输。府,首府,府第。指其为诸俞之首府与经气由此入喉也。肺朝百脉,穴居肺之上方。全身以俞命名的各穴皆在其下,犹如诸俞之首府。新经络公众号提示脏气各有俞,而诸俞亦有首府也。又喉为重楼之府。足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肾气由此输入重楼之府矣。
(9个)
1. 天池:天,指人之上半身。池,水之停聚处。天池,大海名,山名,星名。此为乳房储积乳汁之象。
2. 天泉:天,指人之上半身。泉,水泉。天泉,星名;又古地名。指经气自上而下,如泉水之来自天上也。
3. 曲泽:曲,弯曲。泽,沼泽,又宫名。指穴在肘部浅凹之处也,可与尺泽互参。
4. 郄门:郄,孔穴的通称,又指郄穴。门,出入通达之处。为手厥阴经之郄穴,又如本经各穴之门户。可与阴郄互参。
5. 间使:间,间隙,孔窍。又相间即相伴之意。使,臣使,使役。穴在两筋之间,为臣使用命及君臣相间行事之处。心包为臣使之官。间使为心包五腧中之经穴,正臣使用命在前臂两筋间之间隙。
6. 内关:内,指胸膈之内及前臂之内侧。关,关格,关要。内关,病名。穴居前臂内侧之冲要,可以通胸膈关塞诸病也。与外关相对。居于太、少二阴之内,且为联络手厥阴与少阳关要之处也。
7. 大陵:大,高大。陵,丘陵。穴在掌后高骨形如丘陵之下方也。
8. 劳宫:劳,指劳苦,劳作。宫,王者之所居。能治妨碍手部劳作诸病,且穴在手掌中央为手部贵重之处。手司劳作,穴在掌心,因其所在与功用而得名。
9. 中冲:中,中指。冲,要冲。言穴居中指尖端冲要之地,可与少冲、关冲互参。
(23个)
1. 关冲:关,通弯。冲,要冲。言穴居弯曲指端冲要之地也。手之第四指称无名指,不能单独伸直,故一名环指。与中冲、少冲其义相同。
2. 液门:液,指水液,腋部。门,出入通达之处。谓穴能主液所生病与腋部诸病也。三焦为决渎之官。此为手少阳经之荥穴,功能除烦热,存津液,通调水道,故为治疗液所生病之门户。少阳之脉循臑上肩。穴对臂臑病有效,而腋部病症亦与有关。
3. 中渚:中,指人身元气之根本,又指心神情志。渚,水中之小洲。言心神情志之气在此结集如洲渚也。既为元气之所聚,亦为治与情志有关的病症所当取。后世针灸歌赋均多“脊间心后针中渚”之说,而情志病正与心神有关也。
4. 阳池:阳,指手背及手少阳。池,水之停聚处。为手少阳脉气所过之原穴,犹如水之停积于池也。
5. 外关:外,指前臂外侧。关,关隘,关要。指穴居前臂外侧之要冲,又与内关相对,为手少阳厥阴互相联络关要之处。
6. 支沟:支,支持;又同肢,指上肢。沟,狭长之低洼处。穴在上肢尺桡两骨间之沟中,又须支臂取之。支肘屈臂,手掌向内,则尺桡两骨之沟自见,穴在沟端,故名。
7. 会宗:会,聚会,会合。宗,宗主,宗派。指穴为前臂各派阳脉会合之宗主。穴位斜出本经之外,联系三阳,绾罗诸脉,会宗之名其义可通。
8. 三阳络:三阳,指手太阳、阳明、少阳三经。络,联络,维系。与手三阳经皆有联系之意。穴位依傍会宗,在阳明、太阳之间,故一名大交脉,与三阴交可以互观。
9. 四渎:四,数名。渎,水之大川。四渎,星座名。古称江淮河济为四渎。指穴如四肢经气运行之川渎也。三焦乃决渎之官,为水道之所出,手足少阳上下同气,故上肢有四渎,下肢有中渎。
