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备组建武昌区产业研究院,打通23个城中村还建房办证渠道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实现区级城建投资92.74亿元,建成尚隆路、武车一路等13条城市微循环道路,其中,打通7条断头路。实施董家明渠周边等区域3.84平方公里海绵城市改造,积极推进一流城市电网建设,新增50余处22000个停车泊位和15处集中式充电站、5000余个充电桩,竣工结建人防工程5万平方米,为社会提供地下停车位1000个,有效缓解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改造升级了中南路、武珞路、白沙洲大道3条主干道的路灯,对20个小区进行了红色物业配套设施建设,补齐城市体育设施短板,建成27个社区足球场,为居民打造“15分钟城市居民活动圈”。

大力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承担市级重点工程项目共计44项,完成征地222.19亩,完成征收50.13万平方米。2020年调任建设局以来,牵头了全区城市更新及房屋征收工作,完成拆迁面积107.29万平方米,供应土地11宗456.6亩,在全市绩效目标考核中排名第一。统筹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完善风光村集体用地征转用手续,牵头“城中村”改造还建房项目办证工作,共计打通林湘新苑、余家湖小区、东沙花园等23个项目办证渠道,涉及总房屋套数约2.2万套,切实有效的为群众解决了一批事关民生的难点、痛点问题。

挖掘整合创新资源,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依托武昌区高校院所科技成果,2020年联合高校、园区、企业举办科技成果转化专场对接活动6场,签约项目24个。强化政策引导,落实政策支持,引导鼓励技术合同交易,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50.9亿元。全市科技成果转化考核中排名前列。

企业培育计划全面实施。坚持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梯次培育路线图,采取区街联动、中介发动、载体驱动、资金调动,充实高企后备力量,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克服疫情影响,全年认定高新企业175家,净增99家,超额两倍完成净增高新企业的绩效目标。院士经济工作稳步开启。积极推进服务院士和发展院士经济工作,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院士专家引领十大高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的要求,拟定《武昌区服务院士工作和发展院士经济实施方案》,对接6个院士经济项目。对首批12名院士专家的10个项目涉及的具体产业、进展情况、落地情况摸底,起草实施方案,明确推动院士经济发展的政策框架,确定院士项目成果转化目标,畅通与院士团队沟通渠道。

创新要素融合集聚,创新活力不断增强。创新创业大力推进。组织开展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系列活动,成功举办武汉市主会场开幕式。武汉杨园教育科技创业园等4家基地获批2020年武汉市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获批基地数量为中心城区第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围绕技术、信息供需对接等平台建设,实现技术、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成立车联网产业、环保产业,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联盟,筹备组建武昌区产业研究院。

对接武汉联影智能公司等十余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听取企业落户需求,宣传招商引资政策,思迅软件已经落地。做好已签约项目的扩大生产、费用补贴等服务工作。华为创新中心建设顺利推进。与华为签订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合作协议,开展问卷调查,建立龙头企业库,完成华为(武汉)创新中心选址工作,赴上海、苏州、无锡实地考察华为人工智能中心建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