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长夜,无心睡眠:古人都因为什么睡不着?
漫漫长夜,无心睡眠:古人都因为什么睡不着?
以下文章来源于国家人文历史 ,作者北辰
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
(ID:gjrwls)
作者 北辰
本 文 约 4610 字
阅 读 需 要 12 min
' 失眠,是精神对肉体的出轨 '。
生活焦虑、工作压力、情感问题、玩手机导致的神经过度兴奋……失眠,是当下众多人常有的艰辛体验。
一晚上过去,感觉历了个劫
那么,在朴素又纯粹的古代,没有这些由快节奏和电子产品带来的烦恼,是不是人们就可以夜夜安睡了呢?
当然不是。古人的失眠,千姿百态。
辗转反侧
失眠,可能是在思念一个想见又见不到的人。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关雎》
有的人睡不着,是因为一遍遍想念着 '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 的 ' 白月光 '。忽远忽近的那个人儿,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动人心魄,仅是在月光下这么惦念着,便幸福足矣。
曾经在一个雾气笼罩的清晨,秋风夹着清冽的寒意向门帘袭来;屋外的菊花挂着露水,仰望着上空一双燕子挥翅而过。站在门口的晏殊,想到昨夜的一夜辗转,只道一句——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 · 槛菊愁烟兰泣露》
能不能给自己日夜思念的心上人写一封书信呢?他远眺着,只看到了连绵无尽的山峰和碧水,终究却不知这心上人在何处了。
车马很慢的年代,书信很远。那个一生都爱着的人,却只在深夜的辗转反侧里若隐若现。纵使是结发夫妻,相隔万里久而不见,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共剪西窗烛,同话巴山夜雨。
朱熹曾在《朱熹集传》中将 ' 辗转反侧 ' 解释为——
辗者,转之半。转者,辗之周。反者,辗之过。侧者,转之留。皆卧不安席之意。
' 卧不安席 ' 之间,有的人惦念着心上人,有的人记挂着遥远的家。晚上闲来无事,没有游戏打,也无剧可追,待在屋中甚是闲闷,思绪就不由自主地飘向了远方。
电视剧《九州海上牧云记》剧照
有的人睡不着,瞥向窗外,看到了无垠海面上 ' 千回百转 ' 的月色,于是赶快把屋内的蜡烛吹灭,将清冷的月光全都装进小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不知道远方的家人也在望着同一轮月亮吗?纵使月色无异,可张九龄还是想把此情此景捧在手里,和家人们一同分享。然而山水阻隔,故乡遥远,他一人独坐屋中,只能盼着和家人在梦中相见了。
有的人睡不着,踱步至门前,眼前没有海,只有——
霜草苍苍虫切切。
——白居易《村夜》
山里的夜很静,白居易倚门站着,对逝去母亲的想念和乡愁又袭上心头。夜幕下的渭村一下子仿佛没了人迹,这愁绪只能在孤寂中起伏不定。
他发呆凝望着远处的荞麦花,却意外地发现这些星子般的田间小花在朦胧的月色下宛若白雪,可爱极了。白居易一时也不知是愁绪仍在心头,还是荡漾在夜景之中,这独属他一人的不眠之夜,也温柔,也纯粹。
在游子心里,家是永远的彼岸。若是不能回家,那么就在茫茫江湖中结识另一个志同道合的游子,袒露心声吧。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友人也有离去时。
赵嘏念着许久不见的友人,在夜里独自伤怀。他一个人在深夜登上了江边的高楼,凝望着澄莹如天的江水,这水伴着月光,就像那天晚上一样。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赵嘏《江楼旧感》
只是此时此处,只剩一人了。赵嘏正叹着物是人非,心头却又涌起了进士落第后无奈返乡的惆怅。当年多好啊!人还未散,志得意满。
辗转只为思一人,却看皎皎月一轮。
夜不能寐
失眠,可能叹着自己的命运,也念着家国。
李陵在匈奴那里——
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
——李陵《答苏武书》
天汉二年,李陵向汉武帝请求率领一支军队与李广利共伐匈奴右贤王,然而汉武帝不给增兵。李陵只能带着五千名步卒深入善骑射的匈奴之军。装备和技能相去甚远也就罢了,匈奴的人数也远多于李陵之部,甚至数十倍有余。