10. 天井:天,指上肢。井,深凹有水之处。天井,水名,星名,又地形名。言经气如井水之清净,而穴位亦有井之形象也。清阳实四肢、三焦主一身之阳,而上肢之经气亦如井水之清净也。手经各合穴只有此穴在肘关节之上际,边高中凹,有天井之象。
11. 清冷渊:清冷,清澈凉爽之意。渊,深水,深潭。清冷,又为水名。言穴能清热泻火,有如入清冷之深渊也。人之风骨清秀亦名清冷。
12. 消泺:消,消除,消渴。泺,水名。言穴用如清凉之水,能清热解渴也。阳热炽盛,取之消泺,则将如入清凉之水而消渴得以消除矣。与清冷渊可以互观。
13. 臑会:臑,肩下方之肌肉。会,聚会,会合。穴与臂臑及臑俞相近,又为手少阳、阳维交会之处。
14. 肩髎:肩部。髎,髎,亦作窌,窟也,深空之貌,是邻近骨部的缝隙。泛指为肩部之凹陷处。
15. 天髎:天,指人体的上部。髎,亦作窌,窟也,深空之貌,是邻近骨部的缝隙。穴当肩背之间,以其位置较高而言。
16. 天牖:天,指人体的上部。牖,墙上通风采光的洞口。言穴能开通耳目壅塞之气,如人身上部之窗牖也,与天窗同义。
17. 翳风:翳,掩蔽。风,风邪。穴当衣领上缘,正为屏蔽风邪之处。
18. 瘈脉:瘛,瘛疭。脉,指筋脉及耳后的青脉。是治疗筋脉瘛疭的耳后青脉。穴在耳后青筋处,对小儿筋脉瘛疭病有显效,因其用而得名。
19. 颅息:颅,颅脑,头颅。息,安息,休息,又是塞满之意。谓穴能醒脑安神,治头目昏沉如塞诸病也。能治惊恐失神、惊痫瘛疭诸病,谓颅脑可以得而安息;而头目昏沉如塞者,亦可用以消除也。
20. 角孙:角,指头角,角星,又指东方阳春升发之气。孙,幼小、微弱之意。谓穴当头角未成之处,且有角星之象,又如春气在头、初生而未盛也。头骨外出者为角。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角孙者少阳生发之气初生而未盛之象也。且与其能治筋脉抽搐、少阳风火上干诸病有关。
21. 耳门:耳,耳部。门,出入通达之处。穴居外耳道口,功能聪耳助听,有如声音入耳之门户。
22. 和髎:和,是声音调和之意;小笙也叫和,古之军门也叫和。髎,亦作窌,窟也,深空之貌,是邻近骨部的缝隙。指其能调治耳病增强听力,且穴居鬓角,有如军门之左右和也。穴与耳邻,可用以治耳病而助听,故名。
23. 丝竹空:丝竹,细小之竹。空,空窍,孔穴。谓眉形有如细小之竹叶,穴当眉梢之空隙中,故名。又“丝竹”为乐器之统称,与此有别。
(44个)
1. 瞳子髎:瞳子,指瞳孔。髎,亦作窌,窟也,深空之貌,是邻近骨部的缝隙。穴近眼球,横直瞳孔,有明目之功,有如瞳子之孔窍也。
2. 听会:听,指听觉,听力。会,都会,聚会。穴在耳前,主治耳病,为耳部脉气之聚会,亦如管理听觉之都会处也。
3. 上关:上,下之对。关,机关,关节。穴在耳前下颌关节之颧弓之上方,与下关相对。
4. 颔厌:颔,腮颔。厌,是极与止的意思,又与餍通。指穴在颔部的边缘与咽食牵动所止之处。人在吞咽食物时,穴正当筋脉收引牵动所止之处,亦与颔厌之义有关。
5. 悬颅:悬,悬挂。颅,头颅。指其可治头目眩晕如悬诸病也。
