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与真武汤,原来还有这些是你不知道的
五苓散与真武汤
五苓散与真武汤为伤寒论中治疗以小便不利为主证的方,两者组方药物相似,但有质的区别,由于临床应用广泛,所以更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使用。
因为两个方皆治“水”,不好的水”可为百病之罪魁祸首,所以我们认识两个方之前,先学习人体的“水”是何去何从的。我们喝进去的水其实是需要运化成一种气态的“气”以后周流全身,滋养身体的,而这个怎么运化呢,需要靠“高温”蒸发,液态才可转成气态,这个高温在中医而言是阳气,是火。这里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导致有“水”证。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两者的详细内容。
1
来自何处?
五苓散是古代水逆病的专方,经典的通阳利水剂,适用以口渴、吐水、腹泻、汗出而小便不利为特征的疾病。此方首见《伤寒杂病论》,其组成为:猪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归纳其经典方证有: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71);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72);伤寒汗出而渴者(73);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74);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156);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386);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金匮要略·第十三篇·四条》);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金匮要略·第十二篇.三十一条》)。
真武汤在《伤寒论》通行本中有两条方证,即太阳篇第82条和少阴篇第316条。《伤寒论》第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伤寒论》第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归纳其经典方证有: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四肢沉重疼痛、小便不利、腹痛下利或呕者,脉沉者。
2
有何药?
五苓散由五味药物组成: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
方中的茯苓、猪苓都是菌类的药材,渗湿利水的效果特别好,尤其是猪苓利水效果最佳,《本草求真》载:“猪苓,凡四苓、五苓等方,并皆用此,性虽有类泽泻,同入膀胱肾经,解热除湿,行窍利水,然水消则脾必燥,水尽则气必走。”《本草经解》解猪苓:入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本草纲目》中言: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故张洁古谓其属阳,浮而升,言其性也;东垣谓其为阳中之阴,降而下,言其功也。
泽泻也是一味非常好的利水药,《医学启源》:治小便淋沥,去阴间汗。去旧水,养新水,利小便,消水肿,渗泄止渴。《雷公炮制药性解》泽泻:入膀胱、肾、三焦、小肠四经。这三个药物配合在一起,三药组合入各经,清各道的水,从而促进小便量的增加,把身体内360度无死角地把多余水分排出。
讲到这里我觉得张仲景真的很厉害,组方精简而经典有效。白术健脾去湿,为后天培土圣药,就像河水泛滥的时候,除了把多余的水排走,还当筑堤拦坝,白术在方中便是如此。那为何还有桂枝,桂枝温通经脉、促阳化气,就像雨天,要想衣物干得快,那除了拧干水,还得有点有股暖风,干得更快些,桂枝在方中便是如此。所以五苓散药物虽不多,但分工明晰,各司其职,从三个方面遏制蓄水的泛滥,组方不可以说不严谨。
真武汤处方组成为附子、白术、茯苓、生姜、白芍。
本方是用来温阳散寒利水的。茯苓白术和五苓散中的作用一样,作为利水方剂中利水担当。而在生姜是个发汗、开胃、止呕的药物,在这里张仲景是利用它的发散作用来向外表散水气。至于白芍,除了平息由于肾阳虚导致的肝风内动,还可避免方中附子“动风”的副作用。另外在最早的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里就记载芍药能够“利小便”,可见有一定利水的作用。谈谈里面的附子,附子是温阳散寒的,能沟通行十二经,身体的任何一部分或任何一个脏腑的阳气虚了,都可以使用附子温补,尤其以温心阳、肾阳效果最优,就像是附子是火,是热,便会流走全身,本来由于无光无热导致一片阴饮潴留的地方,由于有光有热,从而邪水蒸腾。这五种药物组合在一起,可治疗阳气虚的水液内停,犹治疗肾阳虚水停为临床常用。
经方名家黄煌认为两张方有很多共同之处,从药味上来讲都有白术、茯苓,能够治疗口渴、小便不利,但是区别点在于五苓散有桂,真武汤有附;五苓散有泽泻、猪苓,真武汤有芍药、干姜。这些提示真武汤以温阳为主,温阳利水,而五苓散是通阳利水,一个温,一个通,是不一样的。
3
治何水?
