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解读』上古时代懂得养生之道的人如何养生

上古时代懂得养生之道的人如何养生

【原文】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1),避之有时,恬淡虚无(2),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3)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4),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注释】

(1)虚邪贼风:“邪乘虚入,是谓虚邪;窃害中和,谓之贼风。”(王冰注)泛指外感病邪。

(2)恬淡虚无:恬淡,静也。虚无,就是无欲无求。

(3)从:从容。

(4)美其食:即以其食为美,指所食不择粗精。

【白话详解】

上古时代懂得养生之道的人,经常教导人们说:要及时避开外界不正常的气候和有害的致病因素,思想要安定清静,排除杂念妄想,体内才能真气和顺,若是精与神都能守持于体内,疾病又从哪里发生呢?所以他们精神安闲,很少欲望,心境安定而没有恐惧,形体劳动但不过分疲倦,真气就能平和调顺,每个人都能随其所愿而满足欲望,吃的觉得甘美,穿的也很随和,安乐于当地的风俗,社会地位不论高低都能和谐相处,这些人称得上朴实无华。所以不正当的嗜好不会扰动他的视听,淫乱邪道不能诱惑他的心性,不论是愚笨的人还是聪明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恐惧心理,符合于养生之道。他们之所以活到百岁而动作不衰,就是因为他们比较全面地实行了养生之道,才不致受衰老的危害。

【按语】

本节提出两点养生法则,即对外界的环境要“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内在的机体要“精神内守”。“虚邪贼风”是指外界的致病因素,一般情况下,多是因为人体正气亏虚,外邪乘虚侵袭而发病,如春季传染病增多,气候变化较大,常有时暖时寒的天气,再加之人体的皮肤腠理已随阳气升布而疏泄,对寒邪抵御能力有所减弱,就容易引发外感疾病。“精神内守”主要是指人对自己的意识思维活动及心理状态进行自我调节,使之与环境保持协调平衡,这是强调精神的安定对正气御邪以及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这些论述对于中医养生理论的奠定与发展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对中医养生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分析《内经》养生的基本方法,无论是养神志、调饮食,还是适起居、节劳逸,乃至运用术数养生等,无不从充实真气或畅达真气运行立论,即使是“避虚邪”,也为达到“安其正”的目的,从而体现出以内因养正为主的辨证思想。后世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发明了许多健身术,如五禽戏、太极拳、武术、气功等,都通过自我锻炼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应用举例】

《上古天真论》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故形与神居而尽终天年,度百岁乃去,此保养之正宗也。盖有节有常,则气血从轨,而无事于搬运之烦;精神内守,则身心宁定,而无事于制伏之强。形与神居,而神不离形,形不离神,而无损天年之虑。

保养既若是之易且显,何今之夭者多而寿者少欤?盖香醪美酒陈于前,虽病所忌也而弗顾;情况意兴动于中,虽病所禁也而难遏;贪名竞利之心急,虽劳伤过度而不觉,何况心神百结,斫耗多端。刘孔昭曰∶万人操弧而向一鹄,鹄能无中乎?万物炫耀以惑一生,生能无伤乎?即有少知收敛精神,安居静养者,又不知百年机括,希求不死。虽终日闭目,只是一团私意,静亦动也。若识透百年定分,而事事循理,不贪不躁不妄,可以却未病而尽天年矣。盖主乎私则生死念重,而昏昧错妄,愈求静而不静。主乎理则人欲消亡,而心清神悦,不求静而自静,此吾所以但言保养,而不言修养也。然则保养之法,不亦尽废诸书乎。避风寒以保其皮肤六腑,则麻黄、桂枝、温中、四逆之剂不必服矣;节劳逸以保其筋骨五脏,则补中益气、劫劳健步之剂不必服矣;戒色欲以养精,正思虑以养神,则滋阴降火、养营凝神等汤又何用哉?薄滋味以养血,寡言语以养气,则四物、四君、十全、三和等汤又何用哉?要之,血由气生,气由神全,神乎心乎,养心莫善于寡欲。吾闻是语,未见其人,不得已而仍从一万三千一百余卷中,更觅一治已病之法也。(《叶选医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