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居家游:老家闲情

成熟的稻田

1

国庆期间,没有去景区打卡、赶拥挤的人潮。大部分时候,躺在家门前的躺椅上,看金黄色的稻田、蓝白分明的天空、不远处的青山,发呆;身旁伴着外婆、母亲,听她们闲话家常。傍晚,与母亲在田埂上散散步,到了夜间便早早歇下,不到10分钟,已能进入梦乡。

第二天清晨,推开窗户,清新的空气,钻入鼻尖;成熟的稻田,映入眼帘;青山,溪流,亲切自然。

这个假期,节奏舒缓,生活轻松,很是惬意。

山中小路

2

这次比以往与外婆待在一起的时间更长。外婆的确越来越衰老了,思维状态大不如前。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即便只隔了一天,就不记得。比如,她打开了我家二楼阳台上的门,但是又关不上,当时我在玩手机,没顾得上帮她,第二日,她看到门开着,便提醒母亲,“你家二楼的门不知是什么时候打开的,都没有关上。”

外婆不记得近前的事,但以往的事,又能记得清清楚楚。她说,有一次,我听说,她的娘家在横岭底村,便问她,“外婆,你是横岭底村人吗?”外婆说:“是的”,“那你怎么不回那里去呢?”我问。没等外婆回答,太婆说,“外婆回去,我看,就你会哭。”我立即说,“我不会哭,我有妈妈。”想了一会儿又说,“可能舅舅不会让外婆走。”……五六岁的我,说过的话,都在外婆的脑子里。

外婆一会儿有些糊涂,一会儿又很伤感。她说,她年纪这么大了,我见她一次少一次。要是她走了,我还没有结婚,那就是最大的遗憾。她说,她知道,我从小不太喜欢孩子,若我执意不想生孩子也不打紧,只求我找个伴,平常日子有人陪伴,生病的时候有人照顾。

对于外婆的请求,我从来不松口,因为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这样的人,毕竟繁琐的家庭生活,我并不向往。然后,外婆又说起了他,这么多年过去,竟然还记得他的名字。外婆说,他也是温温柔柔、清清秀秀的男孩子,只是你俩缘分浅。听起来很是惋惜。

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合适的人、合适的时间、合适的自己,一个都不能少。

外婆最坚持的事,依然是看不惯外公,外公做什么都是错。她自己婚姻不幸福,仍就希望我幸福。在她眼里,我永远都是那个没长大,需要呵护的小姑娘。想把一切好吃的都给我,所以每次回家,她总是感叹,你这次回来,我都没做什么好吃的给你。而每次离家,她都要看着我走。她是我心底最温暖的所在,可她说,她连5年都没有了。

开得很艳的夜来香

3

中秋节,外婆家很热闹。三个女儿,一个儿子,携上家人,齐聚一堂。

男人们酒过三巡,闲话聊天。大家对现在的生活都很满意,唯独我单身的事情,让大家觉得美中不足。外婆的弟弟,妈妈的舅舅,我的舅公,建议我父亲:今年,她要是不带男朋友回家,就不准回家过年了。

这种恐吓,其实,我一点也不怕,不让我回家根本不可能,一来父母舍不得,二来,若我真不回去,父母不仅得不到女婿还少了个女儿,这么吃亏的事儿他们肯定不干。

果然,舅公说完,父亲说,个人有个人的命,也不一定非要结婚。但,他也仍然期待,不逼迫,只希望,顺其自然。我那心直口快的父亲,在人前保护我的尊严,也是不容易的。

因为,只要在家多待些日子,我与他,无可避免的就会争执一番。我们俩都是争强好胜的个性,谈话时总想将对方说服,当然无论是逻辑、语言我都更胜父亲一筹,但是他胜在蛮不讲理,后来想想,好吧,谁让他是我爸呢。他爱我,我也爱他,爱能包容一切嘛。

刚出土的红薯

4

10月2号一大家人聚在一处,庆祝表弟考上公务员。我比表弟大10岁,原本他在我眼里,一直是个孩子。如今工作几年,他能果敢地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不知不觉,表弟已成长为优秀的青年,发自内心的祝贺他。

表姐的女儿,个子已经窜的很高,本以为她还在读小学二年级,原来人家已经是四年级了。不得不感叹,时光过得真快。

孩子们快速地长大,老人们快速地衰老,中年人变化则比较缓慢。50岁出头的的小姨,穿着裙子,还像40岁。母亲这几年衰老的速度也在减缓。唯独过了60岁的大姨,老态毕现:身形单薄,佝偻着背。

近十几年,她带的孩子太多,4个外孙、外孙女,都有帮忙带,最大的外孙女,就是她一手带大的。孩子虽说是天使,但是折磨人的时候,一点也不手软。养育孩子,是真辛苦。

清澈的小溪流

5

家里的枇杷树被砍掉了,枇杷树长得很快,树干粗壮,枝叶茂密,只是结出的枇杷很小,还酸,父亲将枇杷树锯掉,将枝干给外公送去当柴火。86岁的外公,很健康,他还能用斧头将枇杷树给劈开。我试了试,只是划破了点树皮。外婆说,我要是能把枇杷树劈开,她还真就服了。可惜,我没办法让外婆服气。

村子里变化很大。村长书记一肩挑,据说,这个书记要为民办事了。镇里会给他发工资。不用因为占点小便宜,尽想着自己的事儿。我想,不管要不要为民办事,散步道河边堆着的沙子,总要清理干净,要是过年回家,还是堆在那,那就是没有为民办事。

老家是父母的地盘,他们在老家如鱼得水。而我,刚开始几天,挺自在,后来就觉得无聊,我成了老家的过客。只得滚回城里,过蜗居生活。

沉甸甸的稻穗

假期接近尾声。

生活又要切回日常频道,带着亲人的爱和期盼,努力再努力!

