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居易教授的医案中,寻找针灸治病的客观依据
每次翻阅王居易教授的医案都感慨良多,不仅被他精湛的针灸技术所折服,更被他严谨的学术风格所感动。经络诊察是其针灸医案的特色,而这恰恰是现在很多针灸医生所缺乏和忽略的部分。凭临床经验治病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经络诊察恰好可以弥补这种不足。
说来惭愧,以往都是凭借某些经验穴、特效穴在治病,缺乏客观的辨经取穴的证据,遇到疗效不好的往往没有应对措施。而接受经络诊察后不仅加深了对经络和腧穴的理解,再下针就显得自信多了,疗效自然也提高了。这应该成为针灸医生必备的一项临床技能,在心中应该牢牢树立“不经络诊察不下针”的理念。下面以王居易教授治疗两个肩痛的例子来说明经络诊察的重要性。
第一个医案是位54岁的女性,国际友人,主要是左肩关节疼痛,伴有活动受限,病程较短,大概也就一周的时间。左手上举困难,肩背疼痛明显。舌苔薄白,脉沉缓。肩牵扯背部疼痛,从经络的角度看属于肩脉出现了病变,也就是手太阳小肠经,而经络诊察也确实发现左侧阳谷穴有结节、压痛,所以这个病人的肩痛就明确定位在手太阳小肠经的实证。
这个时候的常规做法就是泻实,选取手太阳小肠经的子穴小海用泻法。王居易教授没有这样做,而且根据经络诊察的结果选取了阳谷穴,针刺后出现了一个新的情况,就是肩痛部位前移到肩前,而这属于手阳明大肠经,诊察手阳明经的三间穴有压痛感,针刺后病人肩痛的症状就都消失了,前后共治疗两次,问题就解决了,不可谓神奇。
这是一个比较简单但很典型的经筋病的例子,所以没有取小海穴,而是选取了病变经脉远端有反应的腧穴,一次治疗就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临床久了就会发现经筋病常会在经脉上出现较明显的结络,这个结络往往有明显压痛感。从经筋理论来看,手太阳小肠经结于腕部,所以这条经的经筋病常在腕骨或是阳谷有异常反应。行针时最好让病人活动病处,使针刺作用达到患处,以便于舒筋止痛。
有时候在治疗的过程中会发现,由于各条经脉之间存在交叉点,原先的疼痛消失后会转移到另一条经脉上,此时应该返回来再仔细进行经络诊察,寻找出此条经脉上的异常反应腧穴进行治疗。这里特别说明一下,手三阳经的经筋病,其异常反应的腧穴都在腕关节附近。
- 阳谷
【位置】在手腕尺侧,三角骨后缘赤白肉际处,当豌豆骨和尺骨茎突之间。
【取穴方法】先定尺骨茎突和豌豆骨之间的缝隙,在两筋之间取穴。
【功效】疏散风邪,清心,息风,安神。
【主治】颈椎病,颈椎韧带病变,劳损、环境冷热造成的颈椎肌肉紧张度改变。神经性耳聋、耳鸣。热病汗不出。吐舌,牙痛,癫疾。
- 三间
【位置】在第二掌指关节后缘的桡侧凹陷中,赤白肉际处。
【取穴方法】从第二掌骨头的近端循摸到第一个骨和筋之间的缝隙,即是三间穴的准确位置。
【功效】泻热,止痛。
【主治】三间穴能够治疗的疾病比较广泛,目痛、牙痛、咽喉肿痛、肩背疼痛、手指及手背红肿、身热、胸满肠鸣、气喘、大便不通、多卧善睡等。归纳起来这都和它具有良好的泄热、止痛的功效分不开。董氏奇穴中灵骨和大白常用来治疗足太阳经的坐骨神经痛和恢复偏瘫病人肢体功能。
