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宗超:当代水彩多元化语言创新与审美建构思考
《大漠新绿》160x115cm 纸本水彩 2019
当代水彩多元化语言创新与审美建构思考
⃝ 庞宗超
长期以来,由“水”带来的一系列语言特性成为了水彩画的恒常审美特质,“透明轻快、水色淋漓、滋润流畅”成为中国水彩本体语言在审美上的主要特征并逐渐固化。当今世界日趋多元,人们对架上绘画的审美方式和审美诉求已发生深刻变异。在此背景下,水彩画种不应囿于“正统”语言而固步自封,而应在坚持艺术性、思想性和语言特质不被消解的前提下,吸收一切有益的观念、媒材、技法,使水彩语言在多元化建构中不断焕发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具有更多的当代性和时代感。
《功勋》115x115cm 水性综合材料 2021
水彩画正式传入我国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水彩画在这百余年的发展当中,中早期主要以英式水彩的媒材语言为范本引入中国并传播发展,经几代画家的探索和努力,将水彩画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结合在一起,使之兼具西方水彩造型、颜色、光影和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笔墨韵味,逐渐摆脱西方传统制约,初步形成具有中国文化意蕴和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水彩画”。这种较为成熟的表达方式或可称之为中国“正统”水彩的本体语言。
人们大多认为“正统”水彩的语言特征就是“透明轻快、水色淋漓、滋润流畅”,由“水”带来的一系列语言特性成为中国水彩本体语言在审美上的主要特征逐渐固化,并规范与之相应的媒材、表现技法。在这种主流水彩语境下,百年来产生了不少优秀的画家和作品。但从当前美术发展的总体态势来看,水彩画还是未能像国画、油画等大画种那样在观念、媒材、技法上得到相应发展,影响力还是无法与大画种相提并论,在大美术格局上仍处于边缘地位。究其原因,是长期以来水彩画对自身本体语言惯性的认知定位以及对恒常审美样式符号的过度迷恋,加上自身的媒材特点导致水彩画对“宏大叙事”语境下的重大题材创作乏力、表现语言单一题材狭窄,时代审美及精神内涵不够丰富。水彩画要在当下价值判断日趋多元、社会结构深刻变异的背景下有所作为,就应该在坚持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前提下,拓展“正统”水彩画的本体语言,在审美特质、题材选择和媒材技法上应该更具有灵活性、多样性、丰富性、试验性,进而使之更具包容性、创造性、当代性。
《合锻工人的手套》120x120cm 水性综合材料 2019
水彩画的本体语言是由其特定的媒材、表现技法、审美特质和文化属性组成,这是水彩画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而成为独立画种的重要前提。这几个层面的关系是物质基础、主体实践和精神诉求的关系。其中媒材是物质基础也是最基本的因素,表现技法是主体实践,二者都属形而下的层面;审美特质及文化属性则是精神诉求指向,属形而上的层面。水彩画现在无论怎样发展变化,都不能断裂这几个层面的关系,否则都是片面不可取的。
《厚土》 20x38cm 纸本水彩 2021
本体语言的继承借鉴与重构
鲁迅在《书信集·致魏猛克》中说:“新的艺术,没有一种是无根无蒂,突然发生的,总承受着先前的遗产。”任何艺术的语言创新都是建立在对传统的继承借鉴上,没有传统含金量的创新是苍白的,没有创新精神的传统也是僵死的。水彩画本体语言的拓展创新应该建立在对自身的传统媒材、技法、语言特质等总体文化内涵的继承借鉴之上,使之在保持本体语言审美特质不被消解的同时,吸收一切有益的观念、媒材、技法手段,使自身的表现语言更加丰富。
从艺术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门类的本体语言都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生产力进步而逐步发展并丰富。水彩画的本体语言一直都在演进与拓展之中,坚守水彩画的本体语言与拓展创新水彩画的本体语言并不矛盾。基于这种认识,部分水彩艺术家主张在尊重水彩特有的艺术语言前提下,在本画种中不断探索、挖掘,把水彩本体特性与审美特质发挥到极致,呈现出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技法,并取得较大成绩。这部分优秀水彩艺术家的创作实践将水彩审美的探索指向了浑厚华滋、沉稳大气、壮阔苍茫的领域,这充分体现了当代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水彩画家对水彩画本体语言内涵的深刻理解——开放、包容。他们在继承、借鉴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对水彩艺术本体语言展开了多向的探索、拓展与重构,不仅没有破坏水彩最重要的透明特质, 反而在观念、语言、题材、技法上超越了传统,使其审美特质、风格面貌和精神内涵呈现出多维度的审美倾向。
《明灯不灭》56x112cm 水性综合材料 2021
