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语文新教材专治少读书不读书的娃
盛传今年9月1日入学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语文教材都将使用“部编版”教材。
新教材最大的变化就是双线编排:一是语文素养,二是人文主题。
也就是说既重视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又注重课文内容的选编,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语文的语法、阅读、写作等方法。
内容方面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优秀传统诗文篇章、体裁都增多了,以前的诗歌几乎只选唐代开始盛行的律诗和绝句,只要问是诗歌的作者是谁,学生不说李白就是杜甫;
而部编教材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
这对语文老师是一个挑战。
老师要顺利指点至少也得花较多功夫去多读古风、词曲、民歌、律诗、绝句及古文等,才能习惯这些文体的阅读和讲解。
对学生来说也是挑战,以前说李白或者杜甫嘛正确率至少百分之五十以上了,而现在人名也是一大堆,还得区分谁是谁写的。律诗、绝句就那么几十个字,相对好背诵一点,古文因为字词意思与现代差别大,意思理解起来相对困难也就导致了背诵的困难。
要说有什么好方法当然还是多读,读到习惯古文字的表达就好了。
内容方面则加强了革命传统教育篇目。小学选了40篇,初中29篇。这是为了回应以前语文教材中凡是好人好事好品德都是外国的,坏人坏事劣品质都是中国的这种很怪异的现象。
新教材还把课外阅读引进了课堂。扩大阅读量,加强课内外沟通,是这套部编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
这可能是一个突破,努力做到课标所要求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老师要像研读阅读理解课文那样来研读推荐名著注意收集与名著有关的研究、赏析资料,自己对作品的独特认识和评价,才能够采用1+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
只是这貌似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呢,不是与提倡的减负相违背吗?读一本书总是需要时间的。
也对家长提出了要求,要求家长伴读、共读,共同听讲故事听读儿歌。开个玩笑说,全职妈妈或者全职爸爸真还有必要哟。学习语文不只是在课堂上。
新教材在写作方面注重基本写作方法的引导。
写作方法和技能训练的设计编排照顾到教学顺序,让老师能够落实,克服随意性。但也注意到避免应试式的反复操练。写作课的系列努力做到中心突出,简明扼要,有可操作性。
说得这样好,对作文的指导很期待,毕竟作文对学生、老师来说都是头疼的事儿。
为啥语文教材的写作不能就教应用文的写作呢?在生活中不管写个申请做个方案之类能够言通字顺就可以了,有几个去写叙事记人的文章?
语文以后不仅重视积累还重视训练推理判断能力。据说原来高考数学卷子可能所有的考题题面只有2000多字,以后的题面阅读量也许会有5000多字甚至更多。就是说考哪一科都先考阅读,赶紧拿起书特别拿起名著读吧!
课本抢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