第二个案例是位41岁的中年女性,她主要症状是右肩关节疼痛,伴有活动障碍。病程较长,有4年时间。右肩前疼痛,上举费劲,晚上睡觉不能侧压。经络诊察发现右侧手太阴经的经渠结络,孔最结节,手太阳的阳谷压痛。所以这个病明确定位在右手太阴经、手太阳经筋病。针刺右经渠、尺泽、中府、顶结节及阳谷后肩痛减轻,活动度改善。第二次来就诊的时候,经渠的结节已经消失,不过手太阴经尺泽下有一个小结节。针右侧尺泽、肩髃、额结节。治疗两次后症状基本缓解。
这个案例因为病人发病时间较久,相对复杂一点。但是治疗的思路和上一个案例没有太大的区别。也是首要的进行经络诊寻找出异常经脉和腧穴。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手三阳的经筋病大多会在腕关节附近出现异常的腧穴反应点。
这里我们介绍一下两个奇穴:顶结节和额结节。顶结节位于太阳经,也就是顶骨外侧最高点。这个穴位能升阳益气,利筋通络,能治疗和太阳经筋异常有关的项强及背、腰、胯、腿疼或是活动不利。额结节基本也位于太阳经,在额骨两端的突起处。这是临床发现可以治疗肩关节疾病的有效穴。这两个奇穴使用的时机就是有相应的临床病症,且该处有异常反应。
- 经渠
【位置】肱桡肌肌腱尺侧缘缝隙中,桡骨茎突的近端上骨沟。
【取穴方法】从太渊沿着肱桡肌肌腱的尺侧缘往上循摸,在桡骨茎突的近端,可触及一个骨沟,直按较酸,经渠就在此处。
【功效】温经宣肺,疏导风寒。
【主治】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手腕痛。男性前列腺炎,尿频。
- 孔最
【位置】在腕关节上7寸,手太阴经的缝隙里,肱桡肌肌腹和肌腱的移行处。
【取穴方法】从太渊沿着手太阴经的缝隙往上摸,孔最位于肱桡肌从肌腱变成肌肉的地方,在肌腱和肌肉交界处可以触摸到一个细窄的凹陷,按压时感觉很酸。
【功效】清热止血,行气止痛,润肺消肿
【主治】咳血,吐血,痔疮出血,肠风下血,胸痛,热病汗不出,咳逆,指不握拳,气管、支气管出血,肺炎,支气管炎。
- 尺泽
【位置】在肘横纹内侧,肱二头肌桡侧缘
【取穴方法】先在肘横纹处找到肱二头肌肌腱,在肱二头肌的桡侧缘,屈肘时可以触及一个较大空间,从此处再向桡侧旁开一点,可以触及深部另一个肌腱,尺泽便位于此肌腱的桡侧缘,在肱肌和肱桡肌之间,较细的缝隙里。
【功效】宣肺解表,行气降逆,泻肺,利尿
【主治】(1)肺热实证:风热咳嗽,痰多色黄、胸闷、胸痛、脉浮数,汗出。
(2)呼吸系统疾病:咳嗽,气喘,短气,少气;肺炎、支气管炎等。
(3)皮肤病:湿疹,风疹。
(4)泌尿系疾病:泌尿系感染见尿频、尿急、尿黄;遗尿。
(5)过敏性疾病:鼻炎、哮喘。
(6)运动性疾病:肘前痛,肩前痛,肘臂肌张力高,手臂不举。
- 肩髃
【位置】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轻伸时,肩峰前下方的凹陷中。
【取穴方法】肩髃位于肩部,锁骨肩峰端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凹陷处;上臂外展至水平位时,在肩峰锁骨关节前缘会出现两个个凹陷,前方凹陷就是肩髃。
【功效】疏经利节,祛风通络、理气化痰
【主治】肩髃最常规的用法就是治疗肩关节周围的疼痛、活动受限,也就是肩周炎;另外它是手阳明和阳跷脉的交会穴,所以它能调动经脉气血,充盈阳跷脉,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尤其是能改善下肢的行走功能,偏瘫病人选取这个穴位作用就在于此。其次肩髃还可以治疗瘾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