6. 悬釐:悬,悬挂。釐与氂通,是长毛与强屈之毛。象穴在强屈之鬓发长毛处。
7. 曲鬓:曲,弯曲。鬓,鬓角。指穴当 角之弯曲处。
8. 率谷:率,率领,表帅之意。谷,山洼无水之地,又肌肉之结合处即古之所谓“肉之大会”亦称为谷。全身以“谷”命名的各穴均在肢体,仅有率谷高居头上,有如诸谷穴之表帅。
9. 天冲:天,指头部。冲,冲要。天冲,星座名。借喻为高居头部冲要之地。
10. 浮白:浮,浮游,漂浮,浮越。白,指金气,收敛之意。谓穴能收敛少阳浮越之神气也。
11. 头窍阴:头,相对于足而言。窍,孔窍。阴,指五脏之阴。以穴能治五脏阴窍之病也。对头部耳目口舌鼻诸窍之病,本穴均有调摄之功。
12. 完骨:完骨,古代解剖名。即今之颞骨乳突。穴当其处,骨穴同名。
13. 本神:本,根本,本原。神,指心神及人身之阳气。意为穴处为人身元神之根本。
14. 阳白:阳,指阳光与头的阳部。白,白色,明白。谓穴能使病目见阳光而明白,及治肺风之眉上生白也。与四白穴上下相直,功用仿佛,可以互观。用治风寒外感、头痛泪出有效。阳白之名,亦可由此而来。
15. 头临泣:头,相对于足而言。临,是监督与治理之意。泪出不止为泣。为头部明目止泪之穴。能主目眩、目翳、目泪、目痛、反视诸病,因其功用而得名。
16. 目窗:目,眼目。窗,屋上通风采光的洞口。穴居眼之直上,有明目之功,有如通向眼目之窗户。
17. 正营:正,正当、正如之意。营,同荣,指春气。又东西为营。正营,为惊恐状。穴在头顶正中横线上,象少阳升发荣茂之气,功能安神定惊也。
18. 承灵:承,承受,奉承,承担。灵,神灵。脑为神灵之室,头顶骨古称天灵盖。穴在其下旁,乃承受脑神之处也。
19. 脑空:脑,颅脑。空,空虚,孔窍。指穴在后脑枕骨下方之空虚也。
20. 风池:风,指气,又指风邪。池,水之停聚处。为风邪易于流连和为治风之所当取处。
21. 肩井:肩,项下的部位。井,深凹有水之处。穴在肩部正中凹陷如井之处,故名。
22. 渊腋:渊,深水,深潭。腋,臂胁之间。指穴在腋下之隐伏深藏处,为腋部之渊薮。
23. 辄筋:辄,车之两。筋,筋肉。指穴在肋间状如两之筋肉处。
24. 日月:日月本为太阳与月亮。此指双目及胆之脏象而言。又,山名,旗名。象双目之光明及胆气之威仪也。双目为肝胆之所主,而胆募乃名日月也。
25. 京门:京,与丘同义,高大之土阜;又忧也。门,出入通达之处。穴位所在犹如胸廓大丘之门,可用以止恐定惊。
26. 带脉:带,指衣带,带下病。脉,经脉。带脉,脉名。穴当带脉之所过,与衣带所系之处,又可治带下病,故名。
27. 五枢:五为中数,指人身之中。枢,枢机,枢纽。穴位所在犹如人身中部之枢纽。
28. 维道:维,维系。道,道路。意指穴处为维系与连接下肢之通道。
29. 居髎:居,是居住、占据与坐的意思。髎,指髋骨,髎,亦作窌,窟也,深空之貌,是邻近骨部的缝隙。言穴居髋骨处,又为坐时之大空隙也。穴附于髋,言髋骨为穴位之所居据;且人在坐位时此处之空隙也更为明显。
30. 环跳:环,弯曲。跳,跃起,必须弯身环腿方可便于跳跃。指取穴时之体位及其能治环而难跳之腿病而言。环腿难伸,不能跳跃,为腿病的必然之象。此为治腿病之要穴。且在取此穴时必须侧卧、屈上腿、伸下腿,穴处即出现凹陷,也与环跳之象相符。
