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河街早酒

河街早酒

沙洋是依汉水而建的一座古城,当年刘玄德败走“汉津口”就是在这里,素有“小汉口”之称。

沙洋小城的早酒,与码头文化溯源颇深,在湖北还是有些名气的。对于有小“汉口″之称的这座小城来说,天刚放亮即呼朋唤友。在河街十字路口,一个叫“黑皮”的牛杂店,或是建设街菜市场对门高建林夫妇的早点铺。几个人,叫上几个“码子”,或者干脆简单点来一碗牛杂面或牛肉面,随手拎个矿泉水瓶子到隔壁酒坊,沽来半斤八两纯粮酒,小城居民一天的生活就在早酒中拉开了序幕。

对于工作、生活,两忙碌的我来说,着实无法理解清早么事不做?悠哉乐哉地喝酒的清闲。

机缘巧合,荆门的同学来沙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非常兴奋,以献宝的口气,大手一挥,说:“走,喝早酒去!到沙洋必须喝早酒,不然就不叫到过沙洋!”

客随主便,第二天一早,同学们睁着朦胧的睡眼,怀揣着好奇和向往,随我走街串巷来到河街喝早酒去!

在沙洋的这个小县城上,你丝感受不到地市的喧嚣与繁忙。街道上的人和车不急不躁,基本上是想怎么走,就怎么走,乱中有序。这种安然闲适,是大城市无法比拟的,让你恍惚间觉得时光倒退了三十年。

早酒铺子,集中在河街至五一路窄窄的马路两边。一间陋室,甚至街边檐下即是大堂。一张矮桌、四张条凳,或几把歪歪斜斜的椅子,就是一桌酒席。众多男男女女已经围坐在小桌边,谈笑风声,喝得酒酣耳热;酒友之间勾肩搭背,显得亲密无间。一场早酒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我们去的稍晚,小屋里早已客满;于是拣摊铺的外墙角坐定。面对琳琅满目的各色吃食,同学们茫然不知所措,店主热情地说:"不要紧,随便点,随便什么都好吃!"

我们这些平时很少喝早酒的外行,根本看不懂那些吃食的名堂,不觉露出胆怯之色,皆嗫嚅退后。在我的鼓励和摧促下,同学们围在摊铺老板面前,点起餐来。

不一会儿,杯盘碟盏次第上来,将小小的桌面铺得满满当当。腌红辣椒,鲜鱼片、鲜鳝片、牛杂火锅架了起来;再配以鲜肉糜、各色卤菜、新鲜爽口小菜,配着白瓷碟儿,倒也好看。

桌子中间摆着四个粗瓷大碗,大碗中装着热乎乎的高汤,下面垫着浅口碟子。我同刘姥姥进大观园,不明就里。心想,碗下垫碟子是个啥讲究?再看看满桌生鲜,不见火锅,又操心是不是要吃生的。正满心疑惑,店家来了,拎着个酒精瓶子,极其熟稔地往四个粗瓷大碗下的碟子里,注入液体酒精;再将酒精碟紧挨在一起,拿起桌上的竹筷略沾酒精,火机一闪,点燃竹筷,插入碟里,蓝色的火苗"刷"的串遍碟子,引得我们一声惊呼。

我们直呼不安全,店家和老食客们却满不在乎,声称自从开店以来从未出过安全事故。于是我们只好万般小心,又好奇地坐下,不相信这酒精火焰能煮熟食物。

蓝色的火焰窜起一碗多高,声势吓人;不一会儿就将粗瓷大碗里的高汤烧开了。我们将各类生鲜加入汤里,开始倒酒,开喝。

茅台、五粮液等名酒,此情此景是不相宜,不接地气的。最好是街边酒铺打的散酒才应景。只可惜头天夜里的宵夜酒还未散尽,非为不想,实为不能,只好以啤酒待客。

锅里生鲜未熟,酒杯先端起来,仅以沙洋特产小粒花生米下酒,算作铺垫。店主边做生意边和我们胡聊说,沙洋的早酒文化由来已久,难溯源头。男女老少都喜欢喝早酒,由此使得早点的品种繁多,味道鲜美。从达官贵人到贩夫走卒,都在早酒摊前聚首。甚至有些省部级高官也放下身段,品味这一平民文化。坊间的传说难辨真假,但早酒文化的魅力也可见一斑。

说笑间,鱼片,鳝片,肉片都滚熟了。主人将肉片汤盛入我们碗里,汤色清亮,肉糜雪白;喝一口,无比鲜美,大家称赞不已。

喝完汤,吃完鱼片,鳝片,牛杂我们却犯了难。那碟里的火焰窜得没有一尺也有七寸,根本无法下筷。店主看到我们的囧态不禁莞尔偷笑,遂亲自动手授以秘诀:站起身,拿稳筷,眼要疾,手要快,一击必中,快进快出,方能手到擒来,才得享美味。然后给亲自给我们做示范,真如蜻蜓点水,百发百中,动作熟练,轻松自如。我们依样画葫芦,却还是显得手忙脚乱,狼狈不堪,望美食而兴叹。只好等火势尽了再去取食。店主一边擦着头上的汗水一边摇头说道:"火头老了,不好吃了!"

吃吃喝喝聊聊,时间在不知不觉中飞逝,已是日上三竿。街上的早酒兴味正浓,人们并没有散去的迹象。店主说,早酒从凌晨四五点喝起,最晚到中午十一点才结束,食客们悠闲得很呢!又说,沙洋是个慢生活的小城市,所以早酒才长盛不衰。如果离开这里去往大城市,那里的人们生活压力大,人们为了生活四处忙碌,奔波,在那里早酒是没有市场的。

早酒喝完,来一碗当地的清汤面,上面铺了一层店家自制的"码子",味道好极了。吃饱喝足,请客之人于是摇摇晃晃地走到,沾满油渍泛着油光的简易吧台,趁着酒兴高呼:“老板,买单!”或现金,或微信或支付宝结帐走人。

浊酒一杯,倒映世间千姿百态;早酒两口,饮尽人世酸甜苦辣!

个人认为,早酒是一种文化,承载着沙洋这座小城,几千年的沧桑历史和这座小城的日新月异的变迁。

河街早酒,小桌上推杯换盏,谈天说地,气氛犹为热烈。生活的美好丝丝缕缕在说笑中弥漫开来,我们这些生活在十八线“城市”的市井小民的幸福,不就在这窄街小巷、矮桌条凳、平民早酒里吗?

插图/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渔歌本名余斌,1966年出生,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人,爱好文学,曾有散文和诗歌十几篇刊发于荆门日报,荆门晚报和诗刊。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   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孙   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