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无为11:大道激荡,无所不在,无形无象,无始无终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yLzA5LzE1MTUvMjUyMTA1MTY1XzFfMjAyMjA5MTUwMzE2MDk5NDguanBlZw==.jpg)
《道德经》云: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这段文字是对“道”的描述。
整部《道德经》中,“道”到底是什么,老子也没有说明白。或者根本就说不明白。如果真的能够说得清楚,那么,也就根本不需要五千多字的《道德经》了。所以,“道”是不可以说的。
冲,很多人将它解释成虚空。《道德经》后面的文章中,老子明确地说“有物浑成、先天地生”。既然是“物”,就与虚空扯不上关系了。那么,这个冲字,就是其它的意思。俗话说,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相互作用,激荡不息。这个冲字就是体现了这个意思。冲,既有冲突、冲撞的意思,也有互相渗透、彼此融合的意思。正因为这种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因而才会出现“用之或不盈”,永不止息。冲字体现了一个动态的过程。
渊,是深远、悠久的意思。宗,则是标准、宗旨、原则的意思。“渊兮似万物之宗”这句话明确提出了“道”的地位和作用。天地万物,一切以道为宗,需要遵循它。这句话就是对第一章中“可道”的解释。
后面的“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这四句,则是对道的形象的描述。挫其锐,字面意思是把那些棱角、锐利的地方挫掉,意思说的是“道”没有自己的具体形象,体现了“道隐”的特点。解其纷,字面意思是与其它物的关系脱离开了,这与《道德经》后面的“独立而不改”中的独立相呼应,说明了“道”的特立独行的特点,与其它的万物没有直接的关联。天地万物在道的支配下,自由自在的生长。和其光、同其尘,这是“道”的另外的特点,遇到什么,就体现什么,没有自己的特点和主张。在花的身上,助花开;在树的成长中,助其成长。这里体现的就是“道”成就万物、自己无为的特点,就是“无为而为”。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yLzA5LzE1MTUvMjUyMTA1MTY1XzJfMjAyMjA5MTUwMzE2MTA1Ny5qcGVn.jpg)
湛兮似或存。这个湛字,描述了“道”的通透。为什么我要用“通透”这个词呢?时常听人说“天机不可泄露”一类的话。事实上,大道无处不在,它从来没有刻意隐瞒什么的意图,它一直就体现在每一个事物身上,明白的人自然一眼便看到,因而说它“通透”。因为它清澈,让人一眼看到底,所以,便有一种若有若无的感觉,“似或存”,似没有。在这个点的理解上,我们可以联系到人的身上。一种人圆滑,故意把水弄浑浊,让人看不清,因而不知道底。但另一种人,水非常清澈,你可以一眼看到底,但是,你绝对不知道有多深。我去九寨沟时,看那里的水就是这种感觉,能看到水底的东西,但视觉上水的深度,远不及实际的深度。
老子感叹: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大道的存在,是谁派生出来的呢?不知道。没有人知道。老子只是说,这是在天地万物生发之前就存在“大道”了。我们只能据此认为:大道无始,当然也无终。
在这短短的一段文字中,老子用了两个“兮”字,这是歌咏的味道,抒发了老子对大道的赞叹。在整篇《道德经》中,老子不时有赞叹的文字出现,表达了一种追求美好、向往美好的心愿。从这一点看可以看出,那些说老子、《道德经》消极的人们,可以重新思考一下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