31. 风市:风,参诸风穴条。市,集市,货物集散之处。指穴处易为风邪所集聚,亦为驱散风邪之地也。此处为风邪所常入,亦为治风之常穴。
32. 中渎:中,指中间。渎,水之大川。指穴在股外侧足太阳、阳明两经之中,形如大川的大沟中。手足少阳上下同气,下肢之中渎与上肢之四渎也有互相应称之意。
33. 膝阳关:阳,指人体的外侧。关,机关,关节。言穴当膝关节外侧的关要之处。称“膝”者,是区别于腰阳关而言。
34. 阳陵泉:阳陵,指人体外侧局部之隆起处。泉,水从窟穴而出。穴在膝关节外侧隆起处腓骨小头之下方,与阴陵泉对应。
35. 阳交:阳,指阳经与阳气。交,指交会与交接。为诸阳脉之交会,又与少阳升发之气相应也。阳交为阳维之郄,又与足太阳、阳明相邻。《甲乙经》谓其“斜属三阳分肉间”,为四条阳经之依傍交会。
36. 外丘:外,指外侧,又为遗弃之意。丘,丘陵。以穴居本经阳交穴之外侧肌肉丰满如丘处而言。穴在本经直行路径之外、阳交的外方,如被遗弃,故名。
37. 光明:光,光照。明,明亮。光明、光亮明白与天气清净之意。穴用能使头脑清彻,目见光明也。故光明亦即指双目而言。功能调少阳之气,清利头目,对目病尤有效。故光明即指双目。双目为肝胆所主,而光明乃足少阳厥阴之络穴也。
38. 阳辅:阳,指小腿的外侧。辅,辅助,辅骨。言穴居小腿辅骨之前外方也。小腿骨古称辅骨,内侧称内辅,外侧称外辅。外辅骨又单指今之腓骨。穴在小腿外侧、腓骨前方,故名。
39. 悬钟:悬,悬挂,悬系;又钟锤与箍架均名悬。钟是乐器,又为钟铃。穴效如悬挂之钟,又当系带脚铃之处也。悬,通县,县者系也。钟锤名县,钟架亦名县。南少林火功推拿导引术提示人老则耳不聪,目不明,故称“钟漏俱歇”。即耳不能听钟声,目不能视漏刻。足少阳之脉入耳中,出耳前,穴对耳鸣有显效。钟必有县和悬而能鸣,又象小腿如钟之悬系和多动少静也。亦与儿童悬挂脚铃之处相当,故名。
40. 丘墟:丘,丘陵。墟,同虚,丘墟;山下之基亦名虚。指穴在高大如丘外踝基底方之空软处。
41. 足临泣:临,是监督与治理之意。泪出不止为泣。为足部明目止泪之穴。与头临泣的功用有其相近之处,故上下同名。
42. 地五会:地,指地气,足部。五,同伍,指五趾与地面风寒暑湿相互为伍之诸气。会,聚会与会合。意为地气会于足,而五趾亦易为地之诸气所中也。
43. 侠溪:侠,通挟,通夹。溪,是山洼流水之沟;又筋膜之连接处,即古之所谓“肉之小会”。言穴在小四趾夹缝中也。
44. 足窍阴:窍,孔窍。阴,指五脏之阴。为足部对阴窍诸病有关之穴。本穴对咳、喉痹、舌强、口干、耳聋等病有效,与头窍阴的功用有其相近之处。足之窍阴与头之窍阴,更可上下相应矣。对前后阴之阴窍病,当也与有作用。
(14个)
1. 大敦:大,丰富之意。敦,敦厚,土丘。指穴在形如丰厚的土丘处,能平土气之敦阜。
2. 行间:行,行走。间,间隙,孔窍。人之步趋谓之行,穴当跖趾关节之间隙中。
3. 太冲:太,至也,极也,高大与尊贵之意。冲,冲要,又通沖,沖和与沖虚之意。太冲,脉名。地居冲要,脉气盛大,且有宁静聪明之象。象阴血之充盈盛大。象穴居足部之冲要。穴在足背,与冲阳紧邻。冲阳因太冲而得名,太冲亦较冲阳为尊贵。
