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诗苑-诗苑键弹(31)曾祥科(空山新雨):《对联话》中的借对

《对联话》中的借对

——《对联话》阅读笔记之五

★ 曾祥科(空山新雨)

  对联中借对的提法不知始于何时。虽然吴恭亨没有专门提及借对,但《对联话》所收录的对联中,却有不少都使用了借对的对仗手法。这些借对手法的应用,可供当代的对联创作者借鉴和参考。

题岳阳小乔墓

  小院辟从今,对马鬣一抔,秋风酒酹湖苹白;

  大姨渺何处,独娥眉千古,春雨香流墓草青。

(陆宝忠)

  “鬣”是马、狮子等兽类颈上的长毛。“马鬣”是指坟墓封土的形状如马颈毛发,亦代指坟墓。“娥眉”本指细长而弯的美丽双眉,代指容貌美好的女子,此联代指小乔。联中以“鬣”代指颈部,与“眉”相对,同为身体部位,非常工整。另外,联中借“娥”的同音字“蛾”,与“马”相对,动物对动物,甚是工巧。“娥眉”对“马鬣”,同时使用了借音和借意。

题黄鹤楼

  数千里奔湍激浪,到此楼前,公暇一凭栏,江汉双流相映照;

  十余年人物英雄,恍如梦幻,我来重访鹤,沧桑三度忆曾经。

(李鸿章)

  “公暇”即公务间的闲暇。“由来束带士,请謁无朝暮。公暇及私身,何能独闲步。”韦应物《休暇东斋》中的“公暇”即是此意。此处“公”应是公务之意,联中借其另一义项“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与“我”相对,属借意对。

题葛荫山庄

  对此好湖山,再休提世外沧桑,人间营逐;

  无多新结构,且领略稚川丹诀,孤屿清风。

(徐致靖)

  丹诀指道家修丹炼气的要诀。《搜神记·卷一》载:“有人入焦山七年,老君与之木钻,使穿一盘石,石厚五尺。曰:‘此石穿,当得道。’积四十年,石穿,遂得神仙丹诀。”下联末分句借“清”的同音字“青”,与前一分句的“丹”相对,颜色对颜色,属于借音对。需注意的是,此联中第二分句局部与第三分句构成自对,即“稚川丹诀,孤屿清风”与“世外沧桑,人间营逐”分别构成自对。此联的借对出现在下联的自对部分。

题朱瑞墓

  勋名盛处忌心生,毋怪当日风波若此;

  恩怨尽时公论出,试听将来月旦如何。

(金然)

  从联意来看,下联中“月旦”指的是“月旦评”,原指东汉末年由汝南郡人许劭许靖兄弟每月主持的一项活动,对当代人物或诗文字画等进行品评和褒贬。后泛指品评人物。“月旦”中的“月”本指月份,联中借其另一义项“月亮”,与“风”相对,风月并举,甚是巧妙。

题扫叶楼

老不白头因水好;

冬犹赤脚为师高。

(易顺鼎)

  此联系题南京清凉寺扫叶楼。扫叶楼始建于1664年,系明末清初金陵八大家之一的龚贤的晚年居所,因其自写扫叶僧状小像而得楼名,它与还阳井、地藏寺、崇正书院等一起构成围绕清凉寺的四大古迹。此联原注:“山有还阳井泉,井旁民饮此,虽老无一白头者。”“赤脚”中的“赤”本是“光着、露着”的意思,联中借其另一义项“红色”,与“白”相对,颜色对颜色,后面的“脚”与“头”皆属身体部位,对来非常工整。

题南通望海楼

龛护白云,是大士双趺坐处;

楼观沧海,惟达摩一苇杭之。

(保召棠)

  下联借“沧”的同音字“苍”,与上联“白”相对,颜色对颜色,属于借音对。此联作者保召棠是江苏南通书法家,字甘伯、号五山逸叟。他留存的墨迹不多,仅有《行书录工部五律屏条》(六扇)、《行书八言对联》和此副题署联。

挽徐宝山

  识君于扬子江干,回思酒座英姿,想见平生酣战日;

  有弟在来君帐下,为语淮壖旧部,毋忘壮士被创时。

(陈经镕)

  扬子江是长江从南京以下至入海口的下游河段的旧称。《清稗类钞·地理类》“扬子江”条说:“扬子江之名由来久矣。盖江苏扬州府城南十五里有扬子津,隋以前津尚临江,不与瓜洲接,故江面阔至四十里,北人南渡者悉集此津,而江亦以是名焉。”联中借地名扬子江中“子”字的另一义项“儿子”,与“君”相对,也是借意相对。

挽汤睿

  道之将丧欤!想当时慷慨捐躯,竟比鸿门犹险恶;

  逝者长已矣,愿后死热忱谋国,毋令鸮室再漂摇。

(岑春煊)

  上联“鸿门”是古地名,在今陕西临潼东北。峭原由于被骊山流下来的雨水冲刷,北端出口处状如门道,形似鸿沟,故名鸿门。楚汉之际,刘邦到此地参加项羽所设宴会,史称鸿门宴,鸿门由此广为人知。联中借“鸿”的另一义项“大雁”,来与动物“鸮”相对,动物对动物,令人印象深刻。

挽内子姚夫人

  四十年赤手持家,君死料难如往日;

  六旬人白头永诀,我生谅亦不多时。

(俞樾)

  此联的借对与前面易顺鼎《题扫叶楼》的借对类似。“赤手”中的“赤”本是“空”的意思,联中借其另一义项“红色”,与“白”相对,颜色对颜色。此联在已有“六旬人”对“四十年”、“生”对“死”、“时”对“日”等多处工对的基础上,使用借对构成颜色对,达到进一步提升对仗工整度的目的。

挽田太夫人

孟子大儒,成由三徙断织;

泷冈隐德,襮以孤儿表阡。

(吴恭亨)

  这是《对联话》作者吴恭亨撰的一副挽联,也使用了借意对。在“孤儿”中,“孤”本是“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的意思,联中借其另一义项“单独”,与“三”相对,形成一组数词对仗,提升了对仗的工整度。

  从以上例联可以看出,使用借对的作品和作者并非个例,这些作者所处的地域并不相同,生活的时代也并不完全相同。也就是说,虽然当时没有人提出“借对”的概念,但已有不少对联作者在自觉地使用借对的手法进行创作,并且这种手法在当时得到了创作者和阅读者广泛的认同。

  近年来,对联中的借对依然在被广泛使用。而且,有一些对联作者和爱好者,已经有意识地对这种对仗手法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一些专题分析和研究。这使得借对将被更多的对联作者所认识、接受和应用,它将进一步丰富对仗的表现形式,并推动对联的创作手法和艺术水平不断提升。

(2020年5月于长阳龙舟坪)

编辑/制作:清江野老

作者简介

  曾祥科,网名:空山新雨。1976年生,湖北长阳人。通信企业职员。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湖北省诗词学会、湖北省楹联学会会员,长阳诗词楹联学会秘书长,荣获“荆楚联坛新锐”称号。诗词楹联作品及评论文章散见于各地刊物和网络论坛。

————————

诗苑键弹 精彩回放

(1)(2)(3)(4)

(5)(6)(7)(8)

(9)(10)(11)(12)

(13)(14)(15)(16)

(17)(18)(19)(20)

(21)(22)(23)(24)

(25)(26)(27)(28)

(29)(30)

————————

关注长阳诗苑

升华诗意生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