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守望(三)

守望(三)

柳暗花明

黄名做了最坏的打算,实在安置不好宁可背个处分也要选择自主择业。但妻子红梅却有不同看法,他觉得黄名今年不选择转业,儿子无法落户口,上高中的事可能会被耽误,为了孩子只得忍气吞声。

黄名感觉十分憋屈,干脆也不再想安置的事,他想带儿子尽快回蒙,照顾孤独生活在那里的妻子,他是多么地渴望回归到正常人的家庭生活。

就在他准备出发的前一天,县委组织部通知黄名明天上午十点到县委办公室去一趟,县委张书记要亲自找黄名谈话。

一不做二不休。黄名决定把自己的憋屈全部道出来。

第二天早上,黄名背着部队配发的黄书包,准时来到了县委办公室。办公室李主任很热情,把黄名引到张书记的办公室。

“黄名同志辛苦了,听说你转业到我们县来,我们很欢迎!”张书记边说边握着黄名的手,并示意黄名坐下。

两人并排而座,办公室主任给黄名递上一杯茶水。张书记示意办公室主任也坐下来一块听听。

“感谢张书记对我们军转干部的关心,我们对安置岗位是有点看法,提出一些想法也是正常的,但决不是不讲政治、不顾大局,不讲党性……”黄名边说,张书记边听,并没有插言。

“黄名同志,你说的有道理,谈谈你的困难。”听完黄名的倾诉,张书记温和地说道。

“书记,这是我在部队期间立功受奖证书和发表过的各类文章的资料,请您过目!”黄名打开黄书包拿出一堆资料,双手递给了张书记。

张书记看得很仔细。然后把资料交给了李主任。

“黄名同志,你为祖国守边防二十多年,又多次立功受奖,我们应该帮助你解决困难难题。”张书记说。

“我孩子今年中考,因随军到蒙影响了学业,考试成绩并不理想,上不了重点中学;妻子原来在县三中当过副校长,随军后安置在了属地教育局,妻子目前还独自在蒙,我对妻儿都有愧疚感。”黄名说着有些伤感。

“李主任,打电话让教育局郑局长来一下。”张书记吩咐办公室主任。

“据我了解的情况,你长期在边远艰苦地区工作,按照本地优抚政策,子女中考可以加分的,一会等教育局长来了看看该怎么办?”

“你妻子原来在三中当过副校长?能说一下她的名号吗?”张书记接着问。

“张红梅,一直在咱们县三中从教,当了副校长后随军到部队的。”

“张红梅,原来是咱们县的名师,敢抓敢管的校领导。”李主任说道。

“我来咱们县时间不长,看来李主任比较熟悉,这样的名师你不觉得应该人尽其才吗?”张书记说道。

说话间,教育局郑局长也赶到了书记的办公室。

一番介绍后张书记开口说话了。

“郑局长,你看看黄名同志的资料,对他儿子中考有什么优惠政策?对其妻子张红梅同志的安排有什么建议?”

郑局长从李主任接过资料边看边说“按中考加分政策,边远艰苦地区的军人子女中考可以加20分,立过二等功的可以加10分,合并计算后孩子应该可以上重点高中。”

“你郑局把这事办妥了”张书记强调说。

黄名心中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此时他的心理期望值已达到了最高。

“张红梅同志原来是咱们县的教学骨干,也是比较出色的校领导,我们听从县委的安排!”郑局长还是有些滑头。

“安排到你们教育局有意见吗?”张书记问。

“我没意见,只是编制上满编,目前没岗位?”郑局长来了个软钉子。

“你们局的王督学年底不是要退休吗,让红梅同志先到局里帮助工作可以吧。”张书记也是软中带硬。

“可以,我们欢迎,欢迎!”郑局长说道。

“好吧,这两件事你郑局长负责协调好,办到底。”张书记又嘱咐了郑局长几句,郑局长起身离开了。

“黄名同志,对我们的安排你满意吗?”张书记笑着问。

“满意,满意,十分感谢书记的关心关怀!”此时的黄名对自己安置好坏已经毫不在乎了,在他看来,能把妻儿的问题解决好,背在他身上多年的重担终于可以卸下来了。

“对你的安置,我们也会慎重考虑,请你放心,我们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张书记接着说。

“感谢张书记,希望我们军转干部都会有一个满意的岗位,我们会在新的岗位上亮出军人的作风,干出军人的样子。”黄名此时已经心满意足了,他考虑的仍是一起转业的战友。

“放心,对今年复转军人的安置,我们会认真研究!”