正在鏖战之时,管敢叛逃,一下子暴露了李陵兵少无援之实。单于见状,立刻集中围攻李陵一众,直至其弹尽粮绝。不得已间,李陵向匈奴投降了。
后来,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李陵和他碰了面。过了十数年,苏武荣归大汉,想起仍在匈奴之地的李陵身在他乡而心系故土,于是写了一封信过去,想劝李陵归汉。
奈何李陵已犯投敌大罪,家人也全部被诛杀,就算归汉,也只是个行尸走肉。因此,李陵回信一封,大抵也是含着泪,落下了这《答苏武书》的字字句句。
虽然这封《答苏武书》被疑系后人伪作,但李陵身处匈奴之事不假。降兵在他国寄人篱下,想必李陵在每个能看到故乡明月的夜晚,都在耳边的胡笳声和马啼声中目不交睫吧。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阮籍《咏怀 · 夜中不能寐》
阮籍的失意,都在乐声里了。时年正值三国乱世,家境贫寒却自小就能写文章、吹奏乐器的阮籍读了不少儒家诗书,赞同老庄 ' 天人合一 ' 的思想,极为反对虚伪的礼教。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阮籍 ' 俊而淑悦,为志高 ' 之名已传出,他的第一次出仕之途被时任太尉的蒋济强迫,最终自己抱病而归,各方不欢而散。第二次出仕,阮籍受曹爽征辟,可是他仍旧婉言拒绝。
后来,曹爽为司马懿所杀,整个曹魏皇室也受到株连。不凑巧的是,阮籍原本就在政治上对司马集团不满,却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以一己之力扭转现状。于是他常醉着,或远走野外,或闭门不问世事,明明心里记挂着自己的抱负和天下,却只能消极避世、明哲保身。
敢问路在何方?政治环境如斯,无人可倾诉,无人可解愁思。心里压着事,到了深夜,一股孤独、落寞和不安就漫上了心头。夜不能寐,索性弹琴,或许个中滋味,这把琴可以略懂一二吧。弹着弹着,月光从窗口照了进来,伴着清风,袖口起舞。
可这雅静的月夜啊,却又为何从远处传来了孤鸿的嚎叫呢?阮籍不禁将自己假想为那只孤独的鸟,盘旋在孤寂的夜空,想必也只是 ' 忧思独伤心 ' 罢了。
这怎么教人睡得着?数百年后,有个落寞的文士也在对着夜空叹气,他就是张继。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面对北方动荡的政局,文士们为保全性命,纷纷离家南逃。当时,张继也是其中一员。他来到江南后,先过金陵,后又辗转,一路来到了苏州。那晚,苏州的夜还是一如既往的安静,渔火照旧亮着,寒山寺的钟声悠悠入耳。
可是这些在张继的眼里,都是写满凄凉的。此刻的他是一名怀着旅愁的客子,基本上看什么都不顺眼——月色清雅,却伴着凄惨的乌鸦之啼,和夜里漫起的寒意席卷而来;温暖的渔火也显得陌生极了,只能说眼前之景尽是他乡;就连钟声也是愁苦的,一声一声,扰人心。
张继难受极了,却没有暗自抱怨,而是提起笔,将这一晚的愁尽数落在了纸上。这一愁,却留下了千古名作《枫桥夜泊》。后人每每品起这首诗,都不由得与那晚失眠的张继共历愁绪。
电视剧《九州海上牧云记》剧照
安史之乱,' 国破山河在 '。在这场家国破碎的动乱中,居于西南地区的杜甫也失眠了。虽然杜甫的生活不如意,那晚 ' 屋漏偏逢连夜雨 ' 的湿冷也是他难以成眠的客观因素,但是说一千道一万,失眠的原因,是动荡的时局埋在他心底的积郁。
秋雨带着寒意,深夜打在冰冷的床上,不留一处干燥的地方。杜甫看着蹬破了被子的孩子,自己淋着冷冷的冰雨,不知道长夜何时是尽头。想起尚未平息的安史之乱,他感慨万千,直道——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他不由得开始设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在失眠的夜里,挂念的是天下人。
杜甫的失眠悲壮而凄凉,相比之下,数百年后苏轼的失眠就微妙且复杂多了,也显得清新脱俗。
元丰六年的一个秋夜,苏轼眼见月色正好,立马穿起刚刚脱下的衣服,开开心心地出门赏月去了。他走到承天寺,找到了同样还没睡的张怀民,在庭院里散起了步。真美啊!月光如水,积满庭院,树影也跟着进入 ' 水中 '。想起此时正在酣睡的其他人,苏轼感慨——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的失眠看起来是快乐的,可是快乐的人是不会失眠的。他在愁什么?那晚,苏轼其实在黄州,是因为被贬才到黄州的。而同他一起在庭院中踱步的张怀民,同样被贬谪。他们压着心里的苦闷,在月光下赏夜,也还是自适的。