4. 中封:中,指精神,指人身元气之根本,又指心神情志。封,指藏聚,是疆界与富有之意。意其为精神之藏聚,与情志活动有关。中封者乃肝经之气所聚之处,神与魂之封地也。
5. 蠡沟:蠡,瓢也,又贝壳名。沟,狭长之低洼处。谓穴在形如瓢缘处之沟中也。小腿后方肌肉丰满,其形如瓢,穴在其下际沟中,固形似而得名。
6. 中都:中,指精神,指人身元气之根本,又指心神情志,又指中间。都,都会,储积,又是池的意思,又为统帅之意。中都,古官府名,地名。意为穴当小腿之中,为肝经脉气之都会与统帅肝经脉气之郄穴。
7. 膝关:膝,膝部。关,机关,关节。泛指为膝部之机关。
8. 曲泉:曲,弯曲。泉,水从窟穴而出。穴居膝关节屈曲之凹陷处,言经气深邃如泉也。
9. 阴包:阴,指足三阴经及下腹部。包,包罗,联系;又通胞。与足三阴经及下腹诸部俱有包罗联系之意。对前阴、下腹以及妇女胞官诸病,均有包罗在内的治疗作用。
10. 足五里:足,指下肢。五里,指五脏之里。意为此乃下肢与五脏在里诸病有关的孔穴。与手五里及手足三里互相应对。
11. 阴廉:阴,指前阴部。廉,以在胻骨外侧,故名为廉。穴当前阴部耻骨下方的边缘有棱处。
12. 急脉:急,指拘急,急促。脉,指筋脉,动脉。穴在腹股沟动脉搏动应手处,能舒前阴及下腹筋脉拘急诸病。
13. 章门:章,文采貌;山丘上平者亦曰章;又是障的意思。门,为守护与禁要之处。指季肋形如平顶之丘,穴在其下方,为章身之衣与屏障内脏的门户。
14. 期门:期,指期待,周期。门,出入通达之处。期门,汉代负责守卫的武官名。用以作为肝为将军之官的比譬,也指为气血运动周期的出入门户。经气的运行古说是三百六十五穴,至此已满一周矣。
(28个)
1. 长强:长,长大,旺盛。强,强壮,充实。喻经气与脊柱为人身强大的梁柱与肾气强健的象征。肾为作强之官,肾强则阳势壮。长强之名,也可与其能治遗精早泄及阳萎等症有关。
2. 腰俞:腰,指腰部;又同要。俞,见诸俞条。穴居腰部冲要之地,为腰部经气注输之处也。
3. 腰阳关:腰,指腰部;又同要。阳,指下焦之阳气。关,机关,关藏。穴当腰部之要冲,为下焦关藏元气之窟宅与腰部运动之机关。
4. 命门:命,指生命,重要之意。门,出入通达之处。指其为生气出入通达与维系生命之处。穴在两侧肾俞之中,以内外相应而得名。
5. 悬枢:悬,通旋,旋转,悬起。枢,枢纽,枢要。以穴当人身旋转枢要之处而得名。
6. 脊中:脊,脊柱,指全部椎体。中,中间,中部。古人以脊柱为二十一节,此正当其中。
7. 中枢:中,中间,中部。枢,枢纽,枢要。指穴当脊椎中部枢要之处。
8. 筋缩:筋,筋脉。缩,挛缩。能治筋脉挛缩与筋脉驰缓诸病,为肝俞之辅助穴。肝主筋。筋缩两旁为肝俞。用治脊强、目上戴等筋脉抽搐诸病,自为其分内事,而对筋脉驰缓不收者,亦有缩筋之效也。
9. 至阳:至,是最与极的意思。阳,指心阳与背为阳。为阳气至盛与全身仰赖之处。穴当心后与背脊之中。
10. 灵台:灵,指神灵,心灵,性灵。台,高台与号令之处。灵台,台名,星名。此处指心。喻为心神居住与行使职能之处。
