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辨识与防治辣椒白粉病与霜霉病!
辣椒叶片背面长白毛初期,菜农很难区别是霜霉病还是白粉病。如果把霜霉病当作白粉病治,自然没有效果。如果笼统地把防治白粉病和霜霉病的药混到一起,无疑又会加大用药量和施用浓度,导致发生药害,因此要正确区分,及时防治。特别是白粉病,若叶面出现白霉,说明已是病害的晚期,病害流行时极难防治,要及早使用内吸性杀菌剂预防。
(1)辨别要点
发病初期。霜霉病在染病初期叶片正面病斑呈浅绿色;白粉病在染病初期,病叶正面出现褪绿色小黄点,后来逐渐扩展为边缘不明显的褪绿色黄色斑驳。
辣椒霜霉病症状
辣椒霜霉病—发病株症状
辣椒霜霉病—发病株症状
危害严重时。霜霉病会在叶片背面形成稀疏的白色霜状物,后逐渐变为黑色霉状物,有时黑白共生,病叶变脆变厚,并上卷,在叶柄处染病呈褐色水渍状;白粉病背面产生的是白色粉状物,而不是霉层,并且病斑密布,严重时全叶变黄脱落,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及品质。
发生时机。在多雨季节,当气温在20~24℃时,霜霉病发病较重,相对湿度要求在85%以上,阴雨天气多,灌水过多或排水不及时,田间发病均重。白粉病一般从6月份始发,一直可延续到10月下旬,温暖潮湿、干燥无常的种植环境,阴雨天气及密植、窝风环境易发病和流行,大水漫灌,湿度大,肥力不足,均会导致植株生长后期衰弱发病严重。
辣椒白粉病—发病叶片症状背面症状
辨别的关键:霜霉病一般是由白色霜状物逐渐过度到黑色霉状物并出现黑白脸。
必要时需镜检病原鉴别,霜霉病病原为辣椒霜霉,白粉病原为内丝白粉菌。
(2)防治措施
1.防治霜霉病。通过调控棚室内温湿度,缩短结露持续时间,可控制该病发生。化学防治:结合其他病害的防治注意喷施保护剂进行预防。可选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9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560克/升嘧菌·百菌清悬浮剂600~800倍液、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75~125克/亩、66.8%丙森·缬霉威可湿性粉剂66.8~91.06克/亩、66%二氰蒽醌水分散粒剂25~30克/亩、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53%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600~800倍液、20%苯霜灵乳油3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25.75%多抗·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60%琥·铝·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百·福·福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药剂喷雾,视病情隔5~7天喷一次。
发病普遍时,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70%代森联干悬浮剂500倍液;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甲霜·霜霉威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氰霜唑悬浮剂10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000~2000倍液、70%呋酰·锰锌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等药剂,在下雨前进行茎叶喷雾防治(重点喷果),视病情隔7~10天喷一次。
保护地栽培时还可以使用45%百菌清烟雾剂250克/亩或20%百·福烟剂250~300克/亩或20%锰锌·霜脲烟剂250~300克/亩。傍晚封闭棚室,将药分别放于5~7个燃放点,烟熏过夜或喷撒5%百菌清粉剂1千克/亩。间隔7~10天用一次药,最好与喷雾防治交替进行。
2.防治白粉病。保护地要注意控制温度,注意通风透光,防止棚室湿度过低和空气干燥。化学防治:在发病前期或初期,只有下部少数叶片形成褪绿的黄色斑点,此时病原菌菌丝还处于叶片组织内部的萌发阶段,及时喷洒2%宁南霉素水剂200倍液、2%春雷霉素水剂400倍液、2%武夷菌素水剂150倍液,或2%多抗霉素水剂200倍液。间隔8~10天防治一次,连续喷洒2~3次,将病害有效控制在发病初期。
发病初期或发病中期植株的中上部叶片、嫩叶甚至叶柄、茎和果实也形成白色病斑时,此时病原菌菌丝由叶片组织内部发展到外部,而且在适宜的环境下靠气流快速传播,可使用触杀型和内吸型的杀菌剂,如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或2%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200倍液、50%多·硫胶悬剂4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00~30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25%乙嘧酚悬浮剂1500~2500倍液、10%己唑醇悬浮剂2500~3000倍液、10%苯醚菌酯悬浮剂1000~2000倍液、300克/升醚菌·啶酰菌悬浮剂2000~3000倍液、43%戊唑醇悬浮剂3000倍液、70%代森联干悬浮剂600倍液、6%氯苯嘧啶醇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油2000~3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2.25%腈菌·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8000~10000倍液、25%腈菌唑乳油500~600倍液、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50%嗪胺灵乳油500~6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3000倍液等喷雾防治,或直接喷撒颗粒细的硫黄粉(气温24℃以上)。严重时成株期用25%苯甲·丙环唑乳油3000倍液等喷雾防治。用药时,以上各类药剂可轮换使用,防止产生抗药性。7~10天喷一次,连续喷洒2~3次。喷雾叶要将药剂喷在叶的背面。
在使用内吸剂的时候要注意病菌的抗药性。在甲基硫菌灵效果不好的地方,可换用氟硅唑,氟硅唑效果不好的地方,可用苯醚甲环唑和腈菌唑。邻近采收的地方可用武夷菌素。
也可选用如下配方药:2%宁南霉素水剂200~400倍液+70%代森联干悬浮剂600~800倍液、4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70%丙森锌600倍液、45%噻菌灵悬浮剂1000~2000倍液+70%代森联干悬浮剂800倍液等喷雾防治。