媒材语言的综合融通与审美建构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影像艺术、观念艺术以及更加激进前卫的艺术观极大的改变了人们对架上绘画的审美方式和审美诉求。在世界大环境日趋多元化的语境下,经百余年中西融合的中国架上绘画伴随着各种文艺思潮,其艺术表现形态、样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综合化的发展态势。各画种语言相互渗透、吸收、促进、融合,都在探索寻找新的表现方法和新的审美形态。
《石·榴》53x53cm 纸本水彩 2018
在此背景下,水彩画想要在当代多元化的艺术形态中求生存和发展,也必须坚持多元化发展的方向,像国画、油画一样在媒材技法的拓展、创作观念的更新、题材范围的扩大以及艺术语言和手法的运用等方面不拘一格进行多维度的探索。即便是带有极强制作观念的试验水彩作品在媒材语言方面突破水彩“正统”,面貌不像“水彩”,但只要画面效果好,能给水彩画种的发展带来新的启示、可能性和更为广阔的空间,我们就不能否定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且还要鼓励这种“非水彩”形式在本体语言内涵与外延的探索创新。
媒材是绘画的物质载体,艺术的审美特质均要由其特定的材料、技法物化呈现,艺术语言、审美建构的创新往往是从媒材的选择与拓展开始。在媒材的使用上,各画种都是由从传统单一本体材料技法到综合使用各种材料技法而交融互生,从而使本画种的本体语言空间得到得拓展。多元化的语言探索、充分发挥综合材料的表现性是近年来美术创作的大趋势。综合材料的使用打通了画种之间各成体系、壁垒森严的屏障,增加了国画、油画、版画等传统造型艺术的活力。
《荏苒 之三》 76x76cm 水性综合材料 2015
水彩画的最大局限来自于自身的媒材特点。作为个体行为,突破水彩画本体媒材语言范围的探索早已有之,但就规模力度而言与其他传统画种相比仍有较大欠缺。水彩画家囿于“正统”水彩语言的特点和审美规范而自我约束,在媒材、技法的使用与拓展上裹足不前。因此,水彩画本体语言的拓展创新,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突破水彩画媒材技法的意识障碍并进而超越它,创造出油画和国画等大画种所不及的特性。
在水彩画本体语言的内涵与外延研究中,综合媒材的艺术语言介入已逐渐得到重视。正是这些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对新视觉审美的不断追求、对新媒材工具的孜孜不倦地探索,才极大拓展了水彩画现有的表现语言,拓宽了当代中国水彩画的表现领域和向当代转换推进的可能性。当然,综合媒材介入水彩画,不是简单的将材料进行罗列和堆砌,而是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对其重构整合,通过特殊技法赋予材料新的审美意象和内涵,使其产生新的视觉效果。新媒材的使用是构成画面的诸多因素当中的一种,是艺术家更有效地表达创作意图的一种手段,其目的不仅在于作品风格样式的拓展与创新,更体现为它在精神层面的实现和超越。
《佛》 53x40cm 纸本水彩 2019
由此可见,在水彩画本体语言的拓展创新与审美建构上,无论是在原有的语言体系内不断探索、挖掘,对传统材料语言进行解构与重构挖掘潜力追求极致,还是综合融通其他画种语言的长处,在媒材上拓展或突破原有的边界而带有综合绘画倾向的试验,都能使水彩语言不断吸收新鲜血液而焕发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因此水彩画家们不应也不必过于执拗“正统”水彩画的“本体语言”而为其所囿,如何突破水彩画的局限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在图式、语言、风格上有所创新、使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审美的精神内涵,才是问题的关键。■功夫水彩
《厚土高天》79x115cm 纸本水彩 2019
《璀璨系列之六》54×78cm 纸本水彩 2019
《璀璨系列之七》54×78cm 纸本水彩 2019
《璀璨系列之八》 54×78cm 纸本水彩 2019
《璀璨系列之九》54×78cm 纸本水彩 2019
《早点·2》 38x38cm 纸本水彩 2018
《早点·3》 38x38cm 纸本水彩 2018
《石之六》 53x40cm 纸本水彩 2018
《西风烈》76x53cm 纸本水彩 2017
《温暖记忆之七》54×78cm 纸本水彩 2016
《红灯》170x115cm 纸本水彩 2016
《搁浅》76x76cm 水性综合材料 2015
《沙尘天系列 之二》 109x158cm 水性综合材料 2014
《消逝的风景 之二》 60x109cm 水性综合材料 2014
《故园之三》56x41cm 水性综合材料 2011
《温暖记忆》54x40cm 水性综合材料 2011
《硕果》85x116cm 水性综合材料 2010
《硕果·2》85x116cm 水性综合材料 2010
《砖头与罐子》 50x54cm 水性综合材料 2007
《牛仔裤》76x53cm 纸本水彩 2007
《新文物设计》70x190cmx2 水性综合材料 2004
《圣山 》53x76cm 水性综合材料 2003
庞宗超,1978年3月生于山东成武。2004年本科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2010年获广州美术学院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水彩画学会副主席,安徽省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委员,阜阳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阜阳师范大学水性材料绘画创作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