11. 神道:神,指心神及人身之阳气。道,指大道。意其为胸中之神气;又指道路。象其地位高显,如日如心也。神道者,胸中之神气乃日与心之义也。至谓其平齐心俞,下接灵台,为心神出入之道路,则其次焉。
12. 身柱:身,指全身。柱,梁柱。穴处为全身支柱之意。穴位上接巅顶,下通背腰,平齐两肩,居冲要之地,而又梁柱之用也。
13. 陶道:陶,陶丘,陶然。道,道路。指椎体依次高起状如陶丘,且有舒畅情志的陶然之用。椎体高出于肉,有“陶”之象,依次而下,即为陶之道路矣。
14. 大椎:大,巨大。椎,脊椎。第七颈椎为椎体中之最大者,穴在其下,故名。
15. 哑门:哑,喑哑。门,意为要地。穴当治哑之处,亦为致哑之门。
16. 风府:风,指气,又指风邪。府,指府库。指其为风邪最易储积与治风所宜取之处。后脑与颈项最容易受风邪之侵犯,而其间之诸风穴(风府、风池、风门、翳风、秉风等)也为治疗风邪所必须。
17. 脑户:脑,颅脑。户,可以通过之处。督脉上行至风府,入属于脑,此处犹如入脑之门户。
18. 强间:强,强硬不和也。间,间隙,孔窍,又指中间。穴当顶骨与枕骨结合之中间,能治头痛项强诸病。
19. 后顶:后,前之对。顶,头顶。即头顶最高处之稍后方。
20. 百会:百,百脉,百骸。会,朝会。居一身之最高,百脉百骸皆仰望朝会,如天之北辰北极也。
21. 前顶:前,后之对。顶,头顶。即头顶最高处之稍前方。
22. 囟会:囟,囟门。会,聚会。指为经气在囟部聚会之处。额骨上方与顶骨连合处,古称为囟或囟门。
23. 上星:上,指头部。星,指精气。穴在前头部正中,正为阳精所聚之处。穴居头上,精英四照,故又名神堂、明堂。
24. 神庭:神,指脑之元神。庭,宫庭,庭堂。意为此乃脑神所居之高贵处也。
25. 素髎:素,白色与高洁之意。髎,髎,亦作窌,窟也,深空之貌,是邻近骨部的缝隙。指鼻尖地位尊贵,且在养生静坐时此处能出现白影之谓。穴居准头,地小而位高,有素王之义。
26. 水沟:水,指水液,涕水。沟,狭长之低洼处。穴在鼻柱下,人中沟中央,近鼻孔处,为鼻水所流注,且能治水病,故名。
27. 兑端:兑,同锐;又洞穴也,卦也。端,顶端。穴在上唇顶端,口腔这一大洞口之上方,故名。
28. 龂交:龂,亦作龈,齿根之肉。交,交合,交接。穴在齿龈与上唇内方之接合处,且为任督二脉之交会,故名。
(24个)
1. 会阴:会,聚会,会合。阴,指阴气,阴部,下部。穴当下腹最低处前后阴之间,为阴气之所聚会,又为任督冲三脉之会合,故名。
2. 曲骨:曲骨,古解剖名。穴在曲骨上缘,骨穴同名。耻骨上缘其形弯曲,故古称为曲骨或屈骨。穴正当曲骨上缘之中央,即名为曲骨,一名为屈骨。
3. 中极:中,指人身上下之中,根本与内部。极,指方位;又最也,与急通,也与其能治下腹内急不通诸病有关。言穴居人身之中,为元气之根本与最为重要之处,且能治内急不通诸病。
4. 关元:关,指关藏,关闭,机关。元,指元气。意为下焦元阴元阳关藏出入之所。
5. 石门:石,指坚硬与不能生长谷物之处。门,出入通达之处。石门,地名,山名。谓其能绝生育与可治腹部坚硬如石之病。此正为治疗石瘕之门户也。