说到底,' 夜不能寐 ' 的失眠,是不得志给愁的。
寝不安席
失眠,是因为 '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
据苏秦称,秦孝公曾一度失眠。当时,苏秦游说齐闵王,劝其不要发动战争,可谓巧舌如簧。在他看来,率先挑起战争的人,都会因为没有顺应时势而被别国孤立;贤明的君主可都是有能力让诸侯劳顿而自己独享安定以蓄积国力的,这才是霸王之道。
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苏秦拿自己国家的君主举了例子。他说,曾经的魏惠王强极一时,坐拥领土上千里、甲士三十六万,于是乘势主动发动战争,直攻邯郸,同时又邀请十二家诸侯一同朝拜周天子,矛头直指秦国。这么一来,秦孝公坐不住了,他——
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立刻动员全国修缮战守之器具,在加固防守的同时招募死士,并临时任命了一批将领,随时做好迎敌的准备。
结果怎么样?魏惠王发动的诸侯联盟,还是被曾经愁得一度 ' 寝不安席 ' 的秦孝公打败了。身为君主,当然不能败了先王基业,失了百姓国土。为大敌压境而失眠,合情合理。
和当时苏秦口中的秦孝公同样 ' 寝不安席 ' 的,还有项羽曾经的上司——楚王熊心。
楚国为秦国所灭后,作为楚贵族的熊心为了隐藏自己,在民间帮别人放羊。后来,秦二世时政局动荡,各方反抗势力涌出,其中就包括项梁一支。
在项梁起事后,熊心采纳了范增的建议,凭借自己的贵族身份与在楚人心目中 ' 名正言顺 ' 的领导者角色,自称为 ' 武信君 ',并被立为楚怀王(另一位楚怀王是熊槐)。
94 版电视剧《三国演义》截图,曹髦
后来,项梁在定陶因战败而死去,楚怀王便将宋义封为上将军,封项羽为次将,命宋义为主帅率兵救赵。谁知宋义在安阳逗留了足足四十六日,饮酒作乐,不再进军。项羽看这实在不妥,于是建议宋义审时度势,快速引兵渡河,如果可以和赵兵在巨鹿内外夹攻秦军,必然能大败秦军。
为了进一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项羽说——
国兵新破,王寝不安席。
楚王之军刚打了败仗,熊心因为担心接下来的局面,以致失眠。因为十分担忧,所以他几乎倾全国之力供宋义指挥,意在一举破秦。
不过,项羽的这番劝说和当下的处境并未让宋义改变心意,而宋义面前的人又是胸有大志的项羽,结果就是:宋义卒,死于项羽刀下。
秦孝公和楚怀王都是在面对强敌时,出于对自己国家和权力的担忧而睡不着觉。而《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失眠,虽然也有对局势的担忧,但是更多源于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的 ' 老臣心 '。
刘备逝世前,将未竟的帝王之业托付给了最信任的诸葛亮。诸葛亮在写给刘禅的《后出师表》中,恳切至极地说——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写下此句时,诸葛亮正在率兵南征,两天才吃一顿饭。但是,他说:'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
一切,都是为了完成先帝遗愿。因为担心自己不能完成先帝之托,诸葛亮纵使有可借东风之能,也还是挑着肩头如山一般的担子,寝不安席,夜夜失眠。而此时驻守大后方的刘禅还是不能让人放心,于是诸葛亮继《前出师表》后,又字句斟酌地写下了这样一份奏折。
所以,寝不安席的人,心里惦念的都是国家大事。
尾声
不同时代的人,各有各的忧愁和牵挂。平日里惦念的,最后总会在睡觉时间出来 ' 捣乱 '。
不同的是,古代人失眠时,喜欢望着月亮发呆,' 愁 ' 到深处,便拿起笔留下几句诗文。而我们失眠时,可能会打开早就扔在一旁、下定决心不再看的手机,或围观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或在社交媒体的界面中记录此刻的心情,我们也因而很幸运的有 ' 人 ' 陪。
古代人那份藏于文字背后的 ' 失眠孤独宣言 ',或许永远被封印在曾经山高路远、车马很慢的年代,它们一直沉淀着清雅又百转千回的诗意与美学。
作
者丨北辰
编辑 | 詹茜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