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过 客

 过   

大院老猫||江苏

1912街区如今在南京就如同北京的三里屯,无人不知。但是,这里20多年前是什么样子,即使南京本地人也不一定都知道,而我却记忆深刻。

那时这块地方是一大片民国建筑群,这些民国建筑的风格与紧邻的总统府一脉相承,当年是民国政府官员宅邸,解放后成了东南大学教职工宿舍。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因孩子要在附近入学,在东大任教的哥哥便将这处住房让给我暂住,谁知这一住就将近9年,算起来这是我长这么大除了现居处外,住的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了。

这些民国建筑虽已年久陈旧,但骨子里依然透着不俗的气质,用现在的标准衡量,都是双拼和联排别墅。像我居住的这种双拼小洋楼,每栋左右两户,每户上下两层,每层都有三、四个房间,并各有独立的厨房、卫生间、洗浴室,楼下的侧面有小院子,楼上的楼顶有大露台,房间和楼梯全部是木质地板。而联排洋房除了楼下侧面的小院子变成后面的小天井外,其他格局没有区别。可以猜想,当年能住上这样一套房子的官员,职位不会太低,就是现在楼上下分住两家,条件也算很不错的了。

每两排房子之间,便是一个向阳院,院子很深,院门临太平北路,名曰板桥新村。搬进这样的院子,生活方式好像也回到了那个年代。孩子们在院子里尽情地追逐嬉戏,无拘无束地相互串门,享受着与高楼住宅不一样的童年。大人们虽然有着知识分子特有的矜持,但在这种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居住环境中,有礼而又有节的交往也是免不了的。

楼上住的是一对退休教师夫妇,他们的儿女都在国外。老夫妇俩特别自觉,每天晨练买菜回来,上楼把楼梯门关上后就很少再下楼打扰,如果下来敲门,不是送来女主人包的饺子或自制的糕点,就是提醒我们生活安全方面的事,对我们有着一种长辈的慈祥和关心,或许是我们这个三口小家让他们想到远在国外的儿孙们吧。

与隔壁楼下的邻居则是通过他家的小狗而相识相交的。这条块头不大的串串狗全身毛色金黄,却长着一张包公般的黑脸,它家人整天昵爱地“黄黄“黄黄”地唤它,我们一家背后却叫它小糊脸,因为从我们搬来它就没给过好脸色,每次从它家门口经过,都像见了仇敌似的冲出来,一路追着狂吠,直到我们逃进家门,才余怒未消地悻悻而去。但小糊脸有个致命弱点,就是好吃,凶归凶,给它吃的并不拒绝,特别是对我们家朋友送的靖江肉铺情有独钟,因此很快就被我们投其所好收买,与我们化敌为友。后来发展到每天下班时坐在院子里对着大门等,远远地看到我就飞奔过来,直起身子往我怀里扑,小尾巴一个劲地摇,嘴里还呜呜有声,比见到它亲妈还亲。平时只要我们家门没关严就溜进来赖着不走,有时休息天早晨想睡个懒觉,它竟放肆地窜进房间两只小脏爪扒在枕边催我起床。小糊脸妈妈过来喊它回家吃饭,一来二去,两家熟悉起来,成了相处很好的邻居。后来搬家之后,我们还寻着新地址带着肉铺去看望过小糊脸几次,这是后话。

因为紧邻总统府,时常会有一些过往的游客进院参观,对着这些老建筑拍照留念。有一天我刚出大门,就见到一个挎着单肩包,身材挺拔、气质不凡的中年男子从门口经过,我一眼认出他是几年前那部家喻户晓的电视剧《渴望》中扮演罗刚的演员!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没人注意到他,我虽然很激动但也不会冒然打扰,一直目送他的背影远去。最近才从网上得知,这位优秀的演员已在多年前因病离世了,真是令人唏嘘感叹。

有一年一个冬日的下午,我在家赶写一个稿子,因为是工作日,院子里静悄悄的。突然听到有人敲门,开门看,门外站着一个穿着时尚的老太太。老太太告诉我,她是从澳门来的,她父亲原来是民国政府的官员,她在这套房子里度过了童年时代,50年前她们一家去了台湾,这次到南京特意来看看小时候住过的房子。老太太进门后挨个房间看,激动地告诉我哪间是她父母的房间,哪间是她和妹妹的房间,她指着客厅进门的地方说,这里当年有一道墙,外面是保姆住的。对着她指的地方仔细一看,果然依稀可见墙基的痕迹,我恍然明白,为啥整个房间都铺的地板,唯有外面这一块是水泥地面。老太太指着南面的窗外说,当年外面是条棚户房巷子,住的都是一些拉黄包车、做小生意、打短工的人家,我听了又是大吃一惊,因为现在窗外巷子仍是一片自建民房,住的基本还是这样的市井劳动者,几十年了竟然变化不大!

又是一年的某一天,我下班后在院门口看到一个白发老者带着一帮人,对着这片房子比比划划地说着什么,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认出白发老者是赫赫有名的省纪委前书记曹克明,彼时他已到省政协任职。后来从报纸上得知,他是亲自带队对政协有关提案进行实地考察的。

不久,便传来这一片老旧建筑群将进行大规模改造的消息,很快窗外巷子里的自建民房开始动迁拆除。而对这些留有深深时代印记的民国洋房,是拆除重建,还是修缮保存?各方意见不一。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争议讨论之后,最终院子里还是贴出了拆迁的公告,除了最前面靠近长江路的一排红砖洋房,还有太平北路临街的几栋独栋老别墅(据说其中一栋是当年孙中山行医的诊所),其他所有房子的墙上都写上了大大的“拆”字。

回想在板桥新村居住的日子,印象最深的是每天早晨起来,从卧室里端出便盆倒入外间的厕所,清洗干净后放到侧面小院子里晾晒,晚上临睡前再收回屋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光仿佛被定格复制,日子是那么的缓慢悠长,一度让我产生岁月静好、伊人不老的错觉。如今蓦然回首,20年弹指一挥间,我,还有当年与那片建筑有关的人们,都是这一段岁月的匆匆过客。

插图/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袁梅林,笔名:大院老猫,江苏南京机关工作人员。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主       编:冬   歌

执行主编:蔡泗明

责任编辑:吴秀明

邮箱183074113@qq.com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5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

原创作品在本公众号刊发后,视为作者自动授权,本公众号有权择优稿件汇集公开出版。其他网络平台转载本公众号作品,需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

(0)

相关推荐

  • 桂树开花了

    一走进那条街,香气就扑鼻而来,沁人心脾.每到这个季节,街上的行人特别多,有过路的:有专门看花的:有照相留影的,这条街也就成了人们心中的桂花路, 有时候,人们把花枝摘下来,带回家用一个瓶子装起来,基本能 ...

  • 贾国勇/车马无声书自香

    扬州的巷子青砖垒就,是窄窄的,高高的,抬头看天,只能看到一条明亮的线,如高墙大院一般,幽深之极.阳光照不到的地方,还能看到有苔藓正旺盛生长,恍若置身于久远的年代.巷子的拐角处,一个老太太正坐在那儿做针 ...

  • 故苏小巷——闾邱坊巷

    从史家巷穿过皮市街,就到了闾邱坊.1956年,我升入2年级,我们全家搬到了閤村坊16号,每天上学要穿过闾邱坊,到史家巷小学上课:下课又要穿过闾邱坊回家.我班有4位女同学住在闾邱坊,下课后经常到这些同学 ...

  • 《安家》| 最是金钱考验人性【775】

    去年<安家>上映的时候,就听说这部剧很火,一直没有得空看,这两个月,每天抽一点时间,总算是追完了全剧. 看完这部片子,我最深的感受就是:最是金钱考验人性. 01 龚先生因为家族企业资金断裂 ...

  • 武汉这些百年老房子,真的好好住

    每次走在汉口街头,你对那些老房子好奇过吗?   和摩登社会迥异的建筑风格,从角落里长出来的小植物,每栋房子都是一座时光博物馆.池莉曾形容武汉的老建筑"片砖片瓦都是诗".   老房子 ...

  • 【灵璧美文】胡同里的春天

    胡同里的春天 文/欣雅 我新搬迁的居住地在一个胡同里面,那里有些老房子,还有许多近几年翻新的两三层的楼房,我租下一套不知是一几年修好的三层小楼中的第二层,一楼是两位老年夫妇住的,三楼是一个儿子在读初中 ...

  • 散文||麦 客

    麦   客 张志荣||甘肃 当又一个麦收季节到来,一台台收割机忙碌在田间地头的时候,看着机械化程度这么高的收割效率,分分钟就能收完一块麦田的情景,我不由得想起多年前我的父辈们当麦客的经历. 我的家乡在 ...

  • 【大家散文】客族

    目录 ⊙客族 (散文.  作者 舒砚岺) ⊙立秋 (散文.  作者 舒砚岺) ⊙  作者简介  ⊙大家文学网微信投稿通告 客族         舒砚苓作品        这几天,杭州的樱花开得正繁,且 ...

  • 赏读散文《在没有父母的老屋 我只是故乡的客》,游子的乡愁催泪

    赏读散文《在没有父母的老屋 我只是故乡的客》,游子的乡愁催泪

  • 【望安山文学】慕宗彦||人生如客(散文)

    人生如客 作者:慕宗彦     主编:非   鱼 在山上采掘药材的妻子午后回家问: "王老师死了?" "没有,别胡说." "那怎么在微信上发现他孙女发 ...

  • 专栏|逍遥客:风 · 散文

    风 文 / 逍遥客(江苏如皋) 孤独的街头,我屏住呼吸,张开双臂,寻找拥抱风的感觉,或许,没有能够感动上苍,一丝丝的希望,在静静的等待中慢慢远去,恍惚之间,发现嘴角的弧度,恰是你淡淡的忧伤:心头泛起的 ...

  • 立秋微雨客归乡【散文】

    今日立秋,微雨绵绵,在清冷的风吹拂下,密密地斜织着.我和女儿打着一把玲珑的小伞,坐车回乡,看望独居的父亲. 坐车前,经过一家大药房,想到父亲吃的药可能要没了,不由自主地就走了进去,询问有没有" ...

  • 【河南洛宁 余旭红】原创// 牡丹花都,“汤客”趣话(散文)

      2021第104期总第1448期  牡丹花都,"汤客"趣话   2021年4月10日晚,第39届洛阳牡丹节隆重开幕,八方客人循"香"而来,这"香& ...

  • 华夏杯中外诗歌散文大奖赛暨华夏国际诗会初选:543号西贝诗词客

    沁园春·耄耋祖父      西贝诗词客 耄耋祖父,躬耕不倦,勤劳无怨. 羡华年八袟,人生稀有,知恩孙儿,献祝寿篇. 长寿眉开,南山松齐,此际应须锦绣环. 几经年,人人称善,个个称贤. 祖孙情深百年. ...

  • 【酒家】曾为一夜青山客(散文)

    当我站在凤江的院子里,用相机长镜头去捕捉擂鼓台的时候,只能看到一抹白色,这是山巅积存的雪.天与云,楼与观,上下为之一白.在人间已是巅,又何苦上青天.雪色落在高寒处,是如此的风华绝代.白雪之上,一眼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