《红灯雾霾天》系列作品获批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作品入选“水彩与新时代”中国水彩画泰山学术论坛暨中国水彩名家学术邀请展,“祖国的笑容这样美——首届中国水彩风景画展”,第八届北京国际双年展,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美展;第十届、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第三届全国青年水彩画展;获“第二届中国粉画展”优秀奖,“第十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优秀奖,第二、第四、第六届安徽省美术大展优秀奖,第三、第五届安徽省美术大展银奖,建军80周年安徽省美术大展铜奖,安徽省青年美术作品大展金奖。
作品收藏
2019年 《红灯》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19年 《沙尘天系列之二》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13年 《沙尘天系列之沙尘又起》被山东美术馆收藏
2011年 《沙尘天》被苏州美术馆馆收藏
2018年 《红砖》被青岛融园美术馆收藏
展览及获奖
2021年 《明灯不灭》参加“水彩与新时代”中国水彩画泰山学术论坛暨中国水彩名家学术邀请展
2020年 《红灯系列之三》参加“长三角视觉艺术青年艺术家作品展”
2019年 《璀璨系列》之五、六、七(3幅)入选长三角地区水彩画联展
2019年 《厚土高天》入选“祖国的笑容这样美——首届中国水彩风景画展”
2019年 《红灯》入选第2019第八届北京国际双年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19年 《双手》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苏皖两省六市书画作品展”
2018年 《沙尘天系列之二》参加“新时代 新徽派——安徽书画40年精品晋京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18年 “在水一方”安徽水彩·水墨名家邀请展
2017年 《雾霾天红灯》入选第三届全国青年水彩画展
2017年 大型石雕壁画《法律之光》获第六届安徽省美术大展优秀奖
2017年 《飞走的鸟儿》入选第六届安徽省美术大展
2017年 第九批《阜阳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荣誉称号,中共阜阳市委,阜阳市人民政府
2017年 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红灯雾霾天》系列作品准予结项,
2016年 《荏苒系列之三》 入选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
2016年 《木梨硔的傍晚》之一、之二,《温暖记忆》、《清澄》四幅参加“我们的沃土、我们的梦”—安徽省文联水彩画家再出发下基层祖源写生画展
2015年 《温暖记忆之六》、《云起秋山》参加“水调怡情”2015年安徽省名家小幅水彩画邀请展
2015年 《沙尘天系列之九》获“庆祝建国66周年 我的青春我们的梦·安徽省青年美术作品大展”金奖
2015年 《红灯 雾霾天》系列作品获批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文化部 国家艺术基金会
2014年 《沙尘天系列之二》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2014年 《西山初雪》获第八届中国-东盟青年艺术品创作大赛优秀奖(被主办方收藏)
2014年《沙尘天系列之沙尘又起》参加中国美术馆《丹青贺岁——选自“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
2013年 《沙尘天系列之沙尘又起》入选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山东美术馆收藏)
2013年 《沙尘天系列之四》入选2013-2014深圳水彩画双年展
2013年 《沙尘天系列之六》安徽省青年美展优秀奖
2012年 《沙尘又起》获第十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优秀奖
2012年 《沙尘天系列之 迷途》获第四届安徽美术大展优秀奖
2011年 《沙尘天》获第二届中国粉画展优秀奖(苏州美术馆收藏)
2010年 《硕果》入选“美哉安徽”——第九届安徽省艺术节美术书法展
水彩画作品五幅参加“ 收藏最美徽州”第四届体育大会水彩邀请展,被主办方收藏, 2010年
2010年 《无悔 之一》《午后》《初融》参加“水流花开·安徽省小幅水彩画邀请展”,作品《初融》被主办方收藏
2009年 《无悔》获第三届安徽省美术大展银奖
2009年 《无悔》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2007年 《子弟兵》获建军80周年美术大展铜奖
2007年 《试飞英雄》获建军80周年美术大展优秀奖
2007年 《荏苒》获第二届安徽美术大展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