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巴 东
巴 东
天色渐暗,与黄昏时候同来的细雨,淅淅沥沥在窗外飘落着。宿住在巴东紧靠长江南岸的这家馆舍,透过房间的落地飘窗,江中航道上的航标灯,在夜雨中更显谜茫。江水与巴山朦胧一片,只有夜航的江轮上,那同船前行的、射向夜空的船灯明晰可见。
独在异乡为异客,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第二次到巴东。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重庆参加一个短暂的学习班后,乘游轮顺江而下,中间停靠的地点有巴东。彼时的巴东县城,当是人们今天说的老城,三峡大坝建起蓄水后,老城淹没在江水中了。多年后在脑海中的记忆,老城就是长江边上一条街道,或是我当时只走过老城的长江边上的一条街道?
今天,因工作再次来到巴东。
汽车在连绵不断的山峦交替中行驶,终于看到了山下碧绿的长江,也远远地看到了巴东县城。九曲十八弯的下山坡道后,行驶在巴东县城的街道上了。街道干净整洁,是我行走在荆楚大地时,见到清洁的保康县城后,再次相遇到的整洁城镇。
眼帘中秀美洁净的巴东,使人身心舒适、愉快,一扫旅途中的疲惫。经过紧临长江边上的这座大桥后,看到街道上的横幅,上书“干净自强”。眼睛为之一亮,自己猜测这是不是巴东精神?
“干净自强”,简单明了!干净,映衬出自己的精神风貌;自强,努力向上,奋斗不止。没有谁会随便成功,汗水和努力都不会白费。不怕路长,只怕心老,自强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干净自强”,所展示的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品质,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干净自强”!在巴东人们的心中,肯定比我理解的更有情怀?
下午联系工作后,特意走在巴东县城的街道上。受地势的限制,县城的街道差不多都与长江平行,街道卫生整洁。来到一个山坡边,是北宋名相寇准公园。寇准在宋太宗兴国6年出任巴东县令,历时三年。寇准在任期间,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公正廉明,爱护百姓,民称“寇青天”。留存诗作125篇,编著了《巴东集》。
巴东在抗日战争中为国家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1937年12月,南京被日寇攻陷,国民政府迁都重庆。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三万多人员和东南各地的十几万吨轻重工业机器、军用物质,据说其中还有故宫文物,可以说是整个民族的精华,是国家抗战仅存的元气,亟待继续迁移重庆等西南地方。彼时入川,没有铁路只有少量公路,水路差不多是唯一选择,而宜昌以上的三峡滩多浪急,航道狭窄,只适合小型火轮与木船航行,急流险滩处需要靠人力在江边肩拉江水中的行船逆流而上。40多天中,空中有日寇飞机轰炸,20多条轮船,850多只木船,不停地在三峡来回穿梭,将涌入宜昌的人员与物质抢运到了重庆等地。民生公司卢作孚在《一桩惨淡经营的事业》中回忆:“两岸照耀着下货的灯光,船上照耀着装货的灯光,彻底映在江上。岸上每数人或数十人一队,抬着沉重的机器。不断唱歌,拖头往来的汽笛,不断地鸣叫,轮船上超重机的不断呼号,配合成了一支极其壮的交响曲,写出了中国人动员起来反抗敌人的力量。”2008年在宜昌建立了大撤退纪念园,再现了纤夫拉船抢过险滩的悲壮场景:用尽体力、献出生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无数船工纤夫里,其中就有大量巴东民众。
巴东,地域辽阔山川纵横。自古以来,巴地民众,因山而居,耕山为要,也薪火相传。工业文明的今天,当要用尽智慧,流出汗水。发挥出境内山与水的优势,充分的做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走在幸福康庄的大道上。
今天的巴东,凭三峡移民建设之机,自强不息生机勃勃。当你顺江东去或是逆流而上,来到巴东时,不妨多盘桓几日?感受土家苗家儿女的淳朴、热情,去游神农溪、巴人河、无源洞,沫巫山云雨,践明月峡古栈道,存照神女峰前。
青山绿水聚巴东,爽气西来涤巫峰。
干净自强人不息,试与神女比妆容。
图片/网络
作 者 简 介
方亦飞,1984年学校毕业参加工作,从事金融经济管理至今。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