6. 气海:气,指人身的元气与各种气病。海,是广大深远之意。穴处为人身生气之海,且能主一身之气疾。因此人身之生气是出于脐下,充塞周身。上下相应,气有泉源,自然川流不息矣。
7. 阴交:阴,指阴阳与阴经。交,指交会与交接。为人身上下之气交接之处,又为足少阴与任、冲三脉之交会。人身上下平脐分之,穴居脐下一寸,至此阴阳之气已相交接矣。足少阴与任冲之脉也在此互相交会。阴交可能是从“交阴”转变而来。
8. 神阙:神,指人之元神与脐神。阙,宫阙,门观;又同缺。意为元神出入之处与所居之宫阙。脐神亦指人身之元神。脐为腹之缺,故神阙有如元神出入之缺口。
9. 水分:水,指水液,水气。分,指分别,分利。功能分清浊,通水道,而主液所生病,故名。穴下为小肠之所处。清浊不分,溏泻泄利者,收效甚捷。
10. 下脘:下,相对于上、中而言。脘,胃也。穴当胃之下方也。
11. 建里:建,建立,建树,强健。又顺流而下亦谓之建。言其可以建立中焦之里气,水谷亦由此入腹里也。穴当水谷流入于胃里所由之处,而中焦之里气亦得以建立,脏腑因之而强健,有如建中汤矣。
12. 中脘:指穴当胃体的中部,相对于上脘及下脘而言。
13. 上脘:指穴当胃体的上部。相对于下脘及中脘而言。
14. 巨阙:巨,巨大。阙,宫阙,门观;又同缺。巨阙,剑名。胸骨其形似剑,穴当其端;又为上腹之巨大凹陷处。
15.鸠尾:指穴当形如鸠鸟尾部之处,且如鸠鸟之能治噎膈反胃也。胸骨柄如鸟头,体如鸟身,两侧肋骨如鸟翼。穴当胸骨剑突(蔽骨)形如鸟尾之处,内通胃脘,且因鸠能治噎取名鸠尾,象形而又志用。
16. 中庭:中,中间。庭,宫庭,庭堂。言穴居玉堂之下,胸腹之间,犹如堂中之庭也。天子布政之宫为明堂,明堂之中为中庭。
17. 膻中:膻,同袒。中,指胸中。膻中,心包络名。袒胸露乳,此处又正当其中。穴为心包之募,内外相应也。位于两乳之中,必须袒胸而取,此膻中之又一义也。
18. 玉堂:玉,金玉、贵重之意。堂,是高大明敞的居室。玉堂为宫殿之美称,又泛指富贵之家,借喻其地位之高贵。玉堂,汉代殿名。未央宫、建章宫内皆有玉堂。指宫殿之华丽。其上方为紫宫,下通中庭,乃宫殿中之庭堂也。
19. 紫宫:紫,尊贵的颜色。宫,王者之所居。紫宫,帝王的居室。指穴下为心君常居之处。与灵台前后相对,更见其地位之高贵。为心主之宫城。
20. 华盖:华,同花,华丽。盖,覆盖,伞盖。华盖,星名,又是帝王出入的宝伞。肺亦名华盖,象其覆于心上也。以形象和位置而得名
21. 璇玑:璇,同旋。玑,同机。璇玑,星名,又是古代观察天文的仪器。指其为旋转为枢机,象喉骨之转动。璇玑乃北斗星中天璇天机之合称,适当喉骨转动之下方也。
22. 天突:天,指天气及人身之上部。突,指灶突(即烟囱)。天气通于肺,穴处犹如肺气出入之灶突也。喉头既为清气所入,更为浊气之所出。天突之名至为允当。
23. 廉泉:廉,见上下廉条。泉,见各泉穴条。廉泉,水名。穴当喉结上缘有棱之处,有如吐液之泉源。为唾液所聚之处。
24. 承浆:承,承受,奉承,承担。浆,口中之浆水。指其可以承受口中之浆水而言。穴之内方常为唾液之所聚,故本穴又名天池、悬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