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为何使透析患者如此烦恼?
透
析
患
者
的
烦
恼
皮
肤
瘙
痒
由于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尿毒症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但由于透析,相关的并发症也相继发生,而皮肤瘙痒就是其中之一。透析患者皮肤瘙痒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不同程度的瘙痒,常发生于患者背部、四肢、胸部和头部。有研究报道,皮肤瘙痒的发生率约为60%~80%,其中10%为顽固性皮肤瘙痒,且在血液透析期间或透析后症状最为明显, 发生率为36.1%, 单纯血液透析治疗可增加瘙痒的发生率(60.0% ~ 90.0% )。随着透析时间延长, 皮肤瘙痒的发生率会明显增加,血液透析患者高于腹膜透析患者。更有研究称,终末期肾衰竭难治性瘙痒的发生率已达85%。虽然皮肤瘙痒可能不会威胁生命,但许多患者却因此奇痒难忍,抓痕累累,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到目前为止,皮肤瘙痒的具体机制仍尚不明确,因此,今天主要向大家介绍维持性透析患者皮肤瘙痒常见发病的可能机制以及一些护理措施。
发病机制
1.1周围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和皮肤瘙痒属于透析治疗的并发症,尤其是周围神经病变,严重时可引起患者肢体麻痹以及运动功能丧失(此时即使加强透析或肾移植也很难逆转)。而周围神经病变和皮肤瘙痒的发生,与尿毒症患者体内分子物质(PTH等物质)的清除率下降,引起此类物质在体内潴留有关,进而引起瘙痒。
1.2钙磷代谢紊乱
尿毒症患者皮肤中的二价离子浓度升高,可能会影响皮肤柱状细胞释放组织胺和5-羟色胺等致痒物质,进而引起皮肤瘙痒。
1.3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PTH是甲状旁腺至细胞分泌的一种内分泌激素 , 几乎所有器官均为PTH作用的靶器官。研究表明,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在尿毒症瘙痒中起重要作用,致使皮肤组织中钙盐沉积增多,而且血中高浓度PTH可刺激皮肤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进而导致皮肤瘙痒。除此之外,PTH属于中、大分子物质,血浆浓度偏低,浓度梯度小,因而通过弥散消除的效果会变差,引起单纯透析对其清除率较低,导致瘙痒。
1.4组胺作用
组胺及其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肾脏出现功能衰竭时,患者体内组胺潴留,而透析不能充分清除组胺,出现组胺水平异常升高,引起患者皮肤瘙痒。
1.5皮肤干燥
皮肤干燥是尿毒症患者常见的皮肤表现。有研究称,透析患者的皮肤角质层含水量较少,中度到重度的皮肤干燥可使瘙痒程度增加50%-100%。
1.6维生素A水平升高、维生素A结合蛋白清除减少
肾脏近端小管对维生素A结合蛋白的分解清除率减少,使慢性肾衰患者维生素A浓度比正常水平高。这时因为维生素A的结合,形成维生素视黄醇-RBP-PA复合体,分子量较大,不易经透析膜析出,使皮肤瘙痒。
1.7透析原因
血液透析只能排泄小分子物质和水分,不能降解或排泄中、大分子物质,使中、大分子物质在体内蓄积,致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瘙痒。除此之外,透析还增加了患者与致痒物质的接触(如碘酒、胶布等)。对于透析器残留的一些物质(如甲醛等)也可导致过敏反应发生,引起瘙痒。
除上述发病机制外,透析不充分、透析营养不良、个人卫生等因素也可引起皮肤瘙痒。
2.护理措施
心理、饮食、皮肤透析等护理
2.1心理护理
皮肤瘙痒是尿毒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因此,患者应注意放松心态,并通过转移注意力来缓解瘙痒。
2.2皮肤护理
患者可拍打皮肤,剪短指甲,也可戴手套,以防止皮肤被抓破,引发感染,同时,应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清洗皮肤表面形成的尿素霜,皮肤干燥可涂抹润肤霜,勤用温水擦浴,水温以40℃为宜,勤换纯棉内衣,纯棉被单。禁用刺激性药物、洗漱用品,如酒精,香皂等。若有汗液排出,应及时用温水清洁擦干。
2.3饮食
透析过程中,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丢失较多,因此患者应饮食高热量、高维生素、优质低蛋白物质。对于每周透析3次的患者,蛋白质供应量为1.5g/(kg·d);每周透析2次的患者,蛋白质供应量为1-1.2g/kg·d)。对于无尿患者,钠的摄入量为1-2g/kg·d),水摄入量<1000ml/d,患者还应注意补充钙、锌以及多种维生素,应减少维生素A(动物内脏等)、含磷高(蛋黄、内脏、坚果等)食物的摄入,同时还要避免饮用含有咖啡因、酒精的饮料,以避免血管扩张,而引起皮肤瘙痒。
2.4透析护理
透析前,认真冲洗消毒管道及透析器,以减少环氧乙烷等消毒剂的残留,继而减少皮肤瘙痒;对透析器过敏的患者,应使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只在透析过程中发生皮肤瘙痒的患者,可将透析温度降至35℃以下,以缓解皮肤瘙痒程度。
2.5 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
患者需要减少含磷高的食物摄入之外,还应定期检查生化值,以监测血钙磷PTH的含量,避免出现钙磷代谢紊乱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积极防治、治疗因血液中钙磷PTH过高带来的瘙痒。
综上
面对皮肤瘙痒,大家应摆脱烦躁的心理,从容处理,采取合适措施,才能减少瘙痒的烦恼。
介绍国际最新研究进展
传递最新的CKD-MBD医学信息
推广治疗继发性甲旁亢临床经验
搭建医疗专业人士在线学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