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陪先生就诊记
陪先生就诊记
先生因声带息肉在家治疗近两个月了,没有一丝好转的迹象,心中有点不安,决定陪先生去上海眼耳鼻喉专科医院确诊一下。
先生预约的就诊时间是2018年7月5日,下午一点半钟开始接诊。我们如约而至,十二点半就到了医院的待诊区,待诊区已坐了许多病人及病人家属。我们一家三口分头寻找空位坐下来,耐心等候。
没过多久,就诊的人越来越多,候诊室里坐满了人,也站满了人,有点水泄不通的势头。穿着体面的、衣衫褴褛的、戴着黄灿灿金表的、老人孩子的,统统挤在一室,不分高低贵贱。
我骤然想起昨晚在宾馆,关于人是否分层的问题,先生和儿子展开热烈的讨论。儿子说:“人一出生就分阶层了。西部地区出生的孩子和上海地区出生的孩子肯定不一样;马云的儿子和农民工的子女必然有区别;像我这种没资本的人笃定要给有资本的人打工。所以我现在要好好勤奋,增加内功,为找工作奠定基础。”儿子的话也许有点道理。
下午一点半,医疗专家准时接诊。先生的就诊号是五号,很快就叫到我先生了,先生进去大概五分钟便出来,手里拿着检查单,需要做喉镜检查。经过排队、交钱、取号等一系列程序,来到喉镜待查区,再排队。
先生和其他患者一样,坐在椅子上,按照要求,头向后仰,年轻小医生分别给每位患者口腔滴三次麻药。年龄较大的患者滴完麻药后,痛苦地抿着嘴,忍住呕吐,不动声色地坐在那里,岁月的厚重质感在他(她)们身上,得到完美的呈现。
一位打扮入时的青年妇女,三十岁左右,手里捧着手机,不停地发微信,看着她,我心里就有点烦躁。医生将麻药刚滴入她的口腔,她耐受不住麻药的味道,立即呕吐起来,医生反复给她用了三次麻药,她都呕了。医生善意提醒她:“这药咽下去也是没有问题的,您应该稍微忍一下。”她竟然向医生大声吼起来:“我也不是故意的!”
我鼻子一酸,突然心疼起医生来,每天面对那么多病人,真的不容易。行业与行业之间需要的是理解;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是体谅。
先生因为配合的好,喉镜检查很快结束,好在先生的病情没多大问题,服点药就可以了。关于那位女士检查是否顺利,我不得而知。
我望着医院电梯上来来往往的就诊人群,瞬间觉得:生病是不分阶层的,通往黄泉路上也是没有关系可找的。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汪明,女,出生于1970年, 江苏响水人,医生,爱好读书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