(0)

相关推荐

  • 李峰:冬天里开花的树(外一篇)

    阅读本文前,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我用心做,您免费看.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知道枇杷这种植物已有二十多年了, ...

  • 最温暖的陪伴

    最温暖的陪伴 全州咸水白竹初中  李盛楠 指导老师 蒋艳春 一鲸落, 万物生.人生没有永恒的陪伴,但正如鲸落一般,鲸以自己最后的离别转化长久不息的陪伴与海相拥,滋生万物.而你对我的陪伴,沉降在我心底, ...

  • 徐德培 | 忆二舅

    [往期回读] 江都市委书记赵昌智书法作品欣赏 名镇吴桥史话    娄勤俭教育情怀 游走宜陵老街    麾村史话 古镇小纪史话    郭村史话 蒋勋细说红楼梦 | 80回大合集 忆二舅 江都   徐德培 ...

  • 【星夏卷◇匠作典藏•散文篇】​《黄橙橙的枇杷亮闪闪》 ||□ 林盛

    <当代文学家·星夏卷>(当代文学出版社)火热征稿中! 知名·专业·权威 星夏卷·2021·总第四期 (网纸同步) 散文显示屏 星夏卷 文学顾问:孔灏.相裕亭.徐继东.李锋古 书法.摄影顾问 ...

  • 为给儿子还房贷,老人从楼上摔了下来

    文:桃之夭夭 图:来自网络 小姨和我母亲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她是外婆收养的孩子.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人,愚昧封建,如我外婆.她先后生了七个孩子,夭折了四个,只剩母亲和两个舅舅,巨大的悲痛过后,这个可怜的 ...

  • 那颗枇杷树

    许是昨晚睡前看到了小懒姐发的枇杷, 于是在睡前想起了外婆家门前的那颗枇杷树, 才会在梦中与外婆相见. 去年因为疫情, 大家都没见面. 哪怕只是过了一个春节而已, 我们也觉得,好像好久都没见面. 这次全 ...

  • 永远的外婆家 / 作者:馨怡

    ☀愿与您携手建设教师朋友的最温馨家园!欢迎赐稿!本刊栏目:教师文学|一代中师生|儿童文学|亲子教育 距离麟游县城15公里之遥,有一个普通的小村子--西坊村.每次回家路过,我都不由自主地想去这个有着美好 ...

  • ​【林熙皓】外婆的红烧肉

    外婆的红烧肉 福清市实验小学四年九班 林熙皓 指导老师:吴承如 假期的一天,妈妈带着我和表弟到乡下看望外婆,一到外婆家门口,我们便闻到了一股红烧肉的香味,表弟立刻拱起猪一般的鼻子冲进院子.外婆见表弟跑 ...

  • 午读散文|闲情野趣·草间居游(原创)

    文:何华 (点击下方音乐结合一起读文章哦) 我是少有的逛书店比逛SHOPPING MALL更有兴致的女人.而于书店中,我亦是颇爱寻找"闲云野鹤"的边角人士.一个"闲&qu ...

  • 陈洪|“闲情”背后的隐情 —— 兼论鼎革后李渔的复杂心态

        内容提要:<闲情偶寄>不仅是戏剧理论著作,其中还包含有一些特殊的文章,隐晦地抒发了李渔在异族统治下的矛盾心态.他一方面自诩"不改其节",一方面又标榜低调.不走极 ...

  • 一卷诗书入画来,几多闲情山水间,太美了!

    <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 ...

  • 李渔《闲情偶寄》:女子的眉眼与性格

    李渔的<闲情偶寄.声容部>是专门研究女性之仪容之美的著作,他把品评女子仪容之美的经验总结为"选姿第一"."修容第二"."治服第三" ...

  • 浅夏氤氲,可闲情逸老

    撰写编辑:夕阳QQ:1050184607 岁月的美,美在辗转,也美在舒缓.花开花落间,光阴的故事里充满变幻,也镌刻着留恋. 转眼,花落成尘,绿柳成荫.朝来,暮去,春去,夏回. 浅夏,一缕晨曦,冉冉升起 ...

  • 李国庆:游天目湖诗三首

    感谢书法家张春芳先生为本刊题字 游天目湖诗三首 江苏 常州  李国庆 农夫.耕牛.犁 佝偻千年的背影 深嵌土地的铁犁 忍辱前行的老牛 律动的生命 如花    于灿烂的枝头摇曳 似歌    在多情的湖畔 ...

  • 一分天道,二分人情,三分欢喜,四分闲情!

    古人说:"孤洁以骇俗,不如和平以谐俗." 清高孤傲,过度清洁,以震惊世俗,不如以平和的心态与世俗和谐.心简单,世界就简单:心自由,生活就自由. 一颗简单的心,承载着赤子注视世界的温 ...

  • 《闲情偶寄》声容部

    清代人李渔所撰写的<闲情偶寄>,是养生学的经典著作.它共包括<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居室部>.<器玩部>.< ...

  • 闲情雅赏 | 与茶有关的书法作品

    ------江蘇書協------ * 品茶,是一种较为优雅和闲适的艺术享受.明代杨慎说:"君作茶歌如作史,不独品茶兼品士."品茶,可以说经常在品茶之外的情趣.而书法人喜欢品茶,则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