张仲景用五苓散来治疗膀胱蓄水。
说起膀胱,恐怕大家都知道它是人身上一个储存尿液的袋子,俗语叫“尿脬”。实际上,这只说对一半,膀胱不仅仅只扮演着一个尿袋子的角色,中医对膀胱的功能认识的更深一些。
《黄帝内经》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这就是说,通过人体水液代谢系统输送到膀胱的水液,不是直接被排出体外,还要经过膀胱自身的作用,再将里面有营养的成分分离出来,并转换成气的形式发送出去,真正的废水才由膀胱变成尿液排出,这个进一步加工、浓缩膀胱中水液的功能称为膀胱的气化。膀胱的气化,除了废水排出去,还有就是尽最大量地回收营养成分。如果膀胱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水液蓄积于膀胱,从而导致“蓄水证”。
张仲景治肾阳不足之水用真武汤。
肾主水是依靠肾中阳气的蒸腾气化作用,肾中的阳气是一身阳气的根本,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肉筋骨及气、血、津、液等都需要肾阳的温煦,才能维持各自的正常功能。肾主管水液的代谢,就是通过肾阳的温煦、蒸化,把水变成气运行到全身。一旦肾阳不足,体内的水液就会寒而不化,积存到体内,泛滥成灾,就会导致一系列水液代谢失常的疾病。
五苓散的水是由于水的通道受邪害,水下降受阻导致,当通为主,五苓散乃南方之气达于北方。真武汤的水由于肾阴位的阴受寒凝,则上升推力不足,水停上济失司,故当温为主,真武汤乃使北方之水达于南方。
4
治何病?
五苓散可治口渴、治水饮型糖尿病、干燥综合征。这类人看起来皮肤很干,很渴,很缺水的样子,但饮水不多,多饮则腹胀或欲呕等不适,鉴于《伤寒论》描述蓄水重证为“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名曰水逆”,故多由于是水不达四肢,滋养失司等,而导致皮肤干燥等。
五苓散治膀胱气化失常病症。如多汗证、尿多或排尿不畅等证。由于膀胱通过它的经脉与皮表联系甚密,因此《黄帝内经》认为膀胱也是主表的,《灵枢·本脏》说“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膀胱主气化,不但主管排尿,也主管排汗。所以,当膀胱的气化功能失常时,就有可能引起皮肤汗出的异常,值得临床注意。
五苓散治急性肠胃炎、长期便溏、皮肤湿疹等证。胱的气化功能失常时,水逆于肠胃,上于皮肤等,皆可用五苓散治疗。
五苓散治脑积水:五苓散不仅可用于水蓄于下(膀胱),即使人体上部蓄水如小儿脑积水,用五苓散治疗也有很好疗效,若再合上清震汤(苍术、荷叶、升麻),效果更佳。
黄煌老师认为五苓散和真武汤,一个是3楼,一个是4楼、5楼,就是说阳虚的症状已经升级了。五苓散从脏腑辨证上是脾阳虚,而真武汤是心肾阳虚,心肾不振,用在少阴。所以,真武汤所治之病发生时间较长,慢性病较多,患者整体偏年长等。
真武汤治慢性心衰水肿,临床较多用于少阴阳虚所导致的水饮内停,少阴包括心、肾两个脏,因此,由于肾阳虚、心阳虚导致的水肿,像慢性肾炎水肿、慢性肾炎蛋白尿、尿毒症、心源性水肿等属于阳气不足的,真武汤都可以治。
真武汤治肾阳虚水停会导致的肝风内动证。张仲景告诉我们,真武汤可以治疗头晕目眩、肌肉润动、站立不稳的动风病症,动风与肝相关,称为肝风内动。《伤寒论》82条:“太阳病发汗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润动,振振欲僻地,真武汤主之”。如眼睑、肌肉跳动、偏瘫,头晕目眩,甚则昏倒、不省人事,也可出现脑血管中风疾患。
真武汤的双向调节作用例如,真武汤具有很强的强心、升高血压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低血压等。但对肾脏高血压,真武汤又有降压的功效,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只要阳虚有水的,不论血压高低,都可使用。也就是真武汤治病所对应的是阳气虚水气内停,而不是血压的高或低。
真武汤治“甲减”真武汤治“甲减”(甲状腺功能减少症)致黏液性水肿也很好,这个病是一个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常表现小腿肿胀或斑块,怕冷,心率慢心慌,便溏,与阳虚水停相符,所以符合真武汤的治疗特征。黏液性水肿相当顽固,守方治疗,方能见效。
金华佗中医师承
导师好·严选导师
平台拥有500多名三甲中医院主任级中医导师,三甲中医院导师数占80%以上;
教学好·深研教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团队创立“线上课程+线下理论/实践+跟师”的学习模式和独家学习秘笈,因材施教,终身复训的教学保证;
实践好·一线实践
金华佗中医已与广东省中医院等80多家中医医疗机构建立实践基地,金华佗学员可推荐到当地规范中医医疗一线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