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物种第20期】2021年1月发的新属和新种
Part 1
新属
01
苦蔹莓属
马岛苦蔹莓形态变异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陈之端团队通过查阅各大标本馆标本和广泛的野外采集,整合分子、形态和分布数据,发表葡萄科一新属——苦蔹莓属Afrocayratia。该研究还发现苦蔹莓属的系统位置存在核质冲突,建议利用组学数据对苦蔹莓属的系统位置开展进一步研究。该成果发表在植物系统学期刊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上。
02
李恒菊属
李恒菊属:李恒菊Lihengia amoena (A, B, C)和矮小李恒菊L. gombalana (D, E)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陈又生团队通过分子系统学研究,结合细胞学和形态学证据,综合研究发现,厚喙菊属并不是一个自然的单系类群。基于充分的证据,发表了菊科一新属——李恒菊属Lihengia,属名纪念为研究高黎贡山植物做出重要贡献的李恒教授。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权威的分类学杂志Taxon上。
03
封怀木属
封怀木 Fenghwaia gardeniicarpa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王瑞江团队在广东海岸地区进行调查时发现了一种未知植物类群。经过多次野外观察、形态比较和分子系统学研究,最终确定其为鼠李科植物的一个新属——封怀木属Fenghwaia,署名纪念对我国现代植物园的创立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陈封怀先生。相关研究成果已近期发表在国际主流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Keys 上。
Part 2
新种
01
少羽囊瓣芹
少羽囊瓣芹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叶建飞高级工程师在鉴定中国植物图像库(PPBC)中囊瓣芹属的植物照片时,发现了由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工程师李小杰和李策宏等拍摄的囊瓣芹属植物为一新种——少羽囊瓣芹Pternopetalum paucifoliolatum。少羽囊瓣芹仅发现在四川峨眉山市泗溪沟风景区石灰岩质地的崖壁上有一个居群,根据IUCN物种濒危等级评估标准,其濒危等级为极危(CR)。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Keys上。
02
瑞丽舞花姜
瑞丽舞花姜
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在瑞丽弄岛和莫里片区发现一种舞花姜属植物新种——瑞丽舞花姜G. ruiliensis。瑞丽舞花姜目前仅在瑞丽弄岛和莫里片区发现2个集群,种群数量200余株。按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标准,该种应属濒危级别。相关科研成果于近日在线发表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杂志Taiwania上。
03
山地柘
山地柘
文章描述了产自浙江的柘属Maclura Nutt.一新种——山地柘M. montana。该种与柘树M. tricuspidata相近,但植株为乔木,通常无棘刺,稀在幼苗的小枝下部具长1 ~ 2 mm 的短刺,叶片宽椭圆形、菱状宽椭圆形或宽倒卵形,长4.5~18cm,宽3~11cm,先端通常钝尖或急尖,基部楔形,叶柄长3.5~6cm,花序梗长1~1.4cm,聚花果直径约1cm,花期6-7月,果期9-10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浙江林业科技》上。
04
景宁榕
景宁榕
文章描述了产自浙江景宁的榕属Ficus L.一新种——景宁榕F. jingningensis。该种与竹叶榕F. stenophylla相近,但叶片较大,长7~17cm,宽1.5~2.8cm,上面疏被灰白色短硬毛,基部心形,侧脉15~20对;叶柄长1~1.5(~2)cm,托叶外面被柔毛;雌隐头花序成熟时扁球形,直径1.3~1.5cm,高径比0.7~0.8,花序梗长0.6~1.4cm而与后者显著不同。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浙江林业科技》上。
05
德夯栎
德夯栎
该文报道了采自湖南省湘西世界地质公园德夯园区壳斗科栎属一新种——德夯栎Quercus dehangensis,根据其壳斗小苞片覆瓦状排列而被归于栎属。德夯栎和巴东栎Quercus engleriana相近,但与巴东栎的区别在于前者植株通常3~5m高,侧脉7~10对,小枝、叶柄及叶背被覆具鳞片的星状毛,托叶早落。根据IUCN红色名录标准,德夯栎濒危等级为极危(CR)。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西北植物学报》上。
06
淑美安息香
淑美安息香
中越边境的靖西一带发现一种形态奇特的安息香科安息香属Styrax植物,经过进一步的文献和标本研究,确定该分类群应为安息香属一新种并命名为“淑美安息香Styrax hwangiae”,以纪念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已故安息香科分类学专家黄淑美研究员。淑美安息香仅在桂西南龙州县和靖西县发现少量几个居群,每个居群植株数量均低于50株,属于濒危(EN)等级。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知名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taxa上。
07
猩红吊石苣苔
猩红吊石苣苔
文章描述和报道了发现于中国云南省西南部盈江县的苦苣苔科植物不同的一新种——猩红吊石苣苔Lysionotus coccinus。它属于吊石苣苔属,但花为猩红色,而同属其他种的花大都是白色、黄色、紫色或粉红色的。本文还提供了彩色照片和图表,同时将本新种和形态学的近缘种进行了比较。研究成果发表在Nordic Journal of Botany上。
08
长萼长蒴苣苔
长萼长蒴苣苔
文章描述和报道了发现于中国云南省西南部苦苣苔科植物一新种——长萼长蒴苣苔Didymocarpus longicalyx。从形态上看,新种与墨脱长蒴苣苔D. medogensis和腺毛长蒴苣苔D. glandulosus最为接近,但本新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与近缘种相区分:花梗被微柔毛、花萼长达8mm、花冠紫红色有3个花色斑点及上唇瓣多少具有的黄色条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知名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taxa上。
09
粉萼短筒苣苔
粉萼短筒苣苔
文章描述了发现于中国藏南地区的苦苣苔科植物一新种——粉萼短筒苣苔Boeica arunachalensis。新种与其同属植物短筒苣苔B. fulva的区别在于植株更高,高80–120厘米(vs. 短筒苣苔植株高30-60厘米);叶片干燥后变成棕色(vs. 干燥后变成深绿色)等。文章还提供了短筒苣苔属5个物种的模式标定。研究成果发表在The India Forester上。
10
刺齿吊石苣苔
印度学者在对印度产的苦苣苔科吊石苣苔属的分类修订中,发现一产自我国藏南地区的新种。该新种被取名为刺齿吊石苣苔Lysionotus ziroensis,其在形态学与深紫吊石苣苔L. atropurpureus和短柄吊石苣苔L. sessilifolius相似,但在习性、叶子的颜色、苞片的形状、花药隔附属物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刺齿吊石苣苔仅分布于藏南地区的一小片区域,保护状况有待进一步确认。
整理:张德纯
编排:张德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