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麻姑仙坛记》大字拓本欣赏
颜真卿《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颜真卿撰文并书。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四月立。碑旧在江西临川,明季毁于火。楷书,据传世剪裱本计共901字。碑文苍劲古朴,骨力挺拔,线条粗细变化趋于平缓,笔画少波折,用笔时出“蚕头燕尾”,多有篆籀笔意。其结体因线条厚重,为了在字的中宫留出余白,以避免壅塞,不得不竭力向四周扩张,外拓的写法被推向极致。后来的《颜家庙碑》浑厚过之,但宽博、端庄、刚毅、沉雄有所不及。《麻姑仙坛记》作为宋拓本的研究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仍然值得我们关注。
大字本,拓本。字径约5厘米,现存两种善本:其一为明藩益王朱祜滨重刻本,书法端严整肃(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其二为清戴熙跋本的影印本(藏上海博物馆),点画清晰,极少漫漶。
中字本,拓本。字径近2厘米。首见南宋留元刚《忠义堂帖》,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历来金石家著录,均言大、小字本,未及于中字本。元明时期未见重视,清代有多种翻刻中字本行世,已无足观。
小字本,拓本。字径1厘米左右。凡46行,901字。据张彦生《善本碑帖录》,宋刻帖不见收入小字本。明刻《停云馆帖》始收入,世传以南城刻本为贵。最早拓本为上海郭若愚藏本,石完整,字清晰,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1】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
【2】颜真卿撰并书;麻姑者,葛稚
【3】川《神仙传》云:王远,字方平,欲东之括苍
【4】山,过吴蔡经家,教其尸解,如蛇蝉也。经
【5】去十余年忽还,语家言:“七月七日王君
【6】当来”。过到期日,方平乘羽车,驾五龙,各
【7】异色,旌旗导从,威仪赫弈,如大将也。既
【8】至,坐须臾,引见经父兄。因遣人与
【9】麻姑相闻,亦莫知麻姑是何神也。言:王方平
【10】敬报,久不行民间,今来在此,想麻姑能
【11】暂来。有顷信还,但闻其语,不见所使人。
【12】曰:“麻姑再拜,不见忽已五百余年。尊卑
【13】有序,修敬无阶。思念久,烦信,承在彼登
【14】山颠倒,而先被记,当按行蓬莱,今便暂
【15】往,如是便还,还即亲观,愿不即去。”如此
【16】两时间,麻姑来,来时不先闻人马声。既
【17】至,从官当半于方平也。麻姑至,蔡经亦
【18】举家见之。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顶中
【19】作髻,余髪垂之至要。其衣有文章,而非
【20】锦绮,光彩耀日,不可名字,皆世所无有
【21】也。得见方平,方平为起立。坐定,各进行
【22】厨。金盘玉杯,无限美膳,多是诸华,而香
【23】气达于内外,擗麟脯行之。麻姑自言:“接
【24】侍以来见东海三为桑田;向间蓬莱水,
【25】乃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
【26】陆陵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行复
【27】扬尘也。”麻姑欲见蔡经母及妇,经弟妇
【28】新产数十日,麻姑望见之,已知,曰:“噫,且
【29】止勿前。”即求少许米,便以掷之,堕地即
【30】成丹沙;方平笑曰:“姑故年少,吾了不喜
【31】复作此曹狡狯变化也。”麻姑手似鸟爪,
【32】蔡经心中念言:背蛘时,得此爪以杷背,
【33】乃佳也。方平已知经心中念言,即使人
【34】牵经鞭之,曰:“麻姑者神人,汝何忽谓其
【35】爪可以杷背耶?”见鞭着经背,亦不见有
【36】人持鞭者。方平告经曰:“吾鞭不可妄得
【37】也。”大历三年,真卿刺抚州,按图经南城
【38】县有麻姑山,顶有古坛,相传云麻姑于
【39】此得道。坛东南有池,中有红莲,近忽变
【40】碧,今又白矣;池北下坛,傍有杉松,松皆
【41】偃盖,时闻步虚钟磬之音;东南有瀑布,
【42】淙下三百余尺;东北有石崇观,高石中
【43】犹有螺蚌壳,或以为桑田所变;西北有
【44】麻源,谢灵运诗题:入华子冈,是麻源第
【45】三谷,恐其处也;源口有神,祈雨辄应。开
【46】元中,道士邓紫阳于此习道,蒙召入
【47】大同殿修功德。廿七年,忽见虎驾龙车,
【48】二人执节于庭中,顾谓其友竹务猷曰:
【49】“此迎我也,可为吾奏,愿欲归葬本山。”仍
【50】请立庙于坛侧,玄宗从之。天宝五载,
【51】投龙于瀑布,石池中有黄龙见,
【52】玄宗感焉,乃命增修仙宇真仪,侍从云
【53】鹤之类于戏。自麻姑发迹于兹,岭南真
【54】遗坛于龟源,花姑表异于井山,今女道
【55】士黎琼仙,年八十而容色益少,曾妙行
【56】梦琼仙,而飡花绝粒。紫阳侄男曰:德诚,
【57】继修香火;弟子谭仙岩,法籙尊严。而史
【58】玄洞,左通玄,邹郁华,皆清虚服道。非夫
【59】地气殊异,江山炳灵,则曷由纂懿流光,
【60】若斯之盛者矣。真卿幸承余烈,敢刻金
【61】石而志之,时则六年夏四月也。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