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拾镜

四川大学,简称“川大”,由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四川大学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合并而成。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奉光绪特旨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1994年,原四川大学和原成都科技大学合并为四川联合大学,1998年更名为四川大学。2000年,四川大学与原华西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四川大学……

1998年,第一次去川大,那时南昌还没有直通成都的火车,只能先到西安,再走宝成线到成都;从成都返回江西,是在武汉中转,买的是火车硬座票,一坐就是44个小时……整整20年过去了,这一次从甘孜旅游回到成都,第二次去了川大望江校区。天雨,在科华北路下车,从川大西门进入。

西门内是川大进贤路,有水利水电学院。

水利水电学院楼前的这尊雕塑,叫《水电交响》。看了半天,还是不懂,觉得是一只高跟鞋卡在石缝中。

水利水电学院对面是纺工楼,川大纺织与服装工程系。

南园路上,有川大国家大学科技园。

科技园北侧,有川大校园纪念品商店。

纪念商品还不少呢,看中一副校园纪念扑克,上面有四川大学徽志,内圆正中是“凤钟楼”图像标志。凤钟楼图像标志是根据百年老校古建筑意象与凤凰涅槃图腾创意而来,钟的两侧是一对相向高歌的凤凰。双凤之间形成“川U”两字,U表示“University”,与负形形成的“川”字一起意指“川大”。四川大学校训 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仅蕴含着多种精神之内涵,并且恰巧暗嵌“川大”二字。

来到川大北门,这儿应该是川大正门。记得以前是没有门楼的,大门处只有一大块长条石,上刻”四川联合大学“六个大字。

问了门卫,说这大门楼是2000年建的。“四川大学”四个字是邓小平同志题写的。

北门内主干道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大荷花池,池边周围有许多垂柳和供人休息的小凳。

荷叶郁郁葱葱,叶面均向南倾斜,朝向太阳的方向;粉红色的荷花竞相开放,更多的花蕾含苞欲放。

荷池与草坪之间,是学府广场。

从北大门看进去,映入眼帘的是北园路上一栋宏大的中式建筑,这栋被称为“明德楼”的建筑是学校行政办公楼。明德楼始建于1955年,是当年成都工学院(成都科技大学前身)的第一教学楼。

楼的屋顶采用中国传统重檐歇山顶建筑风格,还大量使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来彰显风貌。2013年5月命名为“明德楼”。同年该楼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川大,承文翁之教,聚群贤英才。吴玉章、张澜、任鸿隽曾任校长,童第周、周太玄、刘承钊、冯友兰、朱光潜、李劼人、吴宓、魏时珍、恽代英、王右木等曾在川大传道授业,厚黑学鼻祖李宗吾、共和国开国元勋朱德、文坛巨匠郭沫若和巴金、一代英烈江竹筠(江姐)和毛英才等曾在川大求学。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50余位是川大校友……

站在行政楼的高台上,俯瞰学府广场、北门、草坪和荷池。

行政楼的南面,是建筑与环境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

校园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川大图书馆西馆,对面是川大档案馆。

在图书馆与档案馆之间,有“世纪之光”鼎。在建校百年之际的1996年,学校专门铸钟鼎并举行了隆重的“世纪之声”和“世纪之光”落成仪式,当时“世纪之光”鼎置于学校行政楼前一级阶梯的平台上,但在一年以后就被移置于目前所在的地方了。而“世纪之声”是一口大钟,落成至今一直悬挂在东区荷花池旁的钟亭里。

“世纪之光”鼎上铭文曰:

岷峨挺秀,锦水含章

龍光炳焕,萃兹上庠

文翁润泽,蜀鲁齐芳

云蒸霞蔚,苏李马扬

季世陵迟,国难未央

尊经存古,百载沧桑

联翩俊彦,新我旧邦

坤维学府,喷薄朝阳

雍雍穆穆,济济跄跄

求精求是,自信自强

乐群敬业,弦歌铿锵

勒斯铭兮钟鼎

其万年兮永昌

川大研究生院。

川大基础教学楼。

沿学府东路南行,有绿杨村。好几栋老宿舍,大概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留下来的。

张洪沅,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1902年出生于四川华阳县(今成都市)。他对接触法制硫酸的反应速率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他参与或主持创办了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和重庆大学的3个应用化学研究所,取得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他是我国化学工程教育的奠基人之一,重庆大学第四任校长,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化工原理》教材,培养了几代学子。他毕生热心学会工作,是中国化工学会和中国化学会的创办者之一。

方文培,1899年12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忠县(今属重庆),植物分类学家,教育家。方文培在槭树科、杜鹃花科的分类研究上有重要建树,为调查中国植物资源、积累标本资料作出了贡献,发现新种100多个,撰写了《峨眉山植物图志》、《四川植物志》及《中国植物志》的有关类群等专著。培养了大批植物学专业人才。

“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

(2018年7月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