“谢谢张书记,我代表全体转业的战友向你表示感谢”。说完后黄名向张书记郑重地行了一个军礼。

“好吧,今天咱们就谈到这,快回蒙照顾你的爱妻吧,也代我问她好!我们欢迎她重回故乡大展宏图!”张书记笑眯眯地说。

谈话轻松愉快地结束了。走出县委大院,黄名迫不及待地拨通了红梅的电话。

十几天后,选岗会议重新举行。这次提供的岗位有二十多个,大家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在蒙的黄名被告知可以不用着急赶回,他的岗位被初定为看守所教导员。虽然是降一职安排,但黄名觉得十分知足。

春暖花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黄名常把这两句诗挂在嘴边。

新学期开学的时候,儿子黄河因享受军人加分政策,顺利地进入了县重点高中一中上学。妻子随调也被安置到了县教育局,虽没落编,但毕竟是在局里工作。自己也到县公安局报了到。过几天经过公安系统的统一岗前培训,自己很快也就上岗了。一家人终于团圆地生活在一起,黄名感到十分的幸福。

但平静的生活很快就被儿子入学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打破。

由于黄河在蒙上的初中,基础比较差,虽然进了重点高中,但与大多数学霸同台竞争,感觉十分吃力,虽然很努力,但考出的分数却很不理想,在班级里基本是垫底的水平。黄河感觉有些心灰意冷,也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母亲红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身在教育局工作,自然会利用自身资源给黄河更多帮助;但这种压力使黄河根本无法接受,为此母子俩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

对于妻儿的情况,黄名心里也着急,但苦于没有更好的办法。在他的意识中,孩子能考上个大学就可以了,关键是健康地成长,快乐地生活,先成人后成材。理念上的差异,让妻子对黄名产生一些负面情绪。

“听说某市有人才引进计划,我想辞职去试试!一来我想到大城市闯闯,二来有机会把孩子户口迁过去,这样可以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考上更理想的大学”。吃过晚饭后,妻子突然冒出这样一个想法。

“你在教育局工作不是挺好吗?儿子刚入学不久,你也不要太着急,着急吃不了热豆腐,短时间学习跟不上,过段时间会好起来的。”黄名道。

“我在教育局就是一个帮忙打杂的,我不想过这样的生活,也不想靠等,来解决问题。”红梅突然变得强硬越来。

“我们生活刚刚稳定,一家三口刚刚团聚,难道又要过那种牛郎织女的日子吗?我还是奉劝你别再瞎折腾了!”黄名有些火了。

“这怎么叫瞎折腾呢?我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考虑!”红梅也有些生气。

“行,你愿意怎么折腾你就怎么折腾去吧!”出于对妻儿的愧疚,黄名还是软了下来。

第二天,妻子真得辞职了,她铁了心要参加某市的教师招考。

笔试、面试一切十分顺利,红梅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教学管理经验,受到面试官的充分肯定。她顺利录取到了某学校任教。接下来按人才引进计划规定,她想快速地办理自己和儿子的落户。这时,购房又是摆在她眼前的又一个重大难题。

为了儿子,红梅算是横下心来了,不管再难都要一条路走到黑。和老公商量,把老家的房子卖掉,加上黄名的转业费,总算付了个首付,夫妻又背上了沉重房贷压力。

红梅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自己和儿子落户解决了。就在高一的下半年,黄河虽不情愿,但还是被转学了。

来到大城市,不同的生活环境,不认识的新同学,不一样的教学模式,让黄河感觉适应困难,但好在有多次转学的经历,黄河还是逐步地适应了这里生活。换句话说,黄河更喜欢这里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

夫妻再次两地分居,黄河与母亲再次一起生活,“青春期遇上更年期”,生活中的矛盾自然增多,黄河对母亲的管教越来越抵触,陪读的日子磕磕绊绊。而远在老家的黄名,进入新的工作岗位,便一心扑在了工作上。对于妻儿的关心,感觉鞭长莫及。日子还是要过,熬,可能是最好的办法。

高考结束了,黄河终于考出了较好的成绩,虽然上不了985,但可以选择211。对此,全家都十分高兴,特别是红梅,感觉自己的决定十分正确,付出也是值得的。

但在填写报考志愿时,一场家庭战争又不可避免。黄名坚持让儿子报考军校或回山东念大学,而红梅坚决不让儿子再从军,坚持让儿子选择报考京津上海的学校,最好留津读书。争执之下,儿子还是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去南方上大学,他的九个志愿清一色的南方院校。这或许是黄河对父母的一种无声反抗。

一张云南大学的录取通知让黄河十分兴奋,而对于红梅来说,却是十分失落。从此,一家人要过着三地分居的生活。

关注朋友圈

黄河开学的时候,红梅本想送儿子到云南大学报到,但黄河坚持要自己报到。红梅觉得很失落。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万里儿不愁。儿子临行前,红梅精心地给儿子做着各种准备,生怕孩子缺这少哪。但入学后的黄河就像一只放飞的小鸟,终于可以放飞自我,腾飞在天空。儿子像断了线的风筝,红梅突然间再也找不到手中的那根线了。

每天看云南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定时收看云南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这成了红梅每天的必修课,只要有云南的各种新闻,红梅都会浏览网页。儿子去了云南,她的心也好像被儿子带走了。但怕影响儿子学习,红梅又不想给儿子打电话,实在想儿子了,她就会发个微信问候一下。

“挺好的”成了儿子标准的回答。红梅是多么期盼能看到第四个字。

这天下午,红梅终于接到了儿子主动发来的短信:“我挺好的,吃的也好睡得也好。”这意思虽和以前没多大区别,但是儿子主动发来的,且已远远超过了4个字,是12个字。红梅眼圈红了,终于看到了儿